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如此种种,给我们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
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作文兴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丰富的多彩生活,为写话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因此,语文作文教学要对准生活,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生活中去,开拓视野,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不断增强表达的欲望。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创设体验的实践载体和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激发情感。如,可在作文前,结合日常的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搞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全景式的观察与体验,全身心地去体会、感悟、挖掘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要教学生描写菊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视觉,亲自去观察菊花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亲身去闻菊花的花香;通过触觉,亲手去摸菊花的实体;通过味觉,亲口去品尝菊花的滋味。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真实,更加洋溢真情实感。
二、重视沟通交流
叶圣陶先生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因此,在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教师可以在评语上多下些功夫,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舞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比如充分运用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如“你真棒”、“好”,或画上个笑脸等等,学生拿到后会认真读起评语并相互传阅,喜悦之情也会内化为写作的动力。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用婉转的带有鼓励性的话来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从内心深处触发继续努力作文的激情,把被动的作文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
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作文的展示,并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出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给别人看,对此,教师要从一开始写话时就重视做好正确导向,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念给别人听,愿意与同学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习作的经验和感受。另外,对于一些优秀的、进步大的或某方面有特点的作品,可以通过在同学面前朗读、点评、张贴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加强句子训练,要把握住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中出现的句式,由浅入深、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1.句子的完整性训练
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以使学生形成完整句子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谁或者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常引导学生辨别句子,纠正句子的错误,做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2.造内容充实的句子
造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经常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可以口头造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敏捷、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也可让学生书面造句,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句末打上标点符号。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时,不要局限于能写完整的句子就行了,还应引导学生能造出内容充实的句子。只有造内容充实的句子,才能完成低年级作文起步的教学任务,为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奠定基础,减缓坡度。
3.模仿优美的句子说话
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拐棍”,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荷花》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说话顺序,然后进行仿说练习,学生思考一会,列举了10多种内容的句子。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说话能力。
四、丰富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并乐写
光有了兴趣还不行,心中还要有素材。要想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文情并茂,关键在于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因而提倡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否则,再好的建筑材料也难成高楼大厦,最好的写作材料也难成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所以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当然,生活积累少,整天囿于闭门造车,或观察能力薄弱,走马观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视之不识其形,听之不辨其声,也无法把文章写具体。因而,生活积累至关重要,在蓝天下的课堂里,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耳濡目染,使之知觉敏锐,思维缜密,创造力活跃,并陶冶情操,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世界。
五、激励学生大胆创作与修改,让学生在写作中进步和成长
作文教学仅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话想写,还是比较容易的。而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喜欢写作文是不容易的,这就要在注重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笔,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不断获得写作成功的情绪体验。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把他们的日记看成是师生促膝谈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阅,加以指导。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我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困惑的忧愁,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并且把其中优秀日记在我们学校网站发表。久而久之,学生似乎领悟到了日记的奥秘,越写越有趣,好日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六、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好文章固然是写出来的,但仍需要做修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即精细批改)耗时耗力,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学生也无多大帮助。甚至可能你改得越细,批得越多,就越增加他们的受挫感,故应采取多做少改、注重讲评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本人常用的方法是改他十篇八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余下的则指导学生自己互相批改。对学生争议较多的作文,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仅参与适当点评和归纳,最后才总体讲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并且他们在互相评改中能够取长补短,在讨论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无形中,学生就增强了写作爱好和写作信心,其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好习惯,把生活体验、作文素材和作文知识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笔去描绘五彩缤纷的世界,促使他们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论文作者:李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句子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完整论文; 能力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