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新课前也要求学生预习,这种预习不过是要求学生读读文章,学学生字。学生机械地读书,不加思考地记生字,到了课堂上教师还得一个一个地教生字、一段一段地分析课文,时间久了学生觉得预习成为形式而不被重视。
怎样使学生的预习有效,怎样使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通过近年的摸索,我逐渐找到一些方法:
一、根据不同课型,制定先学方案
每一类课型都设定一种先学的方案,让学生的先学活动有规律可循,逐渐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先学内容,如精读课文,可以提前让学生读通文章,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学会生字、词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体会。略读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思考、交流,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会课文。
二、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先学能力
1.指导预习,先扶后放
我们有时总是高估学生的能力,总以为,老师布置了作业、明确了要求,学生就能认真完成。但事实往往不全是这样: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学习态度马虎的学生就会草率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花几节课教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是很有必要的。
2.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
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可以让学生掌握“六步预习法”。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步:查字典,理解字词。第三步:熟读课文,思考质疑。第四步: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相关的故事及名言警句。第五步:找出最让你感动的、你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品读,作简单的批注。第六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
三、通过规范检查,养成先学习惯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先学作业要形成规范的检查制度,不要让学生感到可以钻空子,马虎了事,时间一长,尝到“甜头”感到有机可乘的学生会多起来,那么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必须把前置性作业本作为一项作业来批改,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把学生的困惑记下来,这样课堂上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与指导,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
四、创造展示机会,构建高效课堂
如果说必要的检查是一种监控手段,那么课堂上就必须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的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示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生本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简单、根本、开放。”也就是说要粗线条、大步子,不用把环节分得过细;环节虽少,但涵盖的内容要多。在语文的课堂上,不应听到烦琐絮叨的语言,支离破碎的提问,老师满堂言的灌输。
论文作者:祝国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生字论文; 课堂论文; 作业论文; 高效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