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代发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1.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1.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1.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1.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1.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措施
2.1加强对开采工作的管理培训
煤矿开采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整个开采的环境也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充分加强煤矿开采的管理培训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性,能够针对开采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防止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煤矿行业的作业环境本身就比较复杂,相关的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也不到位,不能根据施工环境制定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对于开采现场的相关情况分析不到位,导致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因此,在煤矿开采的施工现场管理中,需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保证当前采矿工作的安全,加强对开采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对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2设备管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是生产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要素。生产过程要想保证安全高效,对于设备的合理管控不可忽视。煤矿生产强度不断加大,设备的投入与更新必须同步推进,这是生产力提升的物质保障。除了进行设备更新外,日常的维护保养也不可忽视,设备必须在正确的保养及使用方法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率,将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这既是工作效率的保证,也是避免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同时,重视设备在运转过程中针对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严格到位,如运转部位的防护罩,高空、深水设备周围的护栏、警示牌等必须严格设置。此外,在员工进行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使用相应的护具,如安全帽、防毒面具、劳保手套等。从具体细节做起,将可能发生危险的环节全部进行安全防范。
2.3加强互联网应用,构建煤矿网络监测平台
考虑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煤矿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监测平台,提高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动态管理。煤炭企业要立足于实际生产,结合重点部位做好网络监测工作。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构建网络监测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薄弱环节的自动分析,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例如煤矿企业针对井下作业环境的复杂性,构建了微震监测系统,其具有实时监测、超前预警的优点,为矿井安全回采和预警撤人提供科学依据。
2.4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
一是煤矿企业要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煤矿生产现场工序比较复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较为突出,因此煤矿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例如煤矿企业管理者要坚持领导带班制度,领导干部要深入到井下参与管理,做好日常检查巡视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例如针对今年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煤矿企业要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执行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二是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风险的动态预警和隐患的动态管理,督促煤矿企业定期进行重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进行安全自检自改,强化重大灾害治理,严防瓦斯、水害等各类灾害事故发生,同时要加强队伍管理,严格落实层级监督、层级问责,从严监管,确保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开展。
3结语
综上,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是煤矿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源包括了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而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侧重于人与管这两个层面,无法全面把控煤矿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虑到了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注重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评估与控制。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入手,进而全面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芦志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究[J].石化技术,2019,26(03):271.
[2]曾培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采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0):65+67.
[3]郝国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74.
[4]马伟.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辛置煤矿的应用与推广[J].能源与节能,2018(06):183-184.
论文作者:杨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煤矿论文; 危险源论文; 风险论文; 控管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措施论文; 防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