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燕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小学 265300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这就把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地摆到了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无不从小重视音乐教育,历史上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都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音乐教育自身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且当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将把人类的物质文明推向新的时代,这已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小学音乐教育被冷落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家长、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者甚至于教育行政部门都不重视小学音乐教育,片面强调抓智育,为小学数学、语文倾注了全部精力,结果音乐教育无人问津,投资甚少,设备落后,致使音乐教育不按教学大纲进行,只满足于有人上课就行了,造成小学毕业生基本上不识五线谱。更有甚者,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素质低,上课带上收音机,将社会上一些低级趣味的歌曲带到了课堂上,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不健康的影响,为一些早恋学生推波助澜。因此,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已经在儿童这个摇篮里基本上被扼杀了。
我是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已经耕耘了将近20年。初教音乐时,也走过一段弯路,满足于给学生教一些好听的歌曲,甚至学生提出教啥就教啥。渐渐地我发现这种教法脱离了教学大纲,顾此失彼,每学期规定的教材完不成。于是,我开始研究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训练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音乐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所教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上能达到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批学生积极加入学校合唱团,并参加了市里举行的青少年才艺大赛,器乐表演、情景剧在市里分获一等奖,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在拓展课《欢乐颂》的教学中,我认真读了《贝多芬的故事》一书,然后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
首先通过PPT在屏幕上出示音乐家贝多芬的肖像,简述作者生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简述他一生创作了几十部音乐作品,其中的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部分,PPT展示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演出,获得了辉煌的成果,引起听众发狂般的欢乐,人们五次以雷鸣般的掌声对他表示敬意。然而这次成功并没有给贝多芬带来物质享受,他的艰难的生活状况丝毫也没有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早在1816年,他的耳朵已经全聋,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他的侄儿给他无穷无尽的麻烦和折磨,他终于在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但是在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大潮流,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柩。他的墓碑上镌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魂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充分反映了他一生执著地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希望自己的祖国能从封建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他所处的那个世界没有给贝多芬留下一点爱,而贝多芬却以惊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给世界留下了无限的欢乐!
当学生听了贝多芬的生平介绍后,对这位伟人肃然起敬,十分迫切地想听到《欢乐颂》的乐曲。然后因势利导,播放《欢乐颂》,让学生欣赏。同时告诉学生,音乐是声音艺术,必须专心致志地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学习由不同音高的音乐构成的音乐旋律和声,认识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接着提问学生:《欢乐颂》演唱的形式是什么?人声分为哪几种类型?学生结合平时学到的知识一一作答。
然后再视唱《欢乐颂》的旋律,要求学生辨别旋律重复变化、和声的色彩及重唱、合唱、管弦乐队不同的音色,启发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这首合唱既壮丽又宏伟,既朴实又鲜明,内容丰富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所以人们称它为“乐圣”。学生生听完贝多芬的《欢乐颂》,情绪往往会很兴奋、很激动,我就利用大课间时间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生活中的矛盾、障碍和苦难可作命运的象征,贝多芬声明:“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学生们更主动地更专心地去欣赏,从他们欣赏曲子的神情以及和着音乐打着拍子的动作可以看出孩子们热爱音乐的大门被打开了。这种求知的大门一旦被打开便不可收拾,有许多学生回家后自己下载到MP3播放器上欣赏。
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我利用学生爱上拓展课的心理特点,在课外又不断地为学生增加新的内容。针对大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梁祝》的实际,我不失时机地教了我国名曲《梁祝》,先简要介绍这部作品的内容:这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一对青年男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争取婚姻自由,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化蝶的神话艺术作品。这个乐曲开始用古筝演奏,更能生动形象地把蝴蝶飞舞时那种欢快、轻盈、自由自在的样子展现出来。曲目一放,我就张开两臂示意蝴蝶正在花丛中你追我赶、戏闹玩耍。然后再放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的第二、三乐章,提示学生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随着音乐画面的起伏,把孩子们带到了双蝶飞舞的芳草地,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楼台水榭旁,带到了令人悲愤交集的墓地……孩子们每欣赏一遍,感情就得到了一次感染和升华,对乐曲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同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欣赏技巧,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鉴别真、善、美的能力。
论文作者:吴凌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贝多芬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欢乐颂论文; 小学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教学大纲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