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政治课堂 问题教学 模式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教育亦然。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对此,我们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时政热点材料,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问题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过程,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搜寻、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在《尊重价值规律,树立商品经济意识》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l)如果不尊重价值规律会产生什么后果?(2)当市场上某一商品供大于求时,会造成商品价格下跌并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此时该企业应如何面对这种困难?(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我们是学生,直接去从事商品经济活动还很远,现在我们要不要尊重价值规律?从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充分展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二、引导讨论,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材料、引导学生讨论的若干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如讲《神奇的货币》这一课,教师应改变“我说你听”的方法,应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授,通过问题教学法,用学生周围的事例来导入课堂教学:当你走向社会后,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将怎样去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能不能用假冒伪劣商品去发财致富?这样,问题很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有的学生说,要面对市场,摸清市场行情再安排生产销售;有的说要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对假冒伪劣商品,学生们认为,这些东西只能得逞于一时,这样得来的财富是非法的,假冒伪劣商品一害国家,二害消费者,最终害自己。把市场意识、竞争创新意识、打假意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等思想教育同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最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课本知识。这种教师对学生“你说我听我总结”讨论加探究的模式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好的问题情景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好语言、设备、环境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需要的问题情景。对于教师来说,特别要利用好语言手段,即对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教师都要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必须用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或表扬,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以培养或巩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设计良好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采用学生上台演示或讲解,体验角色转化,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等。结合学生的第三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研究:每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当年度的热门学校或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多,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分数较高也未被录取的现象;有些学生虽被录取,但由于同类专业毕业生太多,就业不够理想。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有什么启发?经过讨论研究,同学们一致认为:只要存在商品经济生活,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起作用,因而我们学生现在就必须树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正确观念。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第三个问题,也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我就让学生演示说明: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树立(平等互利等)观念(括号内为学生填写内容,以下同)养成──(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等)习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树立(追求效率、竞争创新等)观念──养成(遵纪守法、守时守信等)习惯。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使学生不仅搞懂了学科知识,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问题性,正是在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法”,则不失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益探索。
论文作者:葛红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价值规律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课堂论文; 商品经济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