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幼教观念培养跨世纪人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教论文,跨世纪论文,观念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亦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习这份报告,反思幼儿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无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幼教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才能培养适应于跨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
被称为教育四大支柱的第一条是“学知”(Learning to Know),即学会认知,指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或手段。也就是说,跨世纪人才既要掌握人类已创造了的知识财富,更重要的是获得在一生中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智能。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的基础,跨世纪社会要求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学校的教学是以传授乃至灌输给学生知识的多少为准则。幼儿教育也不例外,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顾及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而强行灌输给幼儿识字、算术、钢琴、绘画的现象比比皆是。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有些幼教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将知识教育转向智力开发、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但是,就总体来说,把发展智力、教会幼儿认知放在幼儿知识发展的首位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学会认知、发展智力在知识教育中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21世纪的教育目标要求我们的幼教工作者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能力放在幼儿教育的重要位置上,特别是要把这种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落到实处,以便适应未来世纪的需要。
支柱之二是“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工作。幼儿教育也应该转变观念,要从小培养幼儿做事的能力。对幼儿来说,先从培养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并且把它具体到每一个生活、学习、游戏细节。同时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包括各种技能。当然,我们对能力的理解也应该全面。最新的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80年代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智力是多方面的,每个人至少有7项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自我控制智能等。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能是7项全能,但大多数只有一两项是强项;每个人都能在某个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各种智能是分工又合作的。加登纳的这些观点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发展得很好,问题的关键是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因材施教。智力内涵的扩展要求幼儿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以利于拓宽和优化幼儿智力结构、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其适应能力。
“学会做事”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认识到才能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要将培养人的各方面的能力看得同样重要。幼儿教师要打破以往狭隘的智力观,这对于幼儿发挥多方面的潜在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支柱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即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21世纪充满竞争,又非常需要合作。人的合作能力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集体生活对克服纠正幼儿的缺点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营造一定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并有意识、有计划地调节、促进幼儿间的合作,鼓励互助、轮流和分享,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尊重多元性,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近期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出的情商(EQ)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EQ是心理学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个人感受、理解、调控、应用和表达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的觉察能力、情绪的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人际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宽厚、自信、坚毅等在内的情绪因素。EQ教育的最佳起点是幼年时期。现实中,普遍存在幼儿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较多,自我中心,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自控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障碍,同时也妨碍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因此,从小对儿童进行EQ教育,使幼儿学会感知、控制情感,学会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技能,对于与人和平共处,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学会共同生活”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关心,包括关心国家、社会、经济生态和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集体、人类及自己,关心真理、知识、学习……我国有关机构对社会各界走访调查的结果表明: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中,“德”是最重要的。长期以来,幼教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培养,而忽视幼儿的品德、个性的培养问题,致使很多幼儿能歌善舞、通晓百科、聪明伶俐,却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缺乏爱心,不知关心他人,挑吃挑穿,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这些都是在我们幼教工作中应该注意纠正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学会关心”提为“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它是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与更新的目标之一。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负责是跨世纪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跨世纪幼儿教育致力的目标之一。幼教工作者应具有超前意识,从幼儿一进园开始就注意培养,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并把它纳入课程,近年我国幼教工作者实践探索并逐步被推广的“儿童发展课程”,其目标涵盖身体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三个方面。社会性的发展目标中,包括了帮助儿童在社交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独立、勇敢、有责任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调控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的要求。这种课程模式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个体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三个方面,对当前独生子女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对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超前性。
跨世纪教育的支柱之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也就是学会发展,促进每一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不断增加其自主性、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幼儿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能胜任多重角色,承担多种责任,必须教会幼儿生存的本领。幼儿教育正处在为幼儿一生的生存打基础的阶段,必须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储蓄生存资本,为此,必须培养“完整儿童”、全面发展的幼儿。在这里,身体素质是基础,没有强壮的体魄,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智能素质、文化素质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教育不仅要着眼于教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求知欲、探索精神,观察、想象、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语言和动手能力等,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素质是生存的重要因素,包括爱心、同情心、独立性、认真做事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精神、自信心、责任感、合作精神、情感和人格健全等,这些是决定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审美素质不能只注意艺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意萌发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审美观点和能力。只有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才能在21世纪中生存,生存的质量及生存的地位才能提高。
21世纪正以她匆匆的脚步向我们走来,跨世纪的社会正以她多姿的态势向我们展开。幼儿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幼儿教育思想的转变,让我们以跨世纪的眼光、超前的观念、务实的教育实践来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