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主义应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形态论文,应是论文,独立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3)09-0031-04
现实社会主义是指20世纪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首先胜利了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在“社 会主义”前面冠以“现实”二字,是为了把它与19世纪马恩设想的理想社会主义相区别 。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兴衰史和实践已雄辩地证明了现实社会主义和理想社会主义的重大 差别,把它们作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对解决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难题,防止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犯“左”或右的错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实践意义。
一、现实社会主义并不是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不应归属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马恩设想的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都存在着重大差 异,不应属于同一个社会历史形态。
(1)从历史逻辑讲,马恩的理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是“历时态”的关系, 是继资本主义之后更高的社会历史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马克思说: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 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胞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 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第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后来,列宁 将其明确化为“历史上生产关系有五大类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 ,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注:列宁选集[M].第4卷第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5.)。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逻辑,社会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已经不再能够容纳资本主义自身创造的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社会历史条 件的产物。但是,今天存在的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这种继资本主义之后的更高一 级的社会形态,而是与资本主义“共时态”地存在于当今世界。显然,现实社会主义同 理想的社会主义,不应属于同一社会形态。
(2)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条件讲,马恩的理想社会主义指的是从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同时胜利的。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 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 第86-2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并反复重申:“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 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 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第86-2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恩格 斯直到晚年还强调“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资本主义的光荣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9卷第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但是,现 实社会主义却是从俄国、中国以及欧、亚等经济文化落后的、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独立 、充分发展的国家首先发生;同时也不是“共同胜利”,而是首先在俄国“一国胜利” 。这种理想社会主义同现实社会主义在革命发生条件上的区别和反差,必然不能属于同 一社会形态。
(3)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讲,马恩的理想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其标准很不相同、 差别十分明显。概括马恩关于未来社会的特征,主要有: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② 全社会实行统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③经济形式是没有商品和货币的产品经济;④经济 运行形式是计划经济;⑤消费品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原则;⑥没有阶级和剥削,国家开 始消亡。但现实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则是:①生产力的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②生 产资料所有制是多元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③经济形式上是商品经 济,价值规律和货币仍发挥重要作用;④经济运行形式为近、现代市场经济;⑤分配方 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⑥还存在着工人、农民两大劳动阶级的差 别,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和剥削现象,国家依然存在。理想社会主义同现实社 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这些重大差异,也不可能同属一个社会形态。
(4)从社会发展道路讲,马恩晚年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不完全相符。马恩晚年提 出,俄国前资本主义的土地公有制的公社组织假如不遭破坏的话,则“可以不通过资本 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注: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M].第19卷第1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后来又说:“假如俄国革 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 制度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第231页,北 京:人民出版社,1972.)这就是马恩关于东方落后国家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走向社 会主义的“跨越”设想。现实社会主义,例如俄国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虽然验证了 马恩“跨越”设想所揭示的精神原则,开创了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社会 主义的历史进程。但这两国革命实践的条件与马恩的“跨越”设想条件并不相同。首先 ,俄、中两国革命前,资本主义均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次,西方国家并未爆发无产 阶级革命,这两国的革命胜利不仅没有得到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补充和呼应,而且遭到 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围剿和破坏;第三,俄、中两国革命胜利后相当时期由于帝国主义 的封锁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封闭,都无法获得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文明成果;第四, 东方落后国家只满足于生产关系的“可跨越性”,而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可跨 越性”,犯了“左”的错误。因而,马恩设想的“跨越”理想,与现实社会主义的“跨 越”现实不能混为一谈,不应属于同一社会形态。
马恩的理想社会主义是有科学性的,他们是从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出发,从新社 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属性和质的规定性方面,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概括的,这 也仅仅是一种原则性、方向性的逻辑推论和轮廓设想。假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于俄、 中等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话,或是今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话,那么它们的社会主义与马恩的理想社会主义同属于后市场经济和后现代化社会。 而现实社会主义都不是后市场经济社会和后现代化社会,显然不是马恩所设想的共产主 义第一阶段即理想社会主义,不应归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既不同于资本主 义、又有别于理想社会主义的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
二、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社会性质
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是由其自身产生的历史前提和它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 及条件所决定的。20世纪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千差万别,但却有其共性:其一 ,都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国家。其二,大多数曾是帝国主义 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其三,几乎都与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是典型的“ 战争引起革命”的产物。其四,都是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即暴力革命的结果。这些共同 点就使得这些国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不存在和平地和顺利地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的 国内条件;②人民大众的极端贫困和缺乏起码的民主所造成的民族的多数成员的革命性 ;③根深蒂固的国内前资本主义因素和国际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因素的天然联盟,迫 使这些国家内在地将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联系在一起,将反封建的革命与反资本主义革 命联系在一起;④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天然同盟;⑤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宗 主国统治的削弱;⑥马列主义政党所提供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上述情况,便使得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为了摆脱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地位, 为了实现在资本主义体系内不可能实现的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率先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特殊的历史前提,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开始容易、继续困难”。(注:列宁选集 [M].第3卷第4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革命胜利后,都面临着两个现实问题: 一是没有现成的建设理论作指导,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二是没有先进的资本主义的 生产力和物质基础。这就造成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经济基础共同存在于现实社会主 义之中;超前的生产关系与滞后的生产力共同存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之中;在外部环境 中,先进的、仍有较大潜力的资本主义与相对落后的现实社会主义同时存在,共同发展 。这种现实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水平和物质基础上的“先天不足”,便使其不可能站在资 本主义的“肩膀上”而立即显得比资本主义“更高”、更优越。相反,在相当长时间内 ,至少在经济上,社会主义还要矮于发达资本主义的“巨人”。
对于这样的现实社会主义如何定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作过许多重要探讨。1919 年,列宁就说:“我们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 可能性,但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多年的 准备工作),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注:列宁选集[M].第4卷第1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这里,认为在建成真正的、完全的社会主义 之前应该而且可能实现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这的确是列宁的一个独创性的重要思想, 是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过不少探索,他 曾提出过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注:石仲泉.关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论[J].北京:学习与探索.1987,(3).)可是后来,他又混淆了 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的界限,提出了“大过渡”的错误思想。前苏联在列宁逝世以后, 从斯大林开始到戈尔巴乔夫为止,对苏联的社会发展阶段都作过探索,这里有“向共产 主义过渡”论、“共产主义建成”论、“发达社会主义”论、“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论等,变化多端,莫衷一是,但都未必合乎实际。
邓小平总结国际国内对现实社会主义定位问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处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从而对中国现实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定位。为了说明我国现实社 会主义与马恩理想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还把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比作“不够格”的 社会主义。这个“格”,其实就是马恩的理想社会主义标准。
反思这些代价沉重的探索,都是为了对现实社会主义确定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位,以便 和马恩理想社会主义既联系又区别开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马恩理想形态 的社会主义,是后资本主义的发达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已经达到了可以 直接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水平,无需像我们这样要有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而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不是后资本主义的发达社会主义,而是前 共产主义的初级社会主义,这种现实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 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样的社会主义如果没有一个相当长的建设时期,那么, 不要说不可能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可能,就是距离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还很远 很远。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379页[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3.)“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379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现实社会主义既然与理想社会主义有 如此巨大的差别,而且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仍需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呢?笔者认为,经济文化落后国 家建立的社会主义,即现实社会主义,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共时态”的前共产主义形态 的社会主义,是为理想社会主义创造条件和做准备的社会主义。在中国,我们把它叫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一种达不到理想社会主义标准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至于 还要经过哪些阶段、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社会主义标准?这个问题只能留待将来 实践的发展来回答。
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可图示为:
前共产主义形态的社会主义肯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已是包含着 许多社会主义因素的、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那么,在其基础上产生的现实社会主义 ,更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的领导力量、阶级基础、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政权 的性质、生产的目的、分配制度、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等,都是社会主义的,是 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特别是它确立了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实质的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 作指导的思想文化制度。它和理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仅仅在于发展水平和程度上的差别。 任何否定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论调都是错误的。
三、将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形态的意义
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都 必须经过的社会形态,而是指现在客观存在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尚未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文化基础较差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道 路上的特殊社会形态。由于这些国家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 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 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要真正建成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 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漫长历史过程。如此艰巨的 历史使命和这样长久的历史跨度,应该而且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来看待。 这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第一,把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主义相区别,有助于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左” 的错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过去,它们从本本出发,用理想社会主义标准框套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实,推行“ 左”的社会主义路线,急于求纯、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几乎断送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生 命。今天,它们对行之有效的现行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很不理解,难以接受。要么, 它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诬蔑为“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要么,它 们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又旧病复发,认为我国 已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而盲目乐观。将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形态,有助 于防止和反对一些人歪曲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左”的错误,从而使人们始 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将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形态,就可以从历史定位上明确地看到,我 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之后,处在理想社会主义社会之前。 它与当代资本主义处在“共时态”关系上,是在“一球两制”情况下的共存关系,从而 正确看待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并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竞争关系 。
第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克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过去,由于对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片面性,抛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落后国家基础差、 底子薄的实际,一味追求超前的生产关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硬套理想社会主义 的设想和要求,忽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实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 义差距很大时,便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而当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相继 垮台时,许多人又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缺乏信心,从而产生信仰危机。究其原因, 其一,是因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认识不够,导致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上 过于盲目乐观;其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出现巨大反差,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产生疑虑和困惑。将落后国家的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形态,就可以 使人们一方面认识到理想社会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其所具有的无比优越性;另一方 面也看到现实社会主义发展到理想社会主义历史过程的长期性和历史任务的艰巨性。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基础差、底子薄、当今又处在发达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这就使社会主义国家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 有理论联系实际,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把经济建设当 作中心任务,进一步改革开放,博采众长,经过长期艰苦不懈努力,社会主义一定会用 自身固有的优越性加快经济发展、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最终赶上并超过资 本主义,达到理想社会主义阶段。
标签:发达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