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规划局 浙江 宁波 315400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理,提出当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余姚市中山河两侧绿为例,尝试提出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一些探索,以期使滨水绿地有效满足防洪、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
关键词:滨水绿地 景观规划 植物群落 临水驳岸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及城市的发展与水密切相关,自然孕育了江河,江河哺育了城市,城市滨水区是自然的延续,是连接自然与城市的重要枢纽。城市滨水绿地具备无与伦比的景观优势和公园特性,是城市滨水活动空间中的重要物质环境基础,是美化城市滨水区、满足人们亲水性的平台,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也是城市中高质量的绿色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
城市滨水绿地既属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范畴,具有城市公园绿地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属于滨水区,是城镇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带状绿地空间,是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是一个包含水域和陆域,富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滨水绿地以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为主要功能,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最主要的特征是自然性和亲水性。
二、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
滨水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因而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考虑人们的需求。
(二)自然与人文统一,凸现地方风韵原则
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强调在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过程中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城市滨水绿地看似是一个休闲娱乐的休憩场所,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加以表达,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城市景观特色保持历史文脉的连续性
(三)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原则
在对城市滨水绿地进行设计时,应将城市滨水绿地看作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而不应仅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不能只顾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而忽略了城市滨水绿地对整个城市发展的影响。同
三、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的矛盾
由于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需要提供多形式的功能,如儿童娱乐区、观景台、健身活动场地等。但由于城市滨水绿地处于复杂的空间系统中,点(如重点建筑、环境小品)、线(连续不断的林荫线)、面(如中心广场、游园等)相结合,以及传统的设计观念比较陈旧,对于滨水绿地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得设计作品只注重绿地的单一功能和景观效果,缺乏对生态、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绿地景观规划的共性与个性矛盾
在对城市滨水绿地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等的深刻认识,往往使设计出来的滨水绿地过于模式化,大面积的人工草坪和沿河的行道树成为滨水绿地计的固定模式,未能很好凸现地域风韵,表现为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缺乏地方特色。
(三)防洪设计与亲水设计之间的矛盾
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中就强调要统筹兼顾,整体协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很多城市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为满足防洪、泄洪以及运输通道的要求,滨水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往往只着重考虑防洪这一功能,并未很好兼顾滨水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娱乐区、作为居民亲水平台的打造。
三、余姚市中山河两侧绿地规划设想
面对当前滨水绿地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种种矛盾,笔者以余姚市中山河两侧绿地规划作为例子,尝试提出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一些探索。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北起最良江,南到余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全长 2100 多米,河道蓝线宽度20米,两侧建筑林立,部分为拆迁地块,两侧绿带宽为3.5-12米不等,现状条件复杂。
(二)中山河两侧生态分析
中山河沿岸植被种类单一,栽植方式杂乱,部分河道无绿化覆盖,没有形成特色的景观林带,林冠线起伏变化不大,缺少季相景观变化,难以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驳岸为传统立式和斜式驳岸,以直立挡墙或者灌注桩提防为主,生态性差,景观形式单一且不满足防洪要求。
(三)景观结构设计
通过对中山河水系恢复与部分节点改造、城市生活与文化的结合、休闲生活与生态体验的挖掘,初步形成“一轴三区”的景观结构布局。“一轴”为中山河景观轴,“三区”为活力休闲区、人文景观区、生态区。
(四)植物群落的设计
树种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做到植被与水体风格相统一,突出地方特色,并兼顾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适地适树,以维持整个滨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考虑到滨水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绿化树种既要考虑陆地观赏性,又要考虑具有一定的耐湿能力。其次,城市滨水绿地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结构,只有植物群落的完善和健全,才能有效维持整个滨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交通网络的的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交通网是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的景观框架,是联系水域、陆域的重要渠道。在设计时应结合水系的实际状况,创造人性化的道路系统,以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连续性的绿色景观带。
(六)临水驳岸处理
驳岸是陆地和水体的交界线,相对于水体而言,它也是陆域的最前沿。在驳岸处理时应选择生态驳岸方案。
而防洪排涝对于本河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排涝通畅,而驳岸是河流最基本的设施,作为河流的重要构筑物,几乎绵延于河流的全部区域,具有防护堤岸、抵抗洪水的基本功能,驳岸设计形式对于河流景观的营造,河流生态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河流设计中驳岸形态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驳岸具有可渗透性、增强水体的自净性、维持河流与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平衡性的生态功能。生态驳岸因为采用自然材料,在丰水期,使河流中的水向驳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并储存,缓解了内涝;枯水期,地下水通过驳岸反渗入水体,起着补枯和调节水位的作用。
四、总结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不但是景观和艺术的结合,更是人文与自然,休闲与防洪,区域局部与城市整体的融合。要科学、合理的对城市滨水绿地进行规划建设,以期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河流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强化河流的生态功能,改善水环境。
论文作者:阮东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水绿论文; 城市论文; 驳岸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论文; 河流论文; 余姚市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