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论文_陈欢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法。采用针灸科面瘫疗效评价表及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治愈率分析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评分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46-0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程长和恢复慢的特点。常表现为久病不愈,并可因瘫痪肌肉病变挛缩,导致其口角反牵向患侧,出现侧面肌痉挛的“倒错”,严重影响个人形象,引起生活不便影响生活质量[1]。有关研究显示,面瘫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是由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引起。为提高治疗效果,提倡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调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科室在以往心理、生活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的内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中枢性面瘫;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有恶性肿瘤和(或)其它进行性基础疾病;不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伴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其中试验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51±1.3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1.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4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面瘫诊断标准[2]: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神经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病区介绍,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和心理情况,与患者建立信任型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合理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其 次,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理用药,保证治疗安全有效。做好患者基础患者,如患者出现眼部不适,告知患者减少用眼,外出佩戴墨镜,并注意用眼卫生,教会患者使用一些润滑、抗感染、营养作用的眼药水保护眼睛。如患者出现口面部痉挛,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帮助患者进行进餐并协助患者及时漱口,防止口腔感染。再次,在饮食上,指导患者清淡饮食,保证营养。最后,注意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适量、正确地进行面肌训练,早日恢复肌肉功能。试验组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方面的治疗护理。首先,使用梅花针扣刺、刺络拔罐以及穴位贴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理疗。具体来说,使用梅花针扣刺患者阳明经,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扣刺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使用刺络拔罐是在消毒患者皮肤后,用头皮针点刺皮肤渗血后,迅速拔罐,取罐后用棉签消毒皮肤,擦干净血迹。大椎穴每日一次。留罐五分钟,注意观察出血量及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最后,穴位贴敷是取患者的穴足三里、太冲、丰隆每日一次进行敷贴。在清洁穴位处后,取出贴剂撕开防粘膜,贴于穴位处。注意取穴位贴的时间2~4h,穴位贴敷贴处的皮肤情况。

1.3 资料收集

(1)治愈率: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其中两面部对称,面肌功能正常者为Ⅰ级。具有轻度面肌功能不良,静止状态下对称,但是用力时能闭目,且可动口角,略不对称者,并能察觉联带运动,无挛缩和半面痉挛者为Ⅱ级。面部肌肉功能中重度不良,有明显肌张力差别,但不能抬眉,须用力闭眼和动口角,且不对称,或有明显的联带运动或痉挛者为Ⅲ级。Ⅳ级表现为中重度面肌功能不良,肌张力明显减弱和(或)畸形不对称,且有严重联带运动和痉挛。Ⅴ级表现为重度面部肌肉功能不良,静态不对称,额无运动,闭目不全,无联动、挛缩和半面痉挛。Ⅵ级面全瘫,表现为颜面部无张力,不对称,无联动、挛缩及痉挛反应。本研究中规定具有Ⅰ级和Ⅱ级反应者为治愈,其他为未治愈。

(2)面瘫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采用本科室自制的面瘫疗效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评分,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5分评分,总分10~50分,分数越高代表效果越不好。

1.4 数据统计

将所有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

4.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涉及面部肌肉的疾病,患者初起可仅为耳后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科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以及听觉过敏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现阶段,很多医院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调养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中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风寒或风热入侵,导致个体正气不足,进一步出现气血不通和经络不畅,从而致使患者出现面部肌肉不能自主控制的症状。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利用穴位针灸疗法可以起到痛经络,活气血的作用,有效治疗面部神经麻痹,而刺络拔罐是将刺络放血与拔罐的相结合,同样可以起到去除淤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同时利用针灸和拔罐的中医治疗护理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而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效果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在护理上,我们应该将中医护理技术纳入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上,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0-241.

[2]杨维荣,卢新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J].西部中医药,2011,24(8):77-78.

[3]叶春华,黄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4-16.

论文作者:陈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论文_陈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