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绩效与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仁论文,绩效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我国百年老店同仁堂集团实施了一条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为此,本文特就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主要特点、产生的绩效与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中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若干经验与启示。
一、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特点
同仁堂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一条渐进发展、效益优良、最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发展战略模式。同仁堂集团的国际化战略采用了步步为营、稳健发展的策略,从区域上是沿着香港——东南亚地区各国——欧美各国的路径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大致经历了出口经营——渠道经营——直接投资——品牌经营等战略发展四个阶段。
其主要特点如下:(1)1993年,同仁堂公司获得自营出口权后,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分店,而后在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设立分销店;(2)2000年,成立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筹集国际资金;(3)同年,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中药投资有限公司及京泰实业集团合资建立同仁堂和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融合了同仁堂的品牌、技术优势以及和黄熟悉国际中药市场的优势;(4)之后,同仁堂通过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建立中药分装加工厂等形式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在全球创办了11家合资公司及17家药店,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5)2003年5月,同仁堂在香港成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同仁堂140多个品种海外市场的规划、生产与销售,形成了集生产、销售、科研和海外销售终端网络一体化的同仁堂海外经营总部。(6)2006年11月,创办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这个投入1.8亿港元、负责目前同仁堂全部140个出口品种生产的海外基地,是同仁堂根据国家提倡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开放战略和CEPA签署后京港合作的有利形势下新建的。它不仅是同仁堂成立330多年来首次走出北京建设的生产基地,还预示着同仁堂在海外发展的强烈信心。
二、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的绩效
同仁堂集团通过上述国际化战略的发展,推出一条“名医+名牌+名药”的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截止到2005年,同仁堂国际化经营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主营利润已超过11.4亿元,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名列全国中药企业50强之首;由于同仁堂公司40多个海外合作项目大都是应用自主技术与品牌在香港资本市场筹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因此,同仁堂的海外公司几乎全是自己控股,同时,同仁堂相比联想集团和京尔方集的债务风险是很小的。对于今后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同仁堂集团有着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即在2008年之前海外建店达到100家,出口创汇达到6000万美元,出口产品从现有的100个品种增加到200个,并将中药打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
同仁堂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以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产为主,部分资金投入为辅的战略,建立海外合资企业、特许经营店,连锁经营店及中药分装加工厂,让合资企业在当地进行产品生产和国际研发。同时,利用品牌优势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战略融资,促使同仁堂的价值在国际化上下游延伸,名列全国中药业500强之首。同仁堂通过品牌经营的国际化战略,不仅带动了出口大发展,且摸索出一条名店、名医、名药相结合的国际化发展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有国际背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公司合作,同仁堂的药品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GMP认证和ISO9001国际标准化认证,而且更新了同仁堂集团的管理理念。
三、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风险与启示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也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与挑战。
1.产权保护问题。中医药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个方面。巨大潜力已经吸引国际竞争者觊觎国际中药市场,他们认识到未来中药技术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是对中药知识产权的掌握与控制。因此,相当数量的国外公司利用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等中药知识产权,并抢先在中国申请专利,不但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反而对中国企业提出侵权赔偿。例如,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仅此一项,中国每年至少损失2亿到3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仅这一品种年产值就高达0.7亿美元。由此可见,未来中药知识产权的争夺必将更加激烈,同仁堂集团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强化在国际化经营中对自己产品核心技术的保护。
2.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不经济问题。由于我国中药企业众多,产品老化且科技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加上中药企业重复建设非常严重,众多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为争夺市场而采取相压价等恶性竞争手段,严重制约中医药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相比之下日本的中药生产高度集中,形成规模经济,可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据调查,在目前已形成的中成药16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份额之中,日本占了80%,韩国占10%,而同仁堂却不足10%。当日本的“救心丹”、韩国的“高丽参”打入国际市场,单品出口就相当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额的50%时,中国人都震惊了!这才意识到必须加快中药产业化与现代化,才能在激烈的中药国际竞争市场保存我国传统中药的优势。天津天士力集团实施的另一条跨国经营战略给同仁堂等同行提供了新的启示:天津天士力的国际化进程始于产品的国际化,按西药学标准改造中成药。天士力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是:首先,以一个主导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天士力的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以药品形式正式通过美国FDA的临床申请,并打入美、欧、非洲及东南亚16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其次,通过控股荷兰神州医药公司,进而与美国一公司合资,为开发北美市场奠定了基础。然后拓展业务领域,从原来的单一自有产品为主,逐步扩大到现代中药、保健品,提取物等更广泛的领域,形成滚雪球式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天津天士力集团创新尝试的中药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更是给人以启迪:在剂型上,借鉴西药的针、粉剂,推出了颗粒、注射、滴丸等新剂型;在形式上,让中药更大众化;在包装上,采用西方通行的医药说明书格式;在成分上,尽量减少原料种类;在生产上采用西药制造常用的量化工艺控制,使整个药品看上去与西药没有多大差异。由此可见,同仁堂集团必须加快中药产品的规模化、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才能实现中药的国际化,进而占领包括“华人圈”在内的全球中药市场。
3.国际化经验不足与国际化人才缺乏问题。随着同仁堂集团国际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营销、资本经营、风险管理、品牌运作与商标的国际化保护等问题必将成为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曾经发生的同仁堂商标在日本被抢注事件充分体现了中国中药企业商标国际保护意识不强。因此,同仁堂国际化战略实施中最紧缺的是热爱并精通中医药、具有国际视野和阔大的胸怀、熟悉企业国际化运作的优秀人才。国际化人才作为承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的载体,将是同仁堂集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中的最宝贵和最稀缺的财富。
4.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忧虑。迄今为止,中国的中药企业依然主要靠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过活。面对这份古老的遗产,我们的企业无法超越它们,没有找到摆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关系的切入点。对于同仁堂这样的拥有历史荣誉的企业,如何实现企业机制的现代化和创新研发,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正确处理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将是同仁堂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中永恒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