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述表明,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国际竞争的时代,而同时我国民族工业则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要在国际竞争阶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首先要积极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

从本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1995年的18年中,有12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超过了10%,其中有6 年超过了20%。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了“国际竞争”时代。80年代初,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6%,到90年代中期,提高到了40%。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主要是争取产品出口,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发展到必须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同外国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应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高速的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国际竞争力在1995年的46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排在34位,1996年排在第26位,是5 个转轨国家(中国、捷克、匈牙利、波兰和俄罗斯)的第一名。就国内经济实力来讲,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则排在第2位,新加坡、韩国、日本、 马来西亚和香港分别为3、4、5、7、8位。 我国国际竞争力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地提高,这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1、我国纺织、玩具、制伞、 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增长。在美国、西欧等市场,中国大陆逐步取代香港、韩国、台湾、新加坡等,成为这类产品最具竞争力的供应者。这是因为,我们以低廉的价格维持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但近年来,我国这些产业正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其中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进步迟缓,成为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2、中国饮料、啤酒、日用化工等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强, 技术含量不高,这类产业的许多产品正受到外国产品的强烈挑战,不仅难以大规模进入国外市场,而且,如何稳固国内市场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3、我国一些技术成熟的产业,例如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 空调器等行业,迅速成长、壮大,由幼稚产业发展成为成熟产业。但是,这些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国内市场的迅速国际化,一方面外国公司迫不及待地要大规模占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大都本身就是通过进口替代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企业实际上只有依靠提高技术品位挤进原来由外国产品占据的市场,才能开拓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我国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 例如彩色电视机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虽然我国已上市产品的质量已同洋货没有多大差别,在国内的售后服务还优于进口产品,但是,我国这种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支持该产业的相关辅助产业的技术水平仍然明显不如外国的强大竞争对手。

5、我国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例如造船业, 技术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更加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这类产业继续保持原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6、技术含量高,在我国尚未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如汽车工业以及计算机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要形成自己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产业,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这种状况要求迅速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特别是提高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1995年5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九五”期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第一个五年,为此制定了“九五”科技发展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00年达到50%;要攻克一批对国家经济建设影响重大的关键技术,加强工程化研究,特别是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要调整学科布局,集中力量使优势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要稳住一支基础研究的精干队伍;要增加科技投入,达到1.5%;全面推动中国面向21 世纪的科技发展日程。实现这些目标对于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科技竞争力较弱与经济实力、 国际竞争力较强是不相称的,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是我国维持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强劲势头的跨世纪关键性难题,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从1996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的结果看,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综合排名第28名。这一排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参加比较的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位,低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同拉美国家对比中, 也低于智利水平。这表明,作为一个国内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第2位的大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水平与之并不相称。另外, 较之1994年,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下降了1位(这年为第27名);较之1995年, 排名下降了5位(这年为第23名),这是中国在国际竞争力8大领域(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中唯一水平下降的,暴露出比较大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自1994年以来,我国科技竞争力水平连续三年下降,已经被菲律宾等国超过。这个排名不断下降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造成我国科技竞争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科研和教育投入本来就过低,但近几年还有所下降, 这既造成竞争力先天不足,也使竞争力基础更加虚弱。从财力投入看,1992年我国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为0.71%,到1996年下降为0.51%, 与这个比例最高的瑞典(3.25%)相比还不到其1/6。近几年教育经费比例不断呈下降趋势:1985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69%,1996 年下降为2.62%。另外我国的人均政府教育开支只有9美元,是46 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的最后一位。经费不足导致科教人员人心涣散,这不仅使近几年我国科教人员总数呈下降趋势,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人员和后备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我国工程师的素质本来就普遍较低)。

2、企业创新意识差,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竞争力发展缺乏主体, 使有限投入的利用效果差,降低了竞争力应有的水平。由于我国科研活动的国家化和行政化,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从而造成科研、开发与生产的脱节。据统计,1994年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只占总数的28.49%, 研究开发费用只占总数的2.27%,企业并不是研究开发的主体。就企业来说,尽管市场竞争使企业感到技术创新的压力,但因为企业还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性,所以这种压力尚不能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由于承包制条件下的短期行为模式和企业留利普遍不足,导致企业不想也没有力量安排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投资经费。

3、技术引进不合理,限制了竞争力的发展速度。 我国在技术引进中,硬件所占比例过大,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988—1993年,在技术引进成交额中,成套设备所占比例平均都在80%以上。而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只占较小的比例。这种引进结构虽然短期内可以较快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但不利于改进我国科技进步的“造血机制”,财力上也难以承受。而相同技术的重复引进,更造成了财力上的极大浪费。

鉴于上述原因,要尽快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从近期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从长远看就是要大力加强科教投入。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扶持企业技术研究开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强化竞争力发展的主体能力。从政府角度看,应转变政府职能,制定有关政策为企业营造一个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并且鼓励一流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和向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于企业研究开发活动。从企业内部看,要通过多种方式转变企业领导观念,提高企业家创新素质,尽快建立起企业研究开发的内生机制。所有这些,必须从法律和政策意义上来加以执行。

2、改进技术引进方式,有效利用外援,提高科技竞争力。 尽快改变以引进成套设备为主的技术消费型引进方式,将技术引进同国内自主开发能力和利用外资结合起来。

3、强化科教兴国战略意识,加大科教投入, 促进科技竞争力的持续发展。我国的人均资源是相对不足的,不管是耕地还是矿产资源,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只有将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提高科技竞争力,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  ;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