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地区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02)01-0047-08
一、信息化在带动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正在推进一个深刻的、全球性的产业革命。
信息技术是构成21世纪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其革命性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政府与社会公众交往的方式,而且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首先,它导致了发达国家的信息、网络等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和支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大大提高;其次,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传统产业中,新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产业调整的速度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传统产业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国的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已经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4%,但这个比重现在看来仍然较低。而民族地区包括食品、纺织、服装、建材、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等在内的传统工业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高档次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传统产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不断提高民族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用信息技术改造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附加值较高产品的比例,这已成为民族地区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信息化能够使民族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走过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信息经济的三个阶段。从共性上看,一方面,这三个发展阶段是渐进式的,具有不可跨阶段的特性。农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而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又为信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工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从而使工业经济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正是在工业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的发展速度比农业经济时代更快、更有效。而信息经济的发展,同样给工业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现代化;信息经济同样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高速高效发展。这已经成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规律。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刻,民族地区必须把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才能使民族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大开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或简单的资源大开发,而是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观念和思路,运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以更快的速度建设出一个山川秀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部。
2.信息化也是民族地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要条件
民族地区摆脱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后来居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支点的目标,不能仅仅依靠渐进式发展的方式,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通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速度,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有效实现资源与技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和新工艺、生产与市场、西部与东部、酉部与国外、本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等多方面的联系。通过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的转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和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将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重要的保证。信息技术一方面使传统产业得到大面积的改造和优化;另一方面又可带动大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点。
3.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完全符合民族地区的情况
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民族地区完全可以在新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工业化。民族地区的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科技含量小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开辟了全新的天地。信息化有利于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先导,信息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龙头。它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电子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科学进步在越来越广的范围、越来越深的程度上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已经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科技进步的整体速度和效果,必须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要以信息产业来推动民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信息技术在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国外和我国东部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息化在带动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是:①网络化为民族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发展开辟了新大陆,并大大降低了传统产业的成本;②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为民族地区部分具有雄厚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及地域特色优势的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技术支持;③民族地区消费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将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从根本上提升相关工业产业的素质。所以,只要民族地区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就有可能在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中获得突破,从而大大加快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步伐。
二、民族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1.民族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指示,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工业化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发展相结合,自力更生与国内外合作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工业化需求为导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以推动工业化发展为重点;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双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和繁荣民族经济为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克服困难,循序推进,以实现西部在21世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为目标。
2.民族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路
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结合“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西部各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思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稳步地推进政府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和企业信息化。抓住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龙头,根据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围绕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信息产业发展兼顾的多重目标建设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制定切实有效的信息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支持措施。
3.民族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1)把服务于工业发展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放在首位。工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当是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民族地区工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长期徘徊在初级水平,大量的工业信息资源尚未数字化,与民族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不相称。必须面向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抓好宏观工业经济决策、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科研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应不断提高工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扩大容量,增加数量,提高应用系统的联网程度。
(2)加强民族地区工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业信息网络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工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民族地区工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发展迅速,但工业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不配套,特别是公用类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问题比较突出。民族地区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技术体制,统一标准,调整网络结构和布局,使之趋于合理,建立起全国统一标准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尽快着手研究民族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3)鼓励民族地区工业企业积极开拓信息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把从事信息产业的工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提高信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推动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到民族地区发展信息产业。
(4)加大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要从单项应用向集约化、综合化、网络化应用的方向发展。应用的主要目的是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帮助企业拓展生存空间,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等。应用的重点应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改造。要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5)加快与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①加快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事关经济发展的全局,加快宏观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关键。②加快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家为加速信息化建设,先后启动了一系列“金”字信息工程,这将极大地提高民族地区的金融、海关、税务、外贸、商检等部门和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对民族地区加强金融、财税、外贸的宏观调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产生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③加快发展面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它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开发、信息利用、信息增值具有重大带头作用。④进一步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与科教兴国相辅相成,信息化既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科技教育部门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辅助科研和教育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肩负起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的重任,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加快民族地区各类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信息化技能,不断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⑤大力加强农牧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农牧业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不能忽视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③加快石油工业信息化建设。石油工业是部分民族地区的主导工业,其在加速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服从、服务于民族地区整体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地方部门要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带动和促进地方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抓好与工业化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目的是为全面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民族地区的工业如果没有相关领域发达的信息化支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也是难以实施的。
三、民族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1.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要建立全新的科技创新体制,推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步伐。重点是加快培育一批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讯装备、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及产业化生产的企业。鼓励民族地区企业参与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业,努力突破其核心技术,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通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通讯、计算机和网络产品,提高民族地区企业信息化装备的能力。积极发展企业信息服务业,特别是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业。
2.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西部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电解铝、稀土金属、石油化工、钾肥、中成药等工业企业,应当率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使资源优势能够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层次,使优势自然资源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走向世界。重庆市、四川省和陕西省要利用人才优势,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主要方向,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改造促进产品换代和技术升级,只有产业升级换代,才能形成和创造新需求,使传统产业部门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管理水平,促进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优化价值链,拉长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有效发展。具体来说,传统工业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要素生产率,在能源、冶金、化工、轻纺、机械、汽车、建材及建筑等行业,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其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各工业行业、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的能力,发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提高民族地区整个工业系统运行的效率。
3.注重培育和优化与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外部环境
民族地区要在全社会和各民族中广泛普及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不仅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要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而且要加快实现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为消费者、企业、政府等部门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完善高速宽带接入和各种信号传输网络的融合,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确保信息、网络安全。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加快信息化人力资本的积累。解决好民族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中的外部综合环境优化问题。国家要加快信息化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平息部门利益冲突的矛盾,使民族地区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产业发展能够有法可依、依法推进、健康发展。
4.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业
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民族地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电子商务业是一个关键环节。“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而且推动企业对管理理念、决策方式、业务过程组合、营销方式的战略性思考和变革”。[1]近年来,各种模式的B2B、B2C电子商务在全球迅速发展,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遇到一个极大的障碍就是交易信用问题不易解决,致使大宗电子商务业发展步履维艰,许多企业存在着畏难情绪。
然而,已经在新疆建成的我国第一家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网)却在短短半个月内交易额突破了2亿元,电子商务模式在会员体制、交易模式、信用保证及合同管理等关键问题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资深的经济学家指出:一个地处祖国西北边疆的民营企业,能大胆涉足看似高深的电子商务领域,开发出高科技产品并成功应用于网上交易,这说明西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是有活力、有实力的,也充分显示了民族地区的企业家们不甘落后、勇于创新、奋起直追的魄力和决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如何实施,上述事实已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1)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民族地区国有电子、信息企业的公司制改组改造,大力发展民营电子、信息高科技企业,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兼并、联合、租赁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电子、信息企业的改革,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依托重点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大力扶持一批机制活、起点高、市场前景好的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3)优化产品结构。加快现有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民族地区的优质、传统产业和民族特色产品的生产工艺,培育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
(4)加快电子、电信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重点抓好有影响力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全局的信息化建设。
6.大力推进企业技求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1)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制定和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提高电子、信息类企业从产品销售额中提取技术创新费用的比例。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入企业,鼓励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创办电子信息企业,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业和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转化。
(3)着力完善电子、信息企业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上市融资;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改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考评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7.制定并实施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政策
(1)着力培养好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的观念,依托西部和全国的高校,大力培养急需的各类高层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依托职业学校广泛培养各类实用型电子信息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相结合,进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小学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尽快开展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大中专院校要扩大软件专业招生规模,支持西部重点大学创办软件学院,并鼓励其他具备条件的院校创办软件学院或者计算机学院。重点学科向软件学科倾斜,特别是要加大计算机类硕士点的建设力度。对西部高校的计算机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积极推进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跟踪国际信息技术的前沿。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和社会力量办学,在软件企业和相关企业建立高校软件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缩短人才供需路径;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软件技术培训。
(2)努力使用好人才。在人才使用上,要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和户籍的界线,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尽其才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大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鼓励推进期股制和优秀人才优先认股权;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入股。鼓励人才流动,放宽大专院校教师和研究院所科研人员的兼职限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离岗创业,放宽科技成果转让的限制。对企业经营者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通过奖励企业股权、期权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着力培育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凡从企业外带入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可在企业作价折股分配。软件企业可以用股权或者期股、期权等形式奖励经营者和有贡献的人员。留学人员在民族地区的软件开发企业工作所取得的工薪收入,可视同境外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除减除规定费用外,并可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从事软件工作的科技人员的股权收益,继续用于软件企业的研究或生产的,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税基扣除。
(3)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吸引学有所成、有一定影响的优秀留学人员到民族地区工作或服务;引进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资金,重点支持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转化科技成果,进一步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要通过建立最好的机制,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到民族地区落户,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
8.民族地区发展信息产业,应坚持走以市场为主导的道路
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对市场的敏感度较之其他产业更强,更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仍然按照“长官意志”办事,将会丧失许多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企业真正从政府主导型走向市场主导型,必须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族地区的信息产业只有走市场之路,放松管制,加强服务,减少行政干预,发展才有希望。信息产业的发展,一切都要围绕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生产什么。走市场之路,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要建立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彻底改变信息产业科研与生产相脱离、整合优势差的现状。走市场主导之路,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只有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把民族地区的经济融合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才能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的发展。走市场之路,必须建立新机制,通过新的机制,把人才、技术、资金集聚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借鉴美国硅谷、印度班加若尔的经验,结合国情、民族地区的区情搞信息产业的“特区”。在“特区”中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个人动力机制,鼓励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拼搏创业。要建立技术与产品开发机制,以快、新、尖、优为基本前提,实行优胜劣汰。
9.积极开拓民族地区的软件市场
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拉动民族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利用网络技术、数字化城市和数字化区域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的信息化。要深入开发行业信息资源,搞好社会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软件交易市场建设。以民族地区条件较好的大中型城市为重点,建立软件产品和产权交易市场,推动软件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适时组织软件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促进民族地区信息技术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10.建立民族地区软件发展种子资金,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
国家应当依据修改后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安排一部分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专门用于民族地区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和软件园区的建设。凡获得国家软件发展种子资金的民族地区的城市,必须按所获得资金的2倍匹配投入。国家设立的民族地区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资金中,要有1/3的额度用于软件企业。在国家每年安排的风险投资资金中,用于软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的投资不低于60%。按市场机制要求组建风险投资公司;优先支持民族地区的软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金融机构要优先支持列入国家计划的软件产业化项目;大中型企业应积极投资和兴办软件产业,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加速由传统工业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化;建立风险投融资机制,加快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鼓励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种风险投资投入信息产业领域;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运行机制,鼓励市场公平竞争,大力发展商用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民族地区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