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全程优质护理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刘小康

无偿献血全程优质护理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刘小康

(甘肃省陇南市中心血站;甘肃陇南746005)

【摘要】: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中、后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措施,总结了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措施,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得到优质高效的全程护理,促进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地完成献血过程,有助献血者再次来献血,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过程;优质护理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物多态性的结缔组织,是抢救生命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临床安全血液的供给离不开适龄的无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3条13款规定: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服务规范,制定献血者接待和护理程序,履行献血前告知义务,遵循献血知情同意原则。对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进行全程护理和情感交流。在血液服务中应制定对献血者的护理程序,对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其目的是为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提供安全优质的献血服务,采集高质量的血液,更好为临床服务。

1.献血前护理:⒈1营造良好、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采血室〔车〕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整洁;血站工作人员的外表必须整洁、灵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的语言为献血人员进行服务,让献血人员感到安全信任。

⒈2心理护理?工作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每位献血者,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进行思想交流、心理沟通,特别是新的献血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多疑,在体检和献血时,害怕传染上其他疾病,就更需要工作人员做好解释,提供宣传资料用自己的专业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献血者讲解有关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常识、献血意义,让献血者了解一个人每年献血2次对身体无任何害处。每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身体总量的5%-10%,而且人体肝脾会很快释放血液到外周血液中,对健康无影响。既使你不献血,血液中所有成分都经历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平均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平均寿命为8-9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40ml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告知献血前的注意事项,献血前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饮酒,献血当日要清淡饮食,不吃油腻食物,不要空腹献血,对献血过害怕的可以让献完血的献血者现身说法,从心理上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1]。

⒈3做好献血者流程解释工作,指导献血者如实填写献血者健康征询登记表。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感到紧张、害怕,工作人员要对献血者的心理进行干预,用热情的态度,礼貌的语言缓解献血人员的紧张、害怕心理,并核对献血人员的记录让其签字确认。

2.献血中护理:2.1无偿献血行为是高尚而伟大的,许多人都是自觉自愿为社会、为他人的生命而奉献自己的血液的。但当开始采集血液时,他们又都有些紧张和担忧,此时我们要善于观察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每位献血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献血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同时,以和蔼可亲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向她们讲述献血的相关知识,准确热情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使献血者倍感亲切和信赖,消除对献血的恐惧紧张情绪,使其心情轻松愉快,情绪稳定,对献血过程充满信心。

2.2适时开展献血科普常识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病患者的生命,而且可起到定期检查身体,提高生存质量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而且还可帮助自己和家人。通过宣传,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渡紧张,减少献血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

2.3努力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采血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采血者穿刺技术水平,还包括工作责任心、仪表、仪容、服务态度以及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等整体素质。采血过程中,采血者熟练的技术、细致的观察、简明的鼓励以及恰当的细小问题的处理,均能增加献血者的信心和安全感。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减轻了献血者的痛苦,通过表扬献血者献血过程的表现,分散了献血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心情献血,有效地预防因静脉穿刺所引起的痛性副反应,痛性休克、静脉穿刺部位青紫等献血副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挂牌上岗,强化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以提高献血者对采血医护人员的信任[2]。

3.献血后护理:3.1献血者献血完后,主动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后多喝水,穿刺部位按压五到十分钟,不要来回揉动,以防皮下出血,如出现青紫,24小时后可热敷,促进吸收青紫是按压不当渗血所致,不必惊慌;献血后保持足够睡眠,可正常饮食,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类,不必大补特补,因身体个体差异,少部分献血后可能出现疲倦感、嗜睡,工作人员应做好解释。鼓励献血者半年后再来献血,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

3.2一次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如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后,不能慌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迅速予以处理,应该先让献血者抬高双腿降低头部卧床休息10分钟,口服含糖饮料,打开窗户保证空气通畅,即可恢复;对重度者,终止采血、采取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变化并作好记录,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及镇静剂,可很快恢复正常。这个过程中始终让献血者放心,并给予解释,说明这种反应是常见的,并非他们的身体状况有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多:环境因素、空腹献血、心理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晕针晕血等等。

3.3保密也是献血者的一种护理,也是一种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献血者所提供的信息是私人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保密,献血者会在将来反复献血,保障有足够的血源,因为对血站的信任,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将更有成果。

综上所述,血站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献血全程护理,并确保整个的献血过程是一个使人感到安全、高效和愉快的过程,保证无偿献血者开心献血,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娟,[J];吉林医学;2011年08期.

[2]刘淑清,浅谈在献血过程中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第07期.

论文作者:刘小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无偿献血全程优质护理的实践与体会论文_刘小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