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升体校赛艇专项训练水平的策略
□ 郑言飞 彭春(盐城体育运动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 体校是锻炼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够实现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的综合培养,赛艇项目是力量、耐力及速度相结合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在体校的赛艇训练教学中,应当以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设定出最为适合的训练计划,如此才能保证体校学生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现阶段体校在赛艇项目的训练水平上仍存在着些许不足,在体校赛艇专项教学中,教练员可以将耐力、力量训练作为主要训练项目,提升体校学生的专项能力,因此本文就体校赛艇专项训练进行简要分析,期望以此来提升体校赛艇教学水平,帮助体校学生能够在赛艇专项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赛艇专项 体校教学 训练水平 提升策略
引言
赛艇项目是较受欢迎的水上运动,其独特的性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选择,现阶段赛艇项目在体校已经逐渐成为热门,但是赛艇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更高,在其身体素质层面来看,体校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肌肉力量,不然赛艇技术动作得不到规范,在赛艇比赛时也就缺少体能优势与速度优势。体校对赛艇专项学生的训练是极为必要的,赛艇训练要求的综合性较高,体校教练必须严格的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目前体校在赛艇专项的训练上仍存在诸多的缺陷,致使体校学生不能在实际的训练中有所提升,因此提升体校赛艇专项训练的水平成为了体校赛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只有训练水平的提升,才能实现体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获取优异成绩。
1、体校赛艇专项训练中的不足
1.1、赛艇训练方法不科学
赛艇项目的训练也是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的,其与田径等项目的训练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体校在进行赛艇训练时,通常是以进行力量训练为主,并加上水上进行实际的训练等措施,但是在实际的赛艇专项训练中可以发现,赛艇训练的方法仍然不够科学,缺少一定的周期性训练计划,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训练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仍存在着体校赛艇训练内容较多,专业性不强,训练内容的繁杂只会加重学生的负荷,若是体校学生的训练负荷过大,时间稍长以后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并且还会给学生身体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可见赛艇训练方法不科学无论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还是对学生身体的影响都是不利的,体校教练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赛艇训练的方法加以改进,保证学生们的训练基础。
1.2、训练设施老旧
赛艇的训练是需要训练设施进行支撑的,但是体校的在赛艇等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一些训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由于体校的综合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训练设施出现长期处于老旧状态,并且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学生的赛艇训练也时常的被停滞,对于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1.3、缺少对体校赛艇专项学生协调性的训练
赛艇项目对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也是较高,其作为水上运动中综合性较高的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爆发力,还要求身体的高度协调性。赛艇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会直接的影响在水上的平衡感,因此在体校赛艇专项训练中,水上训练只占到了一小部分,多数仍是以校内训练为主,在校内进行的训练通常包括体能、速度以及划艇技术的训练,对体校学生身体协调性训练较少,并且体校内的设施与环境都训练协调性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体校教师也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忽视,致使此类问题一直没能实现根本的解决。
2、体校赛艇训练应坚持的原则
赛艇运动专项力量对提升赛艇比赛成绩是有着较大帮助的,因此可以将专项力量训练作为体校赛艇训练中的常规内容,其基本的训练原则有以下几点:
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各高校也要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了解到目的国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 此外,各高校也要积极邀请目的国的教师、留学生来中国参加访学、游学、夏令营等活动,这些可以为我们的大学生创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操作性强、低投入高回报的有效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改进体校赛艇训练方法是提升体校赛艇训练水平最为有效的方式,在实际的训练中,应当以学生们的实际条件为基准,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测,并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条件制定针对性方案,将学生们具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将学生们的弱势项补强,实现学生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对体校赛艇训练进行的总结分析,探索了以下几点训练措施来提升体校赛艇训练水平。
力量训练是要求体校赛艇学生通过各种训练来增强自身的爆发力,大体上包括臂力训练、腰部训练以及腿部训练。
(3)阶段性原则———专项力量训练在全年训练计划中有很强的阶段性。其阶段可粗略地分为:①打基础阶段(2-4周);②提高最大力量阶段(冬训期间,4-12周);③发展肌肉耐力阶段(4-16周);④保持阶段(比赛前2-3周);
教师企业挂职,可以将企业挂职与学校的科研[2]、教改项目相结合,即带着学院的科研或教改项目,与企业沟通协商,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挂职锻炼和科学研究,同时还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运用到企业或学校的项目研究、开发中,还可以提升学院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以及知名度,促进产教研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充分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等工作中,深入了解计算机的行业背景、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同时参与到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较多,所产生的裂缝类型也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预防为主、补救为辅的原则,从材料、施工方法以及养护等各个方面做好土建施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置,提升施工的质量。
(4)系统性原则———专项力量训练实践表明,经过系统训练后,肌肉力量快速增长,但中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尽管赛艇专项力量训练计划五花八门,但是注重年度力量训练系统性或周期性几乎是他们的共识。因此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以保证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性;
(5)运用“超负荷训练”获得超量恢复。
为了能够实现渗漏量控制,本研究采用测桶试验,试验在9个直径50 cm、高70 cm的圆柱形铁桶内开展,桶身外部包裹保温棉防止桶壁温度变化对试验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稻田生长环境,试验用桶两侧均布置为稻田。试验土壤取自周边水稻田,将土壤晒干压碎后过筛,剔除石子。按如下容重控制回填,0 ~10 cm土层为1.21 g/cm3,10~30 cm为1.42 g/cm3,30~50 cm为1.5 g/cm3。桶底预留5 cm砂石滤层,内部埋设十字型透水集水管。在桶壁距离底部5 cm处开小孔,通过连接件将内部十字型透水集水管与桶外的排水软管连接,实现渗漏排水的控制和浅层地下水位的人工复核。
3、提升体校赛艇专项训练水平的策略
3.1、完善与改进体校赛艇训练方法
(1)全面性原则———赛艇的划桨动作涉及了四肢和躯干的绝大部分肌群。国外学者拉里格克曼(1990)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约有70%的肌群参与了做功,下肢的爆发力是赛艇的直接动力,而躯干和上肢起到传导和支撑的作用。因此,赛艇的力量训练要全面兼顾、主次分明;
3.2、体能训练
臂力训练:运动员在训练之前先通过慢跑等一系列有氧运动进行热身,使自身达到预备状态,然后开始进行臂力训练,运动员可以通过分组俯卧撑有计划的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借助训练器材进行专项训练,器材训练有哑铃托举训练和拉力器训练等,切记在训练前一定要有专人进行陪同。
3.3、力量训练
(2)科学性原则———专项力量训练必须使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和参与工作的肌群、用力方向以及完成动作过程所涉及到的原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工作方式相一致,使专项力量的发展与技术动作的改进、技术巩固结合起来,使专项力量、肌肉工作能力和赛艇专项技术动作结合起来;
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完成赛艇项目的重要基础,因为赛艇项目是在水上进行的,其对体能的消耗是陆地运动项目的几倍,体校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在体能储备上都是属于落后阶段的,因此体校在进行赛艇专项教学时,应以训练学生们的体能为主,锻炼学生们的耐力,使其可以有充分的体能去完成比赛,并且能一直保持高标准的技术动作。技术动作的熟练度决定着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发挥,而体能则是学生进行比赛时的重要支柱,若是在比赛中出现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则会导致技术动作的不规范,造成划艇动作出现较大偏差,不但发力不精准,还会增加对体力的消耗,因此体能训练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具体的训练措施包括:间歇性长跑训练,此种训练方式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其不要器材设备的辅助,不会受到训练设施环境的干扰,在体校赛艇训练中也非常适合,但是其与田径运动的要求不同,其可以在长跑间歇性的休息阶段进行摆臂划艇练习,以此来提升锻炼效率,教练员应当做好训练时间的把控,避免体校赛艇专项学生在跑步训练时出现过度劳累的问题。间歇训练首先要建立有氧训练机制,通过总结经验来看,休息和训练的时间占比约为6:1,但是教练可以根据实际的训练项目进行比例调整。此外,间歇性训练也要进行短跑的速度冲刺训练,5m、10m、20m等,记录短跑的冲刺时间,调整运动员状态。
板涧河调蓄水库已具备蓄水条件,为下闸蓄水验收奠定了基础。运行中要加强观测、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小浪底引黄工程效益。
腰部训练:与臂力训练一样,在进行训练之前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热身完之后便可以开始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可以有平板支撑,即俯卧屈臂支撑,脚尖点地,身体挺直,分时一组进行,还可以进行仰卧起坐等。
腿部训练:热身准备依旧是运动之前必备之项,然后再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可以有杠铃深蹲,即用肩部托举杠铃进行深蹲训练,这样训练的好处是使运动运腿部的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激活,训练完之后运动运可以进行倒蹬、屈腿以及拉伸等放松运动。
从以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商品学》的讲授中其教学效果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理论掌握能力等方面,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3.4、完善体校赛艇训练基础设施建设
赛艇技术水平的提升往往是需要训练设施进行协助的,训练器材的使用会大大地提升学生们的训练效率,是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且无损害提升身体能力的关键所在,在面对体校赛艇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上,体校应相应的加大对赛艇项目的重视程度,将体校赛艇训练设施进行更新与完善,首先可以在训练设备的种类上进行丰富,让学生们根据需求的不同进行分组、分类别的练习,在训练课程中,保证相同训练时间情况下进行器械的交换训练,保证体校学能够接触到各种器材。
3.5、培养体校赛艇学生节奏掌控能力
运动员除了身体素质过硬之外,还要有很多细节上的技巧,往往胜负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细节的处理。赛艇比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阶段,比赛开始这一阶段一般是0-500m,这段时间考验运动员整体的节奏,包括呼吸节奏,挥臂节奏和发力节奏,掌握好这几种节奏在比赛初期就能掌握主动权。第二阶段中途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500-1700m,主要考验运动员的控制力,也就是耐力,在比赛中期往往就能拉开一定的差距,只要运动员能保持住开始的节奏就能在中途建立良好的优势,稳中求快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第三阶段冲刺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1700-2000m,冲刺阶段主要考验队员在临近终点时的爆发力和心理素质,在能保证节奏不乱的情况下,以最短的时间提升速度,同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切不可贪功冒进,不然打乱了整体节奏很容易功亏一篑。
3.6、训练多人赛艇的协调配合
赛艇的过程中除了个人技巧以外,还有与队友之间的相互配合,而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队员之间需要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赛艇的过程中出发快,加速快。
团队训练是团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是要充分了解每个人的技术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二是要通过一些小小的协作游戏来提高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三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来进行取长补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赛艇项目是在水上项目中较受欢迎的一种,进行赛艇专项训练不仅能够实现体校学生身体上的锻炼,还能够强化体校学生们的意志力,在体校中的赛艇训练,可以通过对学生力量、体能以及协调性的综合训练,将体校赛艇专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在学生身体素质有着提升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技术动作的指导与教学,进而实现体校赛艇专项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云聪.青年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韩红升.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力量训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
[3]李广巨.赛艇训练中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J].运动,2017(17).
[4]刘刚.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2).
[5]刘美玲.基础力量训练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1).
[6]李翔宇.河南省优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的特点与分析[D].河南大学,2016.
[7]张吉伟.浅谈关于赛艇专项训练的水平提升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
中图分类号: G8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6-229-2-JF
标签:赛艇专项论文; 体校教学论文; 训练水平论文; 提升策略论文;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