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钟山区彝语地名探析
王高升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阳 550000 )
摘 要 :地名是人类用以区分界限的语言文字符号,它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地名因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又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而各具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地名的调查,发现很多地名均是彝语,为了便于记录,人们习惯采用彝语汉译,分析发现,这些彝语地名中蕴含着历史、地理、植物、民族等文化信息,深入探析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以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历史和文化参考。
关键词 :钟山区;彝语;地名;文化探析
英国语言学家L·R·帕默尔在其著作《语言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往往能提供出重要的论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1]国内著名文化地理学家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也阐明:地名为某一地方或地形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受天然环境影响外,也当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代民族迁徙和征战的痕迹,每可于地名中见之。故地名之与地理学研究,有似化石之与地质或古生物学,故地名之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名之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皆为非常明显的事实。[2]两者分别从语言学和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地名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澳大利亚的超市里常常可以看到宠物专属的食品购物区,里面的食品按照宠物营养学搭配,种类十分丰富,有干粮、杂粮、蔬菜、鲜肉、家禽等,一点也不输人类的饮食。
一 钟山区彝族概况
钟山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六盘水”是一个现代行政区划名,即取六枝、盘州、水城三地首字相连组合而成。钟山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汉阳县,汉属夜郎国,隋属昆明国,唐属南诏国汤望州,宋属罗施国卢鹿部,明属水西宣慰司,清初属大定(今大方)府。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水城县和钟山区,[3]“钟山”因有上下钟山得其名。2006年,钟山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黄土坡、荷城、凤凰、德坞)、1个乡(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4个镇(大湾、汪家寨、大河、老鹰山)。2013年5月21日,钟山区老鹰山镇划归水城县管辖,而水城县的双戛彝族乡划归钟山区管辖。几经变更,截止2017年,六盘水市钟山区下辖3个镇(即大湾、汪家寨、大河),6个街道办事处(即双戛、月照、黄土坡、荷城、凤凰、德乌)。钟山区是六盘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汉、彝、白、布依、壮、苗、回、纳西、瑶、藏、水、满等三十多个民族,常住人口60余万。钟山区所有乡镇和街道至今都有彝族聚居,至今还保留有很多彝语地名,由于城市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有的地名已经变更,但能通过民间口传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探其原貌。
图8 为总氮的分析结果,由图8可以看出降雨开始时总氮为0.8mg/L,为Ⅲ类水体;降雨开始4小时后污染物浓度达到峰值1.4mg/L,为Ⅳ类水体;降雨开始6小时后,由于稀释作用,基本恢复为Ⅲ类水体。之后随着第二次降雨峰值的出现,水质有一定的恶化。总体而言,降雨径流对总氮的影响较小,一天中超过Ⅲ类水质时间约为6小时,降雨径流对总氮的浓度变化存在一定影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 钟山区彝语地名概述
根据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六盘水市地名录》和实际走访调研发现,六盘水市钟山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村(社区)彝语地名(彝音汉译)统计如下:[4]
表1 钟山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村(社区)彝语地名统计表
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建设路社区的阿喾寨,其来源与历史悠久,清代《水城厅采访册》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水城,拨本府(大定府)里二属之,乾隆四十一年(1711年)拨平远里三益之。架勒、要架、陇胯,今水城属地也。所拨本府(大定府)里二,曰“永顺”,曰“常平”;所拨平远里三,曰“崇信”,曰“时丰”,曰“岁稔”。按照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水城厅计算,水城建制285年。通过研究阿喾寨彝族族谱及民间口述发现,阿喾家在水城(今六盘水市钟山区)居住已长达600余年。另外《水城厅采访册》村寨记载:永顺里三甲村寨有“阿姑寨”。[6]“阿姑寨”就是今天的“阿喾寨”,位于今马鞍社区“阿喾寨”。清末阿喾家在水城建有三寨,一直延续至今。阿喾三寨,分别是马鞍阿喾寨、德坞阿喾寨、双戛阿喾寨,目前都是阿喾家支聚居的村寨。按照《水城厅采访册》光绪二年(1876年)纂修计算,那么阿喾寨名字见于官方文献记载的历史有140年。我们调研的德坞阿喾寨可谓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目前仅存彝族村寨保存有彝族祖灵桶、祠堂,较完整地传承着彝族婚嫁习俗、祭祀仪式、民间歌舞;流传着支格阿龙的故事、巴瓦王子的故事、哪哩的故事等,还建有阿喾寨彝族生活馆、阿喾寨彝族文化展示馆、阿喾寨彝族曲谷交流中心、乌蒙山彝族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保护与展示场所,对保护、研究和开发阿喾寨及其民族文化价值很大。
三 钟山区彝语地名内涵探析
(一)彝语地名中的历史内涵
从各乡镇、村寨的地名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地名汉字并无实际意义,其目的是记录彝语读音。地名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生和形成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5]翻开六盘水市地图,大量的地名都是彝语汉译,与彝族文化有密切关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六盘水市钟山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北低,境内的大湾镇海嘎村境内有贵州最高峰——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山、石、垭、桥、箐、坪、坝、路、河、水、湖、湾、洞等构成的地名,如大坝、马坝、响水、河沟、中箐、垭口、木桥、泥坡、明湖、曹家湾、凤凰山、小屯、大硝洞、仙人洞等,属于地理表征地名,还有一些地名与政治意愿或道德规范有关,如清朝时期水城厅的常平里、永顺里、时丰里、岁稔里、崇信里等,民国时期的中庸、开化、六合、济民、长寿、宪章、法治、治安、明礼、仁爱、崇德、敦厚、俗美等地名。新中国成立以后抛弃了带有民族歧视的地名,对一些地名进行了更新和规范。这些地名多与方位、动植物、景区、职业、矿产等有关,如人民中路社区、区府路社区、建设路社区、文化南路社区、土桥社区、东风东路社区、青年路社区、桃林社区、汽运社区、八冶社区、七号点社区、菜园社区、三块田社区、茶叶林社区、城南社区、教场社区、花园路社区、兴隆社区、凤苑社区、八一社区、广场社区、龙苑社区、怡景社区等。
今钟山区的阿朵寨,其来历当地有一个《阿朵绣白果花而死》的传说。很久以前,水西的山上住着一户人称杨阿公的彝家,膝下有一女叫阿朵,阿朵天资聪慧,五岁就能剪纸绣花。但凡其见过的花鸟草虫等自然万物,她都能绣出来,唯有她家门前那棵白果树,连年结果不开花。阿朵很想绣朵白果花,人们都说白果花是子时开花卯时谢,阿朵坚定的说:“不管何夜何时,我都要等到它开花才甘心。”等啊等,终于在一个月朗星疏的夜晚见证了,阿朵急忙取出预备好的剪刀和纸,在皎洁的月光下把花的形象剪下来,第二天把它绣在手绢上。绣啊绣,不分日夜,终于绣好了,那活灵活现的白果花手绢就这样传到民间。由于阿朵在白果树下等待花开时,受了风寒,使得原本娇小单薄的身体变得虚弱,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姑娘,就把此地取名为阿朵寨。后代用阿朵作为家族姓氏,沿用至今。
4)受冻果树萌芽后,注意选留培养根部萌蘖,对受冻坏死的植株可利用基部抽生的萌蘖待其木质化后采用劈接法培养新的主干。
彝族姓氏以家支为单位,黔西北彝语称之为“卡素(khɑ33 su¹³)”“伟聂(vɪ¹³ȵi33 )”,意为同祖先的兄弟,是以父系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子连名制作为链条的稳定的组织,是早期彝族社会自我管理和生存的组织形式。[9]正如彝族谚语所言:“马的力量在腰上,彝族的力量在家支上;少不得的是牛羊,缺不得的是粮食,离不开的是家支。”传统姓氏,在东部彝族由“能彝(nɯ55ʑi33 )”和“侯笃(xɯ55du21)”两部分组成,通常为前后两句,每句四字,前一句表示氏族的标志,类似于籍贯,是祭祖分支时所取圣水地的地理特征,或者取山、水、石、草木等物象名为标志。后一句取分支时有威望的祖先名为姓,或者以地名等为姓氏。彝族姓氏主要用于正伦理,辨源流,别婚姻。如贵州黔西北境内原乌撒部“四大白彝”之一的阿底氏的“能彝”和“侯笃”为“始吐能彝·阿博阿底”,“始吐”意为青树,“能彝”意为源头。“阿博阿底”为其历史上有威望的祖先名字,分宗时作为姓氏,全句意为以常青树为标志的阿博阿底家支。贵州黔西北一带原乌撒部“四大白彝”之一的阿铺氏其中一支的“能彝”和“侯笃”为“博索诺彝·发戛阿铺”,“博索”意为雄伟的大山;“发戛”意为岩上、垭口,这是对家支居住位置的描述;“阿铺”为其姓,意为在岩上居住的阿铺家支。
这些地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历史上是植被完好、生物资源多样的生态环境。而今这些地区,几乎全部或变成了农田和建筑,或变成荒山土坡,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彝语地名中的地理内涵
在明清以前,六盘水是少数民族的主要集聚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爨乌蛮”就大量进入市境,征服当地濮人并占据该地,成为六盘水地区的主体民族;明朝屯兵、清朝改土归流、当代三线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出现三次大规模的汉族移民,苗、布依、白、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也先后迁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民间谚语有“高山苗,水仲家,不高不低是彝家,仡佬族住在石旮旯”的说法。千百年来,各民族都留下了很多带有本民族色彩的地名。就钟山区境内的彝语地名而言,带有“底”“戛”“落”和“倮”等字眼的地名十分常见。“底”读音为ndi21,有笛、德、底、迪、坻等汉译写法,其彝语意思是坝子、平地;“戛”,读音为kɑ33 ,有戛、嘎、嘠、噶、格几种汉译写法,其彝语意思是在……之上;“落”,读音为lo33 ,有落、倮、哩、洛、鲁等汉译写法,其彝语意思是石头;“倮”,读音为lu21,有倮、啰、鲁、乐、勒、陆、录、洛、罗等汉译写法,其彝语意为寨子、院子。类似情况,有的专家曾经作过研究并总结了一些规律。[7]“倮”的考证归在后面民族内涵中。这些地名考证如下:
表2 带有“底”“戛”“落”的地名统计表
(三)彝语地名中的生态内涵
李凌扎实的法律功底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得到了检察院同事们的一致肯定,也坚定了李凌做好公诉工作的信心。自此之后,李凌跟着龚科长一起办理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对检察院的业务也逐渐变得熟稔起来。仅仅半年时间,李凌便开始像其他资深检察员一样,开始独立办理重大、疑难案件,从而被破格提拔为助理检察员,三年之后便被任命为检察员。
表3 以动植物命名的地名统计表
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常微分方程是数学类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微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现实现象的重要工具[1-3],并在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科学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科学的迅猛发展对常微分方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和新方法,如何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调整,使该课程的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是教学工作者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之一[4]。
(四)彝语地名中的民族内涵
彝族是一个以土著为主、多源融合而成的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氏族图腾、部落或君长名号、家支名、汉姓等几个发展阶段,当今彝族姓氏文化融合了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族群的姓氏。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文化发展达到一个繁盛时期,尤其以诗文理论著称,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古老的姓氏,例如水西阿哲氏等。唐朝时期,在彝族统治阶级里出现了大量的姓氏,如南诏蒙舍氏、滇东北阿着仇氏、川中南扯勒氏、黔西北俄索氏等;两宋时期,彝族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经九代“尼姆”分支的七大勾则等大部落和家支都有了姓氏;元朝土司制时期,彝族姓氏持续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明清时期,通过祭祖分支活动,家族不断地分支、分化和发展,彝族传统家支名、姓氏的数量进一步增加,直到改土归流,以前独立的彝族方国、土司政权解体,彝族势力衰落,失去分宗立姓的社会基础,族群姓氏分化缓慢,这个时期是彝族传统姓氏发展的定型时期,同时也是彝族汉姓的形成期。
钟山区的月照街道办事处,境内有一条河叫扒瓦河,扒瓦乃彝族姓氏,是明清时期贵州水西四十八土目之一的扒瓦土目居住地。在扒瓦河,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清康熙三年(1661年),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云南友军首领相约渡河从阿扎屯率兵赶赴织金会盟,联合与吴三桂决一死战。正准备将吴三桂追兵团团围困之时,听信奸细叉嘎拉建议围而不战,错失战机,让吴三桂反败为胜。安坤带着残部退守阿扎屯,不料又被叉戛拉出卖,告知了吴三桂部队,遭受偷袭的安坤几乎全军覆没,带着身边亲兵只身退往扒瓦河一带寄身扒瓦土目安阿六处,以图北撤大定,东山再起。在安阿六的协助下,安坤撤到交趾洞驻兵,令士兵修筑工事,令能工巧匠在大硝洞赶制土炮,以硝矿炼制火药,待吴三桂得知其固守交趾洞,率兵围剿时,见洞中屯粮无数,柴火未熄,却不见人影,今织金县八步镇今天还保留有万人坑遗址。后世人便将这条河水命名为扒瓦河,纪念扒瓦河边发生的历史事件。
调查发现,六盘水市钟山区很多彝语地名与该地区的生态文化有关。考释这些地名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探索和认识这些地方曾经的生态环境有帮助。我们通过田野调研,结合地方彝汉等文献记载,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考释这类彝语地名的文化内涵,弄清这些彝语地名的命名依据和含义,探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变迁历程。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和赫章县辅处乡是乌江的南北源头,其上游的支流三岔河流经钟山区大湾等乡镇内。早期汉文史籍称之为黔江,乌江彝语叫“以那(ʑi21nɑ¹³)”,“以”本义为水,引伸为河或江;“那”本义为深、黑,引伸为大,“以那”的含义为黑水、大河、深水、大水。又称“夜郎”。[8]钟山区及其周边的水城、六枝、赫章、威宁、纳雍等地都有与“以那”有关的地名,如“以那底(ʑi21nɑ¹³ndi21)”和“以那戛(ʑi21nɑ¹³kɑ33 )”等。黔西北境内的钟山区原来植被丰富,矿产藏量大,乌江流经之处河水呈黑色,因此彝族称它为黑色的河。今天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乌江变成了浑水,反映出了生态环境的变迁历程。在钟山区地名中,很多地名都是以当地盛产的动植物和矿产命名的。考释如下:
彝族开始使用汉姓应该在明清时期及其以后,主要的原因:一是中原王朝的赐姓,二是受明代大量汉族移民的影响,过去的“夷多汉少”变为“汉多夷少”,因为文化交流融合的需要逐渐改用汉姓。黔西北、滇东北彝族虽多转用汉姓汉名,但在今修谱、婚嫁、祭祀等方面仍大量使用或保留有彝族传统姓氏。就六盘水市钟山区境内及周边的彝族姓而言,就有阿铺、阿底、阿启、阿维、阿景、阿哲、吐珠、笛那、那落、比侯、乌姆、赤支、扒瓦、阿喾等几十个彝族姓氏。而且,这些传统姓氏称谓许多通过地名得以记录和保留下来。这些地名考证如下:
表4 以家支名命名的地名统计表
这些地名多与该地的主要家族居住有关,或者与曾经在此居住的家支有关。对这些地名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可以对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四 结语
中国西南地区地名中,至今保留有很多与彝族文化有关的地名。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彝语地名的分析,其结果发现,这些地名文化内涵丰富,记录了历史、地理、生态、民族等方面的信息。六盘水市钟山区彝语地名中承载的文化信息,是彝族先民对黔西北大地的整体认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夜郎考古遗址、水城县硝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和存在一千余年水西政权等都展示着古人在此活动的踪迹,并通过地名记录下来;六盘水市钟山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这种地形地貌大多被反映在地名之中;与动植物有关的地名则反映了该地曾经的生态环境。辖区居住的汉、彝、苗、回、仡佬、白等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习俗,他们居住地的很多名称,都与族群息息相关,承载着民族记忆。正如英国语言学家L·R·帕默尔和陈正祥所言,地名的考证能够为历史学和考古学提供重要的依据。彝语地名的整理研究可为民族迁徙历史提供线索,为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提供历史和文化参考,同时对地名学、语言学和文化旅游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
①诗文理论:彝族诗文理论是古代彝族圣贤阿买尼、举奢哲提出,由学者王子尧翻译整理,收录在著作《彝族诗文论》中。
参考文献 :
[1]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34.
[2]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3:214.
[3]尹大成.六盘水市志·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147.
[4]六盘水市政府.六盘水市地名录[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2:256.
[5]石开忠.贵州地名来源探析[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1.
[6]六盘水市地方编撰委员会.六盘水旧志点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469.
[7]王明贵.纳雍彝地名考释[M]//王明贵.奥吉戈卡彝学研究.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23-24.
[8]李天元.贵州彝语地名与生态环境[J].民族语文,2002(2).
[9]吴雪瑞.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彝族家支特征及影响[J].毕节学院学报,2007:1.
An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 Names of the Yi Language in Zhongshan District,Guizhou Province
WANG Gao-sheng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 Geographic name is a kind of language symbol used to distinguish boundary by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a product of human history.With the changes of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different areas and ethnics make geographic name so distinctive that it ow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collection, arrangement and screening of the geographic names in Zhongshan District of Liupanshui Cit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geographic names of Yi language which are recorded in Chinese characters for convenience.Through analyzing,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ose geographic names in Yi language contain abundant cultural information such as history, geography, plants and ethnic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ose geographic names,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 Zhongshan District; Yi language; Geographical names; Cultural connotations
中图分类号 :H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2-0038-04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2.009
收稿日期 :2018-06-13
项目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译与研究(16XMZ005)
作者简介 :王高升(1990-),男(彝族),贵州赫章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献。
[责任编辑 龙倮贵]
标签:钟山区论文; 彝语论文; 地名论文; 文化探析论文;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