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初探--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_职业规划论文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初探——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上海交通大学论文,生涯规划论文,课程建设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在大学阶段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也都普遍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目前,内地一些大学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校服务职能的增强,也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然而,作为大学的前缘,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肩负着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也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由此,在高中阶段服务于高中生生涯意识的形成和成熟、满足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有效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交大附中”)于2009年率先进行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探索符合高中生特点、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与形式。为使成果客观有效,特制定调研问卷了解高中生对生涯规划课程的需求程度和需求热点,以期为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切实的理论基础。本次调查以在校高一、高二学生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以两个年级的全部班级为抽样框,随机抽取14个班级,在每个班级中按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0个同学。这样,共抽取140名学生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当场发放,被调查对象当场回答并收回。实际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7%。限于课程尚处探索阶段且具有一定的校本特性,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交大附中在校学生。本研究主要采用单变量的描述统计,以期结论为今后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一、调研内容

1.学生对于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的态度

问卷首先调研学生对于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态度。对于生涯规划课程,学生的了解比较少,但学生还是对“生涯”充满了期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于今后的考学以及人生目标充满了矛盾和迷茫,他们徘徊在自我认知和父母、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之间而不能找准定位,因此他们非常急切地盼望能够有专业的教师甚至是学长、学姐对他们进行辅导和帮助。从问卷中,我们看到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有极大的兴趣,其中选择“有必要开展该课程”的学生占97.1%。

2.生涯规划课程形式调查

(1)适宜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的年级

在开课年级中,学生对高一、高二连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和高中三年一贯制开设该项课程的认同率最高。这也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一进高中就能接受生涯规划专业教育的需求,并且希望能够在高中三个年级都能接受相应的指导。不过,也有同学希望在高一、高二掌握一定的生涯规划技能,在高三主要进行升学复习(见表2)。

(2)开课形式

在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形式上,得分较多的是课堂小班教学、参观以及讲座的开课形式,说明学生希望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正式进入课表,成为一门系统学习的课程,但其开展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学生期待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参观、讲座的形式获得更广阔的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见图1)。

图1 课程开展形式

(3)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课频率

由表3可知,一周开设一到两节生涯规划课程这个频率强度最为适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调查

(1)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调查发现,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自我认识,其次是生涯规划技能和人际交往。的确,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自我认知是生涯规划的基石,只有很好地认清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现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见图2)。

图2 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排名

(2)在课程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由表4可知,在生涯规划这部分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迫切想了解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

表5显示,作为生涯规划的一部分,青春期教育是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心理的重要内容。在该部分课程内容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学生比高二学生对青春期教育内容更感兴趣。

(4)对于生涯规划技能的具体要求

该内容为多选,调查显示,选择频率超过90%的内容为大学导航、了解职业、创业意识养成、求职培训及礼仪训练等。可见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求学方向和职业分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升学专业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应试教育带给学生考学时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此外,使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对创业意识的养成也非常关注,这表明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多元,他们崇拜那些创业者的奋斗之路,从心底并不排斥未来创业的可能性。求职培训和礼仪训练的需求是源于高校招生中越来越多的自主招生面试环节,为使自己在竞争中展现优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4.学生与生涯指导教师的沟通途径

(1)沟通途径

图3 师生之间的沟通途径

由图3可知,面谈仍旧是学生较倾向于选择的沟通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渠道,如MSN、QQ、E-mail以及手机短信等联络方式也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

(2)在师生沟通形式上的性别差异

表6显示,男、女生在与生涯指导老师沟通的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采用面谈的形式;女生相比于男生更愿意用书面交流的形式与指导老师开展交流。

(3)在师生沟通形式上的年级差异

由表7可知,在与生涯指导老师沟通的形式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与指导老师采用直接面谈的形式进行沟通。

二、调研成果

1.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生涯规划在人的生存与发展道路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高中学生开设生涯辅导课程,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把握现实、确定前行目标,以协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其中觉得非常有必要开设此项课程的占70.0%。有74.3%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展望未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找寻到更好的方向,制定出更佳的规划”;认为该课程能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在所处的社会,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的学生占39.7%;27.2%的学生认同生涯规划课程有“促进自我反思,通过交流、学习,能更深层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功效;赞同生涯规划课程有“开阔视野,让学生领略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作用的学生占到19.9%。

由此可见,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多数学生急需的一门有建设性的课程,开设此项课程将对学生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

2.关于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内容

初步设定的生涯发展系列的课时计划涵盖了以下八方面内容:第一部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自我认识;第二部分:Hello,朋友——人际交往;第三部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方法;第四部分: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情绪控制;第五部分:青春飞扬——青春期;第六部分:我的未来不是梦——生涯规划技能;第七部分:心灵的选择——生命教育;第八部分:禁毒与法制。

从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看来,学生最想从生涯课程中获得的内容包括:(1)了解自我,对自己进行一个合理定位;(2)人生价值的探讨,如何设定人生目标及规划;(3)学习为人处事的一些原则,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调解与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4)学会如何变得自信;(5)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6)正确对待考试,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7)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进行职业规划;(8)学习、掌握一些关于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

总体上看来,学生想要了解的信息和内容在初步拟定的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中都有涉及,说明生涯规划课程是符合广大学生需要的,开设这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调研内容也提醒生涯指导老师,要根据不同年级、性别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点的转变,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内容。低年级可以稍偏重于加强对自我认知、青春期教育的宣讲,而高年级可以倾向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探讨。如果条件允许,有些内容也可以根据性别进行分别辅导。

3.生涯规划课程开课频率及形式

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实施辅导具有系统性的优势,这是门具有发展性的课程,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连续性授课、辅导将更有利于该课程作用的发挥。因此,将适宜开展此项课程的年级定位于高一、高二年级,如果条件允许,则可进行一贯制三年教学。

研究结果表明,一周开设一到两节生涯规划课程最为适宜。不过,随着年级的升高,对生涯规划课程的需求会略有下降。根据这个发展趋势,可以预定在高一期间一周开设两节生涯规划课程,目的在于强抓基础,传授必要的心理发展知识;其后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业压力逐步增长,可适当减少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课频率,改为高二期间一周一节;高三期间可以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信息及指导。

课程开展的形式也是多角度、全方位、丰富多彩的。低年级时段可以以课堂授课、团体辅导的方式推进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得利于交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衔接式办学教育模式,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请进来”就是有请就读于交大各系、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到交大附中来作讲座,介绍宝贵人生经验;“走出去”就是可以让学生到交大或科技园区去实地参观,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学教育氛围,对将来自己有志于学习、钻研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对确立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是多元化的。学生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形式首选面谈,其次是通过互联网的聊天工具及电子邮件沟通交流,再次为手机短信联络,最后是传统的书信交流。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师生间的沟通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互动平台,有助于彼此间的信息交流。

三、课程设计建议

在调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生涯规划和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关注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内容均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的确,从最宽泛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是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思想、行为、情感的研究的科学,生涯是人一生所承担的各种角色的总和。在承担这些角色的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就是生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中就有研究生涯这个范畴的分支,叫生涯心理学或者职业心理学,比如认知心理学运用生涯决策的研究CIP理论、霍兰德的类型论等,但生涯并不完全包含在心理学之内,比如关于职业的研究,各类职业的价值回报、社会地位、声望,人类职业发展的变迁等与心理学没什么关系,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在青少年生涯教育课题来说,根据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来看,我们更关心的是人在生涯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心理能力等知识。

高中阶段与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心理特征:(1)发展自我认同感;(2)开始更现实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3)开始关心社会问题;(4)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独立;(5)同龄人的认可和接受非常的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设定课程主旨为:与学生共同讨论当下的生活、学习、情绪情感、自我认知、生涯信息的收集、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

确定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收集自我与职业世界的各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

具体而言,分为四种能力培养。

1.积极的自我认知

包括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个性特征,及其与自身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历程的关系;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拥有良好工作表现所需的个人素质(独立、负责、自尊、正直、诚信、进取、尊重、容纳)和社会适应技能(情绪管理技能、团队合作技能、沟通交往技能、危机处理技能)。

2.完备的知识技能储备

包括了解各学科知识与个人工作、生活的关系;掌握有效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技能(学习方法:记忆的方法、时间管理、复习方法和考试管理;思考技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想象力、科学决策的技能等)。

3.教育探索和职业生涯探索

包括理解教育与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未来的培训或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理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及社会如何影响工作的性质和结构;理解工作和学习需要积极的态度(工作价值观);掌握查找、评估和解释信息的技能;能从计算机辅助职业生涯指导系统中搜集信息。

4.职业生涯决策与生涯规划

了解创业与素质准备;掌握做决定的技能(CASVE决策方法);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生涯规划的贯彻和执行。

我国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是具有开创性的新课题,虽然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理论探索、模式建构在实践活动中在不断进行检验和修正,同时,实践感悟又反作用于理论的提炼,从而完善课程建设,这就是生涯规划课程探索的必经之路,我们由衷地相信该课程必将成为高中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必将为国家培养思想健全、人格完善的青年一代!

标签:;  ;  ;  ;  ;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初探--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_职业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