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中医医院 湖南邵东 4228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索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8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例数一致(40例)。西医组用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治疗,中医组用利咽止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自测评分、生活质量的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医组总有效数据比西医组多,总有效率经X2检验显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自测评分、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数据经t检验显示3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自测评分、生活质量跟西医组相比有明显优势,数据经t检验显示3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中医组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头晕例数明显比西医组低,不良反应数据经X2检验显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咽止咳汤;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
感冒后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是指在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后发生外感,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频繁咳嗽和经久不愈可导致患者生活和工作等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在感冒后咳嗽治疗中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探讨了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8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所有混着符合西医《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中西医感冒后咳嗽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最短3周。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急性期症状未控制、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例数一致(40例)。40例西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高66岁,年龄均值(42.34±2.21)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6周,病程均值(6.67±0.32)周;体重最低41kg,最高82kg,体重均值(63.79±1.31)kg。
40例中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高65岁,年龄均值(42.53±2.21)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6周,病程均值(6.61±0.46)周;体重最低42kg,最高82kg,体重均值(63.17±1.38)kg。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资料上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可行性良好。
1.2方法
西医组用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治疗,1次15mg,1天3次,治疗7天。
中医组用利咽止咳汤治疗,方剂组成:桑叶、百部、知母、玄参、紫蔻分别15g;桔梗、射干、防风、杏仁分别10g;甘草、蝉蜕6g。咳痰者加橘红和法半夏各10g;热重者加连翘15g,芦根12g;津伤者加生地黄、玉竹和麦冬各15g;声嘶者加木蝴蝶8g;夹淤者加桃仁、赤芍10g。上述方剂1天1剂,用水煎服,早晚分两次服用。
所有患者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自测评分、生活质量(按照SF-36评分)的差异。
其中,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感冒后咳嗽主症(包括咳嗽次数、咳嗽程度、咳嗽性质)、次症(包括咽痒、咯痰、气急),其中,主症无症状0分,轻度3分,中度6分,重度9分;次症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1]。
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治愈: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大于等于95%;显效:症状积分降低大于等于70%,低于95%;有效:症状积分降低大于等于30%,低于7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咳嗽自测评分根据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图,0-10分,0分为无咳嗽症状,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感冒后咳嗽患者治疗结果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数据属于计数资料(%表示),处理方式:χ2检验。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自测评分、生活质量属于计量资料(x±s表示),处理方式:t检验。感冒后咳嗽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P值<0.05。
2结果
2.1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中医组总有效数据比西医组多,总有效率经X2检验显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感冒后咳嗽患者多在鼻塞、流涕、发热和喷嚏等症状有所减轻后,出现久咳不愈、咽痒等症状,有反复发作或阵发性发作的特点,且可因冷空气、烟酒、粉尘、熏烤食物、刺激性气味等的刺激而诱发加重咳嗽[4-5]。
从中医上看,感冒后咳嗽为“外感咳嗽”范畴,认为咳嗽为肺部受六淫外邪侵袭,肺气宣降不利所致。一般风燥伤肺或燥湿伤津,宣降失司而为咳,治疗上应以润燥止咳、疏风清肺为主[6-7]。
本研究中,西医组用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治疗,中医组用利咽止咳汤治疗,利咽止咳汤中,桑叶性寒质轻,可清肺燥热;防风可发表散风;桔梗有开宣肺气之功;百部可润肺止咳;杏仁可降泄肺气;知母可滋阴润燥;紫蔻可润肺止咳化痰;玄参可滋阴清热利咽;射干可清热利咽;蝉蜕可疏风止痒;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宣燥热之邪,清肺内之火,发挥疏风清热,润燥止咳之功[8-9]。
经干预,结果显示,中医组总有效数据比西医组多,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自测评分、生活质量跟西医组相比有明显优势,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头晕例数明显比西医组低,提示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俊,覃玉莲.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5):651-652.
[2]李秉丽.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干咳4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9):35.
[3]文孟先,陈宪海.辨病辨证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3,33(1):18-19.
[4]利永聪.自拟疏润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68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2):26-27.
[5]贾绍燕.二陈汤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80-681.
[6]黄开泰.外感顽咳的邪正虚实之辨[J].河南中医,2013,33(10):1612-1614.
[7]马香梅.疏风利咽宣肺止咳法治疗小儿咳嗽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44-44.
[8]姚婧,谭长磊,王云方等.感冒后咳嗽从风咳论治诊治思路[J].吉林中医药,2015,35(2):119-121.
[9]朱明馨.孙浩教授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的经验[J].国医论坛,2015,12(3):43-44.
论文作者:姜加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西医论文; 有效率论文; 症状论文; 评分论文; 积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