摘要: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密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由图纸变成现实,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软基加固处理技术是市政道路施工现场重要手段,一旦处理不当对整个道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加大对软基加固技术处理应用研究力度是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重要环节。本文对于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软基易发质量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处理质量应用手段,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实例处理市政道路地基工程实例探究解决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加固;施工应用;研究手段
一、引言
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市政道路的大量密集建造,大大改变了城市发展面貌,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满足了大量车辆对交通的需要。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沿海地区存在较多的软土,在软土地区对市政道路工程进行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人力、技术资源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尤其在最近几年以来市政建设工程中在软基加固技术应用中采取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手段进行处理,造价少、混合料少、承载力强,具备良好的大量推广应用技术基础。
二、软基在市政道路工程易发质量问题
通常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容易遇到含水量多、土质压缩性高、承受上部荷载能力差的基础土体,由于这一类土体与普通道路基础土体相比淤泥成分多、含水量多、可塑性强,承载能力较低直接降低了市政道路路基实际强度。
软基土体的这一特性极大地给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带来技术处理难度,软基技术处理不当,当大量重型车辆碾压时,重型车辆直接向路面传递过大压力时,超出路基正常承载能力时易发生裂缝,导致路面平整度差,当暴雨冲刷路面通过裂缝渗入路基后导致地基含水量过大,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市政道路质量问题频繁发生,直接降低道路正常使用寿命。
三、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应用手段
1、表层软基加固法
道路基层中地表水含量较大时对基础坚固性有直接严重影响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市政道路路基土方回填之前,地面开挖深度50—100cm,宽度50cm排水沟把过多的积水直接排出,部分地段积水过多情况可以开挖深坑直接降低土体含水量,路基施工完毕后铺上渗透能力强的砂砾、碎石的材料,持续发挥强排水的作用。
2、换填法
软土基中淤泥土层厚度过大,直接进行路基加固处理难度大,采取大中型挖掘机直接挖出淤泥土体,置换入承载荷载能力大的砂砾、灰土、碎石块的稳定粒料,置换的材料要求就近供应、价格不高、排水性能好,取材方便,换填后的地基的土质结构大大改善,地基的硬度得到加强。
3、砂垫法
软土地基中淤泥土质层厚度小、含水量多的土体可以直接铺上砂垫层或土工布,铺上的砂垫层能有效降低路堤水位,有力地排除上部积水,选取的砂垫层的原材料要采取质量较好、排水能力强的中、粗粒砂砾。
4、强夯法
强夯法是施工比较简单,直接采用8—30t专用强夯铁锤从距离高度8-20cm空中锤击软土基层,反复锤击多次压实方法简便直接,施工成本较低、强夯效果好,能快速提升地基强度达到1-5倍以上易受施工单位经常使用,但这个方法有个较大缺点:在市区人口密集不适用,强夯法噪声大、震动大,对居民区日常生活有直接影响。适宜使用在人流少的地域。
5、预压法
又名排水固结法,通常在高等级市政道路施工中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应用土壤内部排水体透水快的原理,利用安装垂直排水体在重力作用下在土壤中快速的方式,促进土壤中水分排放速度,安装的排水体的设置深度、数量要合理,保持排水的均匀性。
四、市政道路软基加固工程实际应用
以某市政道路软基加固现场加固处理为例,说明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如何有效应用实施。
1、工程概况
广东沿海某市市政道路工程第一标段,现场地址:位于广东沿海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施工范围和规模:2条市政道路,包括高新西路(高新一路交叉口北侧~高新二路东段)和高新二路东段,施工的市政道路总长约为3.58km,实际施工长度达到3.6km。施工现场场地属于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西段第一期已填筑土地段,整条市政道路施工沿线原来地质是属于海水长期冲积而成淤泥沙滩,后来由当地农民开挖成鱼塘和种植香蕉、荔枝、桑树农业产品,施工实际现场已有回填土并进行平整,原来填筑的地面至2.3米标高是吹填土砂,2.3米标高至3.6米标高为回填土,施工道路沿线平整。经专业仪器勘探地层以下土体为:回填土,沉积淤泥、粉质粘土及砾砂,砂质粘性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
2、软基加固处理技术分析
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道路勘察报告、设计施工图纸、地形复测资料,施工项目部全面分析并综合了道路施工现场实际土质条件、施工进度内容、工程成本、道路附近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对该道路分别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强夯置换、旋喷桩复合地基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处理。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如下:高新西路AJK0+055~AJK0+600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高新北路东段ACK0+345.9~ACK0+412.6、ACK0+645~ACK0+752.5、ACK1+323~ACK1+333.5、ACK1+353.1~ACK1+382.3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高新北路东段ACK0+752.4~ACK1+332局部补打设水泥土搅拌桩;高新北路东段ACK0+432.5~ACK0+645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高新北路东段ACK1+332.5~ACK1+352.3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高新北路东段ACK1+373.1~ACK2+534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处理。下面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为例,阐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中加固技术应用。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原理、特点简析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由碎石、水泥、粉煤灰、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粘结强度桩,桩与桩间土体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地基的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桩身强度为C15-C25之间,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在粘性土、砂土、淤泥质土地基的公路软基加固中使用,挤密效果好的土和挤密效果差的土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挤密效果好的土中使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时,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还具有挤密、置换作用,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具有施工速度比较快,施工工期比较短、工程造价便宜等特点,近年来大量的高层建筑、高等级公路地基都应用到这项施工快捷的技术。
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过程
(1)、施工准备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进行打桩前,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项目市政道路勘察资料、地下管线、构筑物报告,对施工现场需要作业的地理、气象条件和施工季节性气候变化进行综合考察,按照现场实际需要的机械设备配置,确定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软土基础加固的施工方法。作业前在现场试验室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最佳配比进行反复配制,制定最佳原材料配比比例。建设单位负责三通一平工作,施工现场测量专业队伍做好桩位分布图,准确定位每一个灌注桩位点。
(2)、桩机就位、钻进
图1 钻机就位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钻机进场就位后(图1),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钻孔机身的垂直标杆全面进行检查,校正塔杆的位置,保证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钻杆与桩位中心点垂直吻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垂直度允许值偏差误差不能超过1%。长螺旋钻机成孔过程中,要匀速钻入,避免产生螺旋孔。在钻机实施成孔过程中,专人现场监测,当发现钻杆异常摇动或钻进困难时,此时把进尺放慢,否则很容易使桩孔偏离中心点并产生位移,严重情况可能损坏钻杆、钻具。当钻进至设计桩长预先设置标高时,在动力头下部停止部位对应的钻机塔身处作专门的标记,标记成为判断施工控制孔深的根据。当动力头下部到达标记部位桩长即可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考虑到施工工作面的标高误差值,作相应调整,成孔深度误差控制要小于0.1m以内。
(3)、投料、提钻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成孔到设计图纸标高后,停止钻入,开始泵送水泥、粉煤灰、砂拌制的混合料,当钻杆中心的拌合料充足后慢慢均匀进行提钻,不能先提钻再泵料。成桩的提拔速度要均匀并控制在2~3m/min,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形成过程中要连续进行泵送混合料作业,要防止因泵送供料慢而导致停机待料。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形成后,桩顶直接使用湿黏土进行封顶并保护。要注意施工过程中每支桩的投放混合料的量不能少于设计灌注量。混合料搅拌要求按照之前实验配合比进行配料,混合料的计量务必要准确。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合料法施工时,混合料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6-20cm,混合料加水量和坍落度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通过实施的施工方法并由现场工艺试验确定。
(4)、封顶、移机
施工后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钻入土层后,经技术人员现场对钻入参数与设计要求对比,符合质量技术要求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使用湿性粘土封好桩顶。施工完毕一支桩做好封顶后,桩机移动到下一支桩位置施工,由于已施工完成的桩位用粘土封好,钻机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压坏已完桩位,因此,在移机前对原有桩位、新施工桩位对照设计图纸进行复查,并做好准确无误的标记,便于下一支桩位的正确作业。
五、结语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得到空前发展,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土质,尤其在遇到软土基础过程中对市政道路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和增加了施工成本。软土基础加固施工技术应用是否科学合理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有直接影响,也是市政道路正常使用寿命的重要基础保障。所以,施工单位要根据现场土质具体条件,选择科学的软土加固施工工艺,制订合理可行的软土基础施工技术应对方案,由于软土基础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施软土加固作业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做好质量交底,注重施工现场人员质量技术操作是否符合要求,实施软土基础加固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专业质量技术人员把好验收关,全面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基础加固技术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资源研究并应用新型的软土基础加固技术应用工作,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础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水平,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新宏.关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框架思路[J].智能城市.2018(10).
[2] 詹挺.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
[3] 高琨扬.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实践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
论文作者:吴京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碎石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粉煤灰论文; 水泥论文; 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