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_李普升王立恒

论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_李普升王立恒

李普升王立恒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

【摘要】本文根据大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结合临床,从主要脉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举例等方面论述了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大肠病的中医辨证有大肠湿热、大肠积滞、大肠气结、大肠瘀毒、大肠津亏、大肠虚寒;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有小肠实热、小肠气痛、小肠虚寒。

【关键词】大肠病;小肠病;中医;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378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17-02

大、小肠属中医的六腑之列,它与脾胃有着密切联系,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形成一个有规律、非常协调和统一的饮食物消化、吸收、传输、排泄的有机整体,而且在病理机制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以经络为联系通路,与肺脏、心脏构成表里及络属关系,相互传递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的灌溉与滋养下,共同维护人体的生命活动。关于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笔者结合数十年临床应用,根据大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将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论述如下,以供参考。

1大肠的功能及其辨证

大肠居于腹中,环绕小肠周围,分回肠和广肠两部分,全长约15米。回肠上接阑门,与小肠相通,下接广肠,广肠下端为肛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化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大肠与肺相表里,通过经脉直接相连,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11大肠湿热:①主要脉证:腹部隐痛,泄泻,或大便粘液、脓血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小便短赤,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等。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本证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炎、肠伤寒、大肠肿瘤等。②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或暑期、饮食不洁,致暑湿、热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气血而成。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举例:葛根芩连汤加减。药如葛根、黄连、黄芩、白芍、厚朴等。

如瘀热阻滞于盲肠,初见脐腹部疼痛,继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拒按,恶心欲吐或腹泻,发热,苔黄,脉数。此乃中医之肠痈。本证多见于急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或腹腔内其他急性炎症。

治法:清热化瘀通滞。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药如大黄、丹皮、桃仁、红藤、紫花地丁、厚朴、乳香等。

12大肠积滞:主要脉证:腹部胀满或疼痛拒按,恶心呕吐,大便闭结,无排便排气,舌苔白或厚腻,脉弦滑。本证内科临床多见于肠内异物阻塞性、不全性肠梗阻等。病因病机:多由饮食不节,食入过多,食滞肠道,气机转枢失调,食、气及燥屎积滞大肠所致,少数由蛔虫过多,结聚阻塞肠道所致。

治宜:通里攻下,行气导滞

方药举例:新加大承气汤加减。药如大黄、厚朴、枳实、元胡、莱菔子等。有蛔虫者,加用驱蛔药。

13大肠气结:主要脉证:腹部胀满,嗳气,纳呆,矢气多,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滑。本证多见于消化不良、功能性嗳气、功能性腹胀、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因病机:多由情志刺激或饮食不调,服用产气食物或过多饮用碳酸饮料,或因呕吐腹泻、饮食摄入不足所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肠功能紊乱,或术科实施腹部手术等因素致肠中积气。

治宜:下气消胀除满

方药举例:四磨汤或六磨饮子加减。药如木香、厚朴、槟榔等。

14大肠瘀毒:主要脉证:腹部疼痛,痛有定处,或可触及肿物,大便滞下,便如细条形,或水样便,或便下紫秽脓血,纳呆,疲乏无力,身体消瘦,口干欲饮。舌质暗晦或有瘀斑,舌苔黄,脉弦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证多见于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重症)、结直肠恶性肿瘤等。

病因病机:多由久病,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大肠,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瘀毒结所致。

治宜:清肠解毒,化瘀消肿

方药举例:白头翁汤加减。药如白头翁、黄连、黄柏、鸦胆子、莪术、大蓟、七叶一枝花、槐花、地榆等。

15大肠津亏:主要脉证: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数日一行,状如羊粪,口干咽燥,或口渴口臭,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本证多见于功能性便秘(俗称习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等。病因病机:多由老年体弱或产后,或由气虚、阳虚、阴亏血虚,或由热病耗伤津液,大肠干涸所致。

治宜: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增液承气汤或麻子仁丸加减。药如生地、元参、麦冬、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等

16大肠虚寒:主要脉证:久泻久痢不止,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肠鸣,肛门下脱,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本证多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肠炎、肠结核等。

病因病机:多由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久病伤阳,使大肠传导失常所致。

治法:温肠散寒、涩肠固脱

方药举例:四神丸加减。药如诃子、炮姜、赤石脂、肉豆蔻、乌梅、五味子等。

2小肠的功能及其辨证

小肠位居腹中(脐腹部),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全长约5米。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也就是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后的水谷,经过再进一步消化,形成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其水谷精微,通过脾转输于肺而达到全身各部,以供给脏腑机能活动的需要。浊者,即食物残渣。其排泄也有两个去路,一是将其糟粕中的水液渗入膀胱,由尿排出;二是渣滓部分下注大肠,成为粪便而排出体外。这一功能如发生异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和大小便异常,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等。小肠与心相为表里,有经脉直接相连,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1小肠实热:主要脉证: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本证多见于口腔炎、舌炎、牙龈炎、口腔溃疡、尿道炎等。

病因病机:多由邪热蕴于小肠或心经有热下于移小肠所致的小肠里热炽盛的病变。

治宜:清小肠实热,引热下行

方药举例:导赤散加减。药如黄连、栀子、生地、木通、淡竹叶等。

22小肠气痛:主要脉证:小腹疼痛如绞,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疼痛连及腰胯睾丸,坠重不舒,行走不便,在腹股部(腹股沟)有软的肿块突起,甚至一侧阴囊肿胀,或睾丸偏坠,怕冷,苔白滑,脉沉弦。本证多见于肠痉挛、疝气或睾丸及副睾疾病等。

病因病机:多因腹部寒邪外侵,阴寒凝滞小肠,气机不畅所致。

治宜:理气消肿止痛。

方药举例:天台乌药散加减。药如乌药、青皮、木香、吴萸、肉桂、延胡索、橘核等。

23小肠虚寒:主要脉证:小腹坠痛,遇寒则甚,食物不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迟。本证多见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

病因病机:多由寒邪外袭脐腹部;或由于饮食不节,生冷太过,寒邪通过脾胃,直中小肠;或久患小肠疾病,损伤气血;或小肠功能低下,以致分清泌浊的功能发生障碍。

治宜: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举例:吴茱萸汤加减。药如白豆叩、巴戟天、吴茱萸、枳壳、元胡、肉桂、干姜等。

以上根据大小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结合临床,论述了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其内容当属于中医基础学中的脏腑辨证范畴。它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病证表现、结合病因、八纲、气血津液等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因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些医生多重五脏的辨证,而轻六腑之辨证。事实上脏和腑的辨证是相辅相成的,有时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在具体临床运用时,也可以是独立应用的。因此,归纳、总结腑病辨证,在扩大临床应用方面是有一定意义的。需要注意的是,脏病辨证与腑病辨证是不尽相同的,脏病辨证是以阴阳气血为纲,而腑病辨证则以虚实寒热为纲。

论文作者:李普升王立恒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论大小肠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_李普升王立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