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汉字文化传播方式探析
——以《汉字》巡展为例
冯克坚,张 芳
(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中,汉字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字。汉字文化传播早在公元前就开始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汉字文化传播的要求,迫切需要创新。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汉字文化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其次有针对性地从围绕破解制约因素、受众需求、传播手段等方面提出创新的方式;再次,通过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巡展的例子,对如何创新汉字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实践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汉字文化;文化传播;传播方式;创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至今仍在使用。汉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载体,在传播中华文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可谓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字文化传播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随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的变革,汉字文化传播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传播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汉字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汉字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一、当前汉字文化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指“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即宏观的汉字文化。[1]汉字文化传播早在公元前就开始了,可谓历史悠久。目前汉字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有人际交流、纸质媒体、影视、教学、展览、网络、文化产品等。纵观国内外汉字文化传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传播体制落后
目前汉字文化的传播体制是政府对传媒微观管理多,宏观管理少,传播模式基本上是宣传型模式,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缺乏灵活性,与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开放、快速、新颖的要求尚不接轨,因而传播力较弱、时效性较差。体制性约束是目前我国汉字文化传播力弱的根源之一,也是汉字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困境。
2.汉字文化传播缺乏整体规划
首先,汉字文化传播的主体多元化。目前开展汉字文化传播的既有官方单位,也有社会团体、个人。多元的传播主体使得汉字文化信息泛滥,传播质量不易控制,从而使信息接收者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传播方式有待创新。汉字文化传递的文化信息是抽象,可能是汉字的内涵,也可能是汉字在发展演变中所表现出的坚韧精神,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的传播方式就会显得捉襟见肘,这就要求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前提下,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创新传播的方式。
最后,传播缺乏反馈机制。目前开展的许多汉字文化传播活动,有些仅仅是一次活动,活动结束便没有下文,没有认真对受众的反应、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因而,传播过程是不完整的。
近年来,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外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已有专用的动态设计软件,为进行大功率长距离输送机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内对大型输送机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不少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仍把胶带看成刚性体,按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不但制造成本高,而且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和动态设计,是当今大型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的发展方向。
3.传播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汤亭亭祖籍广东新会,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1962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文学系,1992年被选为美国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士,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她先后创作了影响力深渊的小说《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等,为华裔文学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中,《女勇士》一书是她的处女作。
4.传播内容有待深入
汉字文化传播并不仅仅是传授汉字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传播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所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汉字类节目为例,《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曾经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字词热”,产生之初收获了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可一段时间后收视却大幅下滑,如《汉字英雄》由开播时全国同时段收视三甲跌落到后来的20名外。这是由于节目本身存在着对字词释义不够准确、娱乐性过重、忽视对知识的挖掘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内功不足。[2]这也是很多汉字文化传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汉字文化传播方式的建议
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6(]P23)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内容,同时也依靠于有效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围绕传播手段创新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围绕破解制约因素去创新
(2)科技发展推动已有传播手段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传播手段并未被取代,而是不断进步。以印刷术为例,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主要是胶泥活字。到元明时期,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锡、铜、铅活字。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子排版、电脑编辑、网络传输等新的出版技术逐渐应用于印刷媒介,迎来了全新的数字印刷传播时代,极大地提高了印刷媒介的出版效率。
首先,体制因素是长期以来制约汉字文化传播的瓶颈,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我国现有的传播体制与西方传媒的体制差异明显,在全球化环境下已不适应目前汉字文化传播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汉字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必须建立新的传播体制和机制,推进汉字文化传播向纵深发展。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增强政府指导服务,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资本市场,采取划转国有股产权、注入财政资金、引入社会资金等方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表彰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文化传播的国内国际环境始终在不停变化之中,文化体制也需要通过不断调整来适应时代要求。首先,传播体制应具备规范、畅通、灵活的特点,改变以往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媒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推动传媒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建立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传媒队伍,从而在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不断增强影响力和控制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央确定的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99项,其余5项正按计划推进,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3]
首先在3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5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5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然后在2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0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0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结果显示:①缩颈处理后,安装不同厂家的水表,对常用流量、最小流量、分界流量的影响均提高,偏差约为4%。②缩颈比例增大后,水表计量偏差相应增大,两者具有正相关性。③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水表,缩颈安装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类似。
综合英语课堂中设立的演讲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言语教学活动。它以主题内容为基础,突破传统纯语言形式的操练模式,起到了引发学生能动思维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交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5]通过演讲活动,学生逐渐形成了对竞争与合作的正确认识。
其次,文化传播理念是制约汉字文化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传播理念已严重制约了文化传播。汉字文化传播更应积极主动,为国内外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广阔的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展传播。为此,我国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在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紧扣中国梦宣传阐释,用鲜活故事生动阐释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优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被译成 22个语种、25个版本,在海内外发行了625万册,中国理念、中国制度、中国方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理解和认可。[4]此外,我国也注重在国外电视媒体、报纸媒体以及社交平台上积极开展宣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围绕受众需求去创新
根据传播学的观点,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整个传播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是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所谓围绕受众需求去创新,就是在汉字文化传播中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增强传播过程的互动性,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传播,并根据受众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传播方案,实现有针对性的高质量传播。
周有光先生用文字作为区别文化的标记,将世界文化分为“五大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印度字母文化圈、阿拉伯字母文化圈、斯拉夫字母文化圈、拉丁字母文化圈。[5]同一文化圈的国家之间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和语言,文化差异较小,容易沟通;不同文化圈的国家之间使用不同的文字和语言,文化的差异较大,不易沟通。因此,在汉字文化传播中,就要研究各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及中国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的异同,寻找两种文化的结合点,从而选择契合受众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审美心理的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传播。一方面,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类型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否则传播效果适得其反。比如,《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在阿拉伯文化国家和地区不受欢迎,在传播中就应避免。另一方面,研究不同文化类型的共性,寻找共通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打开通向另一文化的窗口。比如迪斯尼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均是讲述中国故事,但经过改编,其文化内涵更契合人类共同的文化追求,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观念接受。因此,只有选择先进的文化范式来阐释人类对文化的共同追求,才能让世界接受,汉字文化所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信仰才能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3.围绕传播手段去创新
在遵循实际性、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进行汉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1)科技发展创造新的传播手段。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报纸、图书、期刊等传播手段,便捷了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传播;电子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便捷了动态图像和声音的传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把文字、声音、画面、影像媒介都整合到一个有机互联的传播系统中,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在汉字文化传播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会创新更多的传播手段,应用到汉字文化传播中,提升传播效果。
目前,相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来讲,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还比较滞后,所以完善相关安全立法迫在眉睫。加强对现有法律的完善,另外,需要对涉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建立专门立法,加快网络安全法律建设,从法律层面来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规范化与安全化。
目前制约汉字文化传播的因素主要有体制因素和理念因素。
(4)提升现有传播手段的使用技巧。传播技巧就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方法。比如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一篇文章由主题、观点、材料、论证等要素构成的,在主题和观点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材料、进行论证、提示结论,就成为制约文章内容说服力的重要变量。[6(]P184)如可以采用光辉泛化法,即“将某事物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而接受或赞同这一事物”。[7]传播时将汉字文化与美好生活、公共利益结合起来,人们更容易产生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
(3)已有传播手段在与汉字文化传播中的新应用。有些传播手段,虽然不是新出现的,但以前并没有应用到汉字文化传播中,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逐渐将这种传播方式应用到汉字文化传播中。如《汉字时间》将汉字文化与舞台剧结合起来,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华书韵》将汉字文化与舞蹈结合起来。舞台剧和舞蹈虽然很早就存在,但是用这样的形式传播汉字文化还是一种新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而这两天的瑞典事件,本质上仍是以上“套路”的重演:先是一些媒体抛出部分事实带动情绪,反转后网民在情绪落差之下开始转向纷纷指责中国驻瑞典大使馆……
张家港市作为全国首批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县级试点城市,在落实“三条红线”和建立“四项制度”工作过程中,建立了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监测的全方位、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职能一体化、队伍专业、设备现代化、流程标准化、档案星级化、宣传长效化”的水资源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扎扎实实推进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创新汉字文化传播的实践——《汉字》巡展
1.《汉字》巡展简述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基本陈列为蓝本,打造了具有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色的文化品牌《汉字》巡展,展览采取 1+n的形式。“1”即《汉字》展,包括文字文物展和图片展;“n”是指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中国字·世界情》主题笔会、书法家现场书写演示、中华国宝·青铜器展、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现场互动、《中华书韵》舞蹈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汉字》巡展包含国内、国际巡展两个版块,成为展示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窗口。
2.《汉字》巡展传播方式分析
(1)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汉字》巡展是以《汉字》展为中心展览,以“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为辅助展览,以舞蹈《中华书韵》、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活动及雕版印刷为互动环节,以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为交流环节,集展览、舞蹈、现场演示、文化产品等多种传播方式于一体,根据展览场地条件及要求的不同灵活机动进行调整,从多角度展示汉字文化。具体内容如下:
《汉字》展。《汉字》展主要讲述汉字发展历程,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展现汉字的独特魅力。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讲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轨迹;二是汉字的研究与传播,讲述汉字的研究成果及印刷技术的革新;三是汉字的艺术与创意,展示精彩纷呈的汉字书法与篆刻艺术。
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书画名家精品展。书法是汉字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极具感染力。该展览展示了近百幅当代著名书画家的艺术精品,集中表现了中国当代书画水平。
我国的文化传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在内容选择上主观倾向性较强,没有充分分析受众的认知特点,做到因人而异传播。比如,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典故,中国的受众认同的正面典型,但对西方受众来说,也许就是负面影响。所以,不研究受众的特点,忽视受众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采取单一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会严重影响汉字文化传播效果。
中华国宝·青铜器展。中国的青铜器品种极其丰富,展览展出具有东方特色的青铜器展品,分别为司母戊鼎、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逨盘、贾伯壶等重要青铜器的复仿制品等。
舞蹈《中华书韵》。《中华书韵》是根据书法艺术演绎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集文字、书法、笔墨、太极等中国古典元素于一体,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致高雅,呈现出古典文人墨客的运笔书香。
现场木雕版印刷。传统手工木雕版印刷——甲骨文十二生肖让观众切身体验到手工印刷的工序,满足现代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的需求。
书法名家现场书写。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独到技艺,对弘扬中国文字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传播范围广泛。《汉字》巡展国内线目前已在上海、浙江、江西、广西、吉林、宁夏、重庆、四川等地举办了70余次展览,为各地人民带去汉字文物的盛宴。其中,《汉字》巡展进校园系列活动,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成功展出。《汉字》国际系列巡展以图片展为主,文物复仿制品为辅,兼具传统雕版印刷和书法家现场演示,以丰富灵活的形式展现汉字发展演变历程,先后在20个国家展出,为传播汉字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字》境外巡展情况见表1。
(3)传播内容从严把关。在汉字文化传播中,首先要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性。为保证《汉字》巡展内容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中国文字博物馆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内外近三十位文博、文字、历史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探讨《汉字》展的内容及结构,最终确定了展览分三部分展示汉字发展演变的历程,文字研究成果和印刷术,书法艺术、篆刻及生活中的文字妙趣。
3.《汉字》巡展传播效果分析
《汉字》巡展重视传播效果的分析以及传播内容的改进。至今,《汉字》国际巡展足迹跨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所到之地均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据统计,2014—2015年,《汉字》国际巡展接待观众17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达4万余人,成人参观12万余人。
普通患儿一天蓝光照射治疗仅需几个小时,却要占用24小时床位,“其实没必要。”于是,中心将其治疗统一实行门诊日间照射治疗模式,孩子既可以回家,妈妈也可以喂奶,还能节省医院的水、电、人员支出等住院消耗。
表1 《汉字》巡展境外展
此外,《汉字》巡展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成功入选2014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大河报、安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反响热烈。
四、结语
汉字文化传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播方式的创新也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无论怎样发展,创新只有始终围绕我国汉字文化传播的需要,受众的汉字文化需求以及尊重传播学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创新,达到汉字文化传播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军.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95-100.
[2]韩业庭.字词类节目为何由热变冷[N].光明日报,2014-04-28(2).
[3]黄坤明.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软实力提升[EB/OL].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7-09/17/c_136615893.htm,2017-09-17/2017-12-20.
[4]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EB/OL].http://news.163.com/17/0724/13/CQ46T8GV000189A3.html,2017-07-24/2017-12-26.
[5]周有光 .汉字文化圈 [J].中国文化,1989(1):47-54.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Werner J.Severin/James W.Tankard,Jr.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1.
Analysis on Innovating the Communication Mode of Sinogram Culture——Tak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ouring Exhibition as an Example
FENG Ke-jian, ZHANG Fang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yang, Henan 455000, China)
Abstract: Among the four ancient scripts in the world,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only words that have not been interrupted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ill today, which has a history of 5,000 years. In fact, the spread of Sinogram culture began as early as before the Christian er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novation is urgently needed as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l is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Firstly,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nogram culture communication mode.Secondly, it should propose innovative ways from the aspects of cracking constraints, the audience needs and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irdly, it should give practical analysis and summary,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ouring exhibition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how to innovate the communication model of Sinogram culture.
Key words: Sinogram cultur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9X(2019)01-0094-05
收稿日期: 2018-12-31
基金项目: 2017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字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研究》(2017BXW010)
作者简介: 冯克坚(1958-),男,河南三门峡人,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博工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