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4月28日,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在北京延庆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到:“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只有赋之以人类智慧,地球家园才会充满生机活力”,体现了我国对于园艺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态度。地球是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人类离不开植物,不仅体现在植物提供人类所需的生存物资,更体现在人类对于园艺的内在需求。园艺产业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发展不仅关乎全球的绿色发展,也是现有经济结构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集世界各国园艺文化和科技成果于一体,对促进园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世园会在参展国家数量、展览面积和展览规模方面都创下目前同类展会的新高,在园艺产业融合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的探索。本期业界观察从分析北京世园会在园艺产业融合方面的经典案例着手,分别从文化、生态和休闲3个方面展开,放眼园艺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致力于园艺产业融合发展和想了解这方面内容的读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主持人:薛鑫
从世园会看园艺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薛 鑫,李冬霞,刘艳鹏 本刊编辑
2019年6月,园艺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正值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之际,大会围绕着北京世园会的案例深入探讨了有关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大会开幕上,王有年教授讲道,“过去都市农业说的是生产、生活和生态,今天的都市园艺是从生产、生活、生态向着以生物技术改造提升和以生命融合的现代园艺业转型”,提出了园艺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的方向。园艺产业融合发展包含着园艺的全部元素,结合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从解决人类精神需求和对于美和自然追求出发,将园艺产业的发展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形成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北京世园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届世园会从参展规模和展出内容方面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在展出内容方面集合了多年来我国园艺发展的科技成果,应用了很多最新的成果,也有更多的创新,对于我国园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以下将从文化、创意与园艺,生态、创意与园艺和休闲、创意与园艺3个方面出发,对园艺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展开讨论,并列举本届北京世园会的典型案例,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带来一些启发。
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
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是指农耕,即对植物的培育。尽管如今,世界范围内对于文化的理解都是用来泛指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农耕文化仍是文化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化之一。放眼全球,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正在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均值迅速增加到34.26亿元,增长率由2014年的11.83%提升到39%;2016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均值增长到42.43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1],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农业方面,文化创意园艺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具特色的农业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如今我国发展文化创意园艺产业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民族的许多农耕文化都处于尚未充分挖掘利用、继承和发扬力度不够的状态;因此,如何汲取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和使命感,并结合园艺生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到今天,对于产业融合的需求日益强烈,发展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也成为必然需求。
北京世园会中的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
传统民族园艺文化的创意闪光
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 (禾果利)450~600g/hm2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酌情补治。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对水喷玉米穗顶。
北京世园会在文化创意与园艺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探索,典型的例子当属位于中国馆内的“诗经中的园艺”展区。进入这个位于中国馆地下一层占地3 500 m2的圆形展区,可以看到环绕墙壁静静伫立着24块亚布力板,上面镶嵌着植物种子和诗经中的诗歌及介绍,亚克力板后面的墙壁则是由象征着大地的五色夯土建成,寓意中国园艺文化的种子播种萌芽,生生不息。此次选取《诗经》中的24种植物,附上《诗经》中与它们有关的优美诗句,并展出了相应的植物标本。这些植物涵盖观赏、食用、器用、祭祀、药材、染料等多个类别,既有现代人熟悉的松、梅、桃、枣、梁、杞,也有看起来略显陌生的卷耳、荑等。使游客通过《诗经》走入古人的“花草世界”,感知古代人与植物的亲密,体会先民的农耕文化以及借植物抒发的情感和朴素浪漫的情怀,从中汲取养分,帮助农业更好地创新发展。
世界范围共同的园艺文化创意呈现
作为世园会史上首个以蔬菜为主题的展馆,北京世园会的百蔬园从11 339 m2(17亩)的丛林与沼泽,到近10 005 m2(15亩)的荒原与草原,到5 336 m2(8亩)的质朴田园庭院,再到象征现代都会的乐享家园,为观众揭示了一部“万年蔬菜史”,演绎了人类从不同地貌形态内发现和认识蔬菜,并将蔬菜驯化种植的过程。蔬菜从野生到被人类大范围的种植,其中经历了很多探索的过程。通过了解这些文化,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关键的节点,发生的一些关键性的事件推动蔬菜的种植达到今天的程度,这些节点往往和其他行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航海时代帮助了蔬菜种质资源的传播,使我国从此有了更丰富的蔬菜种类。充分挖掘蔬菜文化中的亮点,让文化的传播和蔬菜这个载体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带给参观者新奇的体验,同时让园艺产业更加吸引人。
地区特色园艺文化与现代需求完美创意融合
充分开发现有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创意园艺产业发展是农业综合发展的新模式和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融合,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农村相继发展起来。这些农业新业态通常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追求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农业生态休闲功能的拓展为重心,其资源配置和规划建设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为核心,一些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商承包经营大规模的土地,一些农村几乎沦为“农业工厂”,导致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化”思维和布局倾向显著。一方面,造成了城市各郊县在农村自然景观上的雷同,在产业结构上的同构化;另一方面,田园风光趋于人工化,这不仅弱化了乡村的人文环境,也使得鲜活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俗风情逐渐丧失。文化创意农业倡导通过释放文化生产力发展农村,强调的是弘扬农村本土文化,特色是区域文化的根植性,一方面将农业生产与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等资源进行创意性配置组合,另一方面以农民为主角、农村为背景开展创意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充分整合和盘活农村的各种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还能够保护当地的历史文脉,弘扬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农民居住的场景和田园生活具有真实、生动、鲜活的美感。文化创意农业的发展可以改变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有利于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中改变农业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建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文化创意园艺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一样,最终都将实现形成可以反复交易的知识产权,从而持续不断增加园艺产业附加值这一目标。文化创意园艺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在农业文化丰富的广大地区,以“农业、农民、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本土文化特色为核心,以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提高农民人居生活品质为依归,在发展模式方面则强调城乡互动,缔结城乡共生体,通过创意和创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激发新的潜在需求,引领新的消费潮流,倡导回归田园,构建新型的生活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草根层能够有机会发挥创意、参与创造新事物,分享新成果,由其所营造的多元化大众社区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推进区域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创意园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通过发展创意农业,为本地农民营造属于自己的社区,用文化重塑农民的精神家园,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农民自我创造的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三农”的造血功能将得到强化;因此,发展文化创意园艺产业是顺应时代发展,也是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如今,在创意的引领下,园艺产业不再单一地提供吃、用农产品,而是转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涵盖吃、用、玩、赏以及其他休闲活动形式,形成以农业主题公园、特型园艺产品、园艺废弃品加工等为代表的极具特色和活力的园艺新产品、新产业,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城郊休闲旅游的新亮点,也为市民的 休闲生活提供了新选择。
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增多,各大医院、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数量多达4000万人次[1]。急诊内科患者多呈现病情危急、发展迅速的特点,但患者及家属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其它因素,抵抗治疗[2],导致病情恶化,威胁生命安全。因此,要对急诊内科患者加以护理,保证患者康复效果。但不同的护理方案具有不同的效果,笔者为分析人性化护理价值,报道如下:
农业文化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我国是世界农业三大发源地之一,地域广阔,长久以来,不同区域产生了稻作文化、粟作文化、游牧文化等特色农业文化,具有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特有的内涵。我国现有的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发展在利用传统文化方面展开了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
农业嘉年华
北京世园会的园艺生活体验馆在休闲、创意与园艺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其按照“爱园艺、爱生活”的展陈理念,设置了“工艺美术”“茗茶四海”“咖啡生活”“绿意未来”4个专题展区,从植物多样性、咖啡、茗茶、传统工艺品等方面出发,使游客体验园艺在衣、食、住、行、用、娱、健康等方面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同时展示了气象、航空航天等方面与园艺的联系。整个园艺生活体验馆是由7个建筑单元聚合而成的组合式建筑,这片土地规划之初的大旱柳树还都完整保存着,这里的建筑材料也都就近取材,建筑风格采用当地普通民居风格,使这里看起来很像延庆的一个小村落。在这样贴近“乡愁”生活情景的环境中走进园艺的世界,体验和体会园艺与生活的联系,让人印象深刻,在休闲的体验中沉浸于园艺的世界,收获感官、情感合一的独特体验。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休闲旅游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一个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1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范围全球重要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同时,2012年农业农村部也发起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截至2019年,已有91个重要文化遗产被收录。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我国第2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4个项目之一,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兴化自古地势低洼,湖荡纵横,历来饱受洪涝灾害。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渐而形成一块块垛田,每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周环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人称“千岛之乡”。垛田独特的岛状耕地,是由荒滩草地堆积而成,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使得生产的蔬菜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普通大田种植不可比的。垛田独特的农业系统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为现代乡村旅游开发创造了资源。当地利用垛田这种独特的地貌,从事大规模油菜生产。垛田特有的水乡景致和大面积种植的油菜相应成趣,每年春季,千亩金黄的油菜花“漂浮”在水面,成为兴化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加上重要文化遗产的认定,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化体验旅游模式[2]。
在现有园艺产业基础上注入文化创意
发展精深加工,打造产业升级融合的台湾大湖乡“草莓王国”
大湖乡是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其生产的草莓品质优良,草莓栽培面积占全台湾草莓总面积的60%,当地依托草莓栽培优势,融合发展园艺产业,规划设置了丰富多元、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草莓主题园区,还建造了主题酒庄,是目前亚洲地区唯一的草莓酒产制中心。大湖乡“草莓王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草莓观光采摘升级为具有独特文化创意品牌的文化创意园艺融合产业,将草莓加工成为酒品及其他农副产品,如草莓果酱、风味独特的草莓酒香肠、草莓冰激凌,以及依托大湖乡草莓酒品牌打造的周边产品,如草莓娃娃、草莓马克杯、草莓抱枕等伴手礼;同时,在其主产业也是主要品牌打造的草莓酒方面,开发了不同等级的多种产品,形成了丰富、专业的草莓酒文化,并设置了制酒中心、品尝中心,供消费者参观、品尝、学习、交流。
打造文化内涵寓意丰富品牌IP的天津“小兔拔拔”水果萝卜
“小兔拔拔”是天津市武清区田水铺村出产的水果萝卜的新名字。田水铺村地理环境优越,自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种植萝卜,形成了丰富的萝卜种植文化。这里出产的萝卜品质优良,在此之前,当地种植的水果萝卜没有特别的名字,品质高却卖不出高价;2018年,有了“小兔拔拔”的品牌之后,这里的水果萝卜成了果蔬届的“网红”,在盒马鲜生等互联网生鲜平台一炮打响,周销量突破1 300盒,随后召开的发布会上,与多家销售平台签订了合同,最终实现了销售额突破5 000万的成绩,为当地农民平均增收50%以上,“小兔拔拔”的品牌自此也深入广大民众心中。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是国人童年共同的回忆,这些经典的寓言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田水铺村在给萝卜注册品牌名称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了这一被大众熟知的传统文化,加入现代创意的元素,最终塑造了“小兔拔拔”这一具有文化内涵和生动形象的品牌。“小兔拔拔”的品牌效应助力当地萝卜种植产业的发展,首先实现了初级农产品销售额方面的大幅突破,而品牌效应带来的附加值还远远不止这一点。这种以打造经营“文创产品”来经营优质农产品的方法,将优质农产品的栽培文化包装成品牌故事,为品牌建立和价值积累打造了良好基础,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创设教师发展场域,能够凸显教学主体独立人格形成与完善的价值。教师教学自主性的生成过程也是逐渐摆脱权力场域的控制过程,是教师主体人格形成的过程,也是越来越拥有专业自信与专业自主的过程。
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及建议
世园会的“竹之眼”是一座融合了文化、创意与园艺的展馆,这是一个通过竹拱撑起的绿色花园,因其形似大地上形成的一个灵眸,故被称作“竹之眼”,由国际竹藤中心竹藤生物质新材料研究团队和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团队共同建造,建筑的主体部位采用5 000多根来自四川眉山的毛竹搭建而成,是目前中国北方地区建造跨度最大的圆竹结构场馆,内部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竹藤文化以及竹藤不为人知的百般用法,这一成功案例也让世界范围内竹建筑商业化的推广成为可能。在这座充满特色的竹制建筑中,参观者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其中无处不在的“竹文化”。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上开展创意园艺产业融合也成为未来园艺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视力度仍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出处——“三农”对其重要性的认知不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广泛宣传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发掘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现有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魅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收录的日本大分国东半岛林—农—渔复合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提供一些参考[3]。在文化遗产基础上,当地建立了大分农业文化公园,旨在提供农业饮食及文化等的学习场所,发布农业农村文化信息,促进城市与农村交流,以及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并作为宣传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公园的经营权可通过竞标的方式获得,每年的运行费用为2亿元,其中,当地政府补贴1.2亿元。公园针对来园对象展开调研,并针对目标人群开展特定的亲子体验室、农业学校,在特定时段举办特殊活动,如收获季的挤牛奶、收大米、摘瓜果、制作冰淇淋等各种体验,面向成人开办各种类型的综合讲座和体验。根据大分公园的运营和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入园人数较稳定,公众对重要文化遗产的认知率也逐年上升。大分农业文化公园将文化遗产打造成集观光旅游、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载体,探索了农业增效、农林增收的多种途径,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方向。
挖掘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
除了悠久的传统农业文化,在栽培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地区性农业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我国地域范围广阔,气候和地理环境多变,不同地区适宜生产的农产品不尽相同。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地区都有栽培已久、形成规模的品种,如何依托这一基础,发展文化创意园艺融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多地对这方面也展开了许多探索,比较成功的案例如庆元香菇小镇,以当地历史悠久的香菇栽培为依托,充分挖掘香菇栽培文化,形成了集高科技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香菇小镇”,并注册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庆元香菇”品牌,品牌价值高达49.26亿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特有农业文化,依托当地农产品生产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渠道,打造品牌优势,形成品牌效应,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产业,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园艺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创意与园艺
生态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指“住所”或“栖息地”。园艺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维护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园艺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花卉、蔬菜、果树、食用菌和观赏树木的栽培、繁育等。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将创意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到生态园艺产业中来实现产业融合、产生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北京世园会作为园艺届的盛会,其中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园艺植物、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最具创意的设计理念,或许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
全市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有网络出版服务企业21家,其中,2017年新增4家。19家网络出版服务单位2017年实现产值 10.03亿元,网络出版收入3.16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华龙网网络出版服务收入突破1亿元,为1.95亿元,较上年增长15.4%,维普资讯网络出版服务收入0.85亿元,较上年增长10.5%,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络服务收入增幅为38.4%。
世园会中园艺与生态的创意融合
北京世园会中无处不体现着生态与园艺的创意融合。
锡石多金属硫化矿中矿石矿物吸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微波对矿石矿物产生选择性加热,致使其中的矿物和脉石温度差异更明显,即矿物和脉石的温度梯度大,以致产生不均匀热膨胀,导致在矿石内部出现应力集中对矿物与脉石产生破坏。其次,水冷却后矿物与脉石温度骤降,产生急剧收缩,收缩产生的应力也具有不均匀性,由此引发的应力对矿石进行二次破坏,并且使得热膨胀应力集中产生的裂隙进一步扩展,使得整体上降低矿石强度,提高矿石可磨度。
植物馆的外观设计就将植物和生态之间的重要性体现得深入浅出。其设计理念来源于植物根系,场馆屋顶的四周,用3 156根长短不一、垂直向下的空心钢管模拟植物丰富的根系。这个设计在体现植物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扎根土地,与周围环境的紧密关系。
国际竹藤组织园中有一座高7 m的圆柱形生态装置——“编竹听风”空气树,采用竹材和太阳能板建造。通过呼吸幕墙,将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形成一个通风换气层,相当于一个新风系统,新风循环产生的凉爽空气,让人们有置身竹林溪畔的美好感受。将园艺植物与生态环境巧妙结合可以产生新的绿色能源,既节能又环保。
百果园中为了方便观众参观而在果园内铺设的彩色木屑小径,是由园林废弃物改造而成的路面铺装材料,不仅具有高渗水功能,经过处理后,还具有防火功能[4]。这一设计通过将园艺废弃物再利用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循环。
遵循直观性原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知,使学生能更透彻的理解课本内容。例如在讲解“多普勒效应”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汽车鸣笛的视频,之后要求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边鸣笛边从你旁边经过,你是否能靠听觉判断出这辆汽车是靠近你还是远离你,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之后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人们听到汽车鸣笛时的声调变化。
世园会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园艺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动态结合。当然,园艺与生态的创意融合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视觉盛宴,现在越来越成为一种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创意与园艺融合?
生态环境与园艺生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生态园艺产业就是让园艺资源在这个不断运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在增加环境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园艺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60只雄性BALB/C小鼠购自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小鼠体重为30±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3组,采分别为治疗组、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只小鼠,
在崇尚绿色低碳的时代背景下,“创意”“生态”“园艺”这3个词已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热门词汇,将生态、创意与园艺融合有着极高的艺术、经济和生态价值。例如在城市的街道、公园中,将花卉、景观树木进行创意造型,在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是艺术的创作;生态观光园中通常将园艺植物与生态进行有机的结合,加上创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实现产业的融合,提升园艺产业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还有城市中的空中花园、垂直农场等创意的建筑模式,有效地节约了土地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化。
创意与生态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目前,创意与生态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集中在园艺与养殖业、林业、休闲旅游业和都市生态建筑业的创意结合上,多产业、跨产业的融合模式往往可以实现生态循环发展、经济1+1>2等多重效益。
园艺产业与养殖业的创意生态模式
养殖业污染和园艺产业的化肥污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但是将这二者进行结合,在有效解决污染的同时还能节约家庭生活能源,产生的有机肥还促进了园艺产业的绿色发展,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园艺生态产业模式。
图3为加热温度为540℃,保温时间为30min、35min、40min和45min条件下盘拉TP2铜管退火试样的显微组织图。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种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型生态模式被开发出来,是通过设施工程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动植物协同共生的良性循环模式。该系统中鱼的排泄物所形成的营养水体和呼出的CO2通过细菌的分解作用可以变为蔬菜的肥料来源,同时蔬菜根系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之忧,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循环共生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多地进行了推广应用。该模式在生态园艺生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创意创新空间,是创意生态园艺产业融合的典范之一。
园艺产业与林业的创意生态模式
我国的森林覆盖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湿度,日照量相对不足,非常适合种植菌类和喜阴植物,于是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了林菌、林菜、林花等多种林业与园艺产业结合的生态模式。通过这种立体式的复合栽培模式,利用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特点,结合当地地理特性,在不同空间关系上充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来组成各种植物高产优质生产系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通常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每667 m2收入700~1 200元;食用菌喜阴,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可以作为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很多花卉喜欢在潮湿、深厚的林下土质生活,如剑兰、马蹄莲、春兰等,花卉植物对林木生态环境和系统影响非常小,对交通和水等因素的依赖也不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观赏景观[6]。该模式有多种生态效益,例如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地力和光能利用率等,且这种复合模式比园艺植物单独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例如在海南的橡胶林下间作茶叶,该系统中的橡胶生长超过纯林的19%,经济效益增加72.2%;同时这种模式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经济附加值。
园艺产业与休闲的生态创意模式
除了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还可以通过人为创造小环境中的生态循环,让参与其中的人们感受生态、创意与园艺相结合的魅力。
与其他建筑工程施工相比,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复杂且系统的过程,施工过程中不仅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且对施工人员以及其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在现场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口流动性较大,现场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性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很难做到规范化施工,从而导致施工事故[1]。
在国内有这样一座生态农园——艾维农园,它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尺坎村,曾经是一片荒废已久的土地,现在已经成为一座集种植养殖、生态餐厅、创客空间、农特产品、乡旅客栈、生态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园。这里不仅种植着各种应季蔬菜、香草、花卉,同时还饲养着鱼、鸡、鸭、鹅、兔、羊、猪,拥有包括集热器、纳米机、植物电场发生器、气雾栽培定制器等先进设备,还实现了鱼菜共生和气雾栽培等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7]。同时,艾维农园还是“可食地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来设计农地)的典型范例。来到这里体验农园生活的人们可以过半农半工的生活,回归人类本质的简单与平衡生活。艾维农园以其独特的生态经营和生产模式吸引了许多游客,这种生态模式也被认为是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独特意义的生产经营方式。创意园艺生态农园中引入了先进设施设备的同时加入了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创意经营模式,比传统农园更吸引消费者。
园艺产业与都市建筑生态融合模式
我国农村的园艺产业基本都是以农户为单位,根据南北方地理、地势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开发出了北方“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的生态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在农户庭院中,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循环系统[5]。“猪—沼—果”生态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舍、果园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庭院经济格局,基本运行方式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和沼肥,沼气用于家庭燃料与照明等,沼液和沼渣等肥料用于果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该模式除养猪外,还包括牛、羊、鹅、鸡等庭院养殖业;除与果树结合外,还可以与蔬菜等经济作物相结合。这两种模式均在有限的土地上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空间、小气候、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是农村环境下生态理念指导现代园艺生产的创意之举。
园艺生态建筑是以建筑作为园艺生产的平台,充分发挥建筑内部的空间优势,利用园艺生产、资源回收和垃圾处理等技术,为人类提供园艺产品的同时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调节小气候、改善建筑环境,发挥经济、环境和社会多重效益。目前的园艺生态建筑一般有2类,一类是垂直农场,另一类是表皮农业建筑。
垂直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室内种植方式,在高楼里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和温室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其可以将污水转化为电力,进行无土栽培,进而大幅度提升产量和土地利用率。垂直农场区别于普通农场,其是以城市为核心的模式,在封闭的高楼里通过先进的技术模拟出植物生长的水、光、热、营养等生存环境来进行园艺植物的生产,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200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森·德波尔提出“垂直农场”概念后,美国、法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已经设计并运行了各自的垂直农场。2017年,荷兰Dronten镇开放欧洲第一家垂直农场;英国的斯肯索普垂直农场是最先进的商业垂直农场,生产包括韭菜、香菜、罗勒等蔬菜,旨在每年生产出500 t的植物;美国的AeroFarms农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垂直农场,占地面积6 500 m2。目前,中国的垂直农场规模比较小,京东、京东方等企业都以“植物工厂”的切入点布局,势头比较强劲。但是目前垂直农场普遍存在无法盈利的问题。
数据的加解密处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软件加解密和硬件加解密。其中软件加解密的最大劣势是数据在加解密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导致加解密速度缓慢且容易被破解;而硬件加解密一般采用专用加解密芯片代替软件,通过与主机进行数据交互,由硬件加解密模块完成数据加解密工作。硬件加解密数据的方式具备速度快、占用系统资源少、数据加解密安全可靠等优势。综合考虑,文中以基于AES算法和FPGA的硬件加解密模块为例,阐述如何实现对存储阵列中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2]。
表皮农业建筑功能定位远比垂直农场简单,主要是屋顶种植、阳台种植和墙体种植3种。屋顶种植与阳台种植通常是利用建筑物的屋顶或阳台作为植物种植的场所,种植基质也大多为土壤或营养液,都是处于开放空间的种植技术,所以种植的植物受到了气候条件的制约,也有少数体积较大、技术条件较好的建筑物屋顶或阳台可以采用温室技术。墙体种植一般是利用垂直的墙体或楼板突出外墙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平台来种植植物,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加强建筑维护结构的热阻,减少室外气候变化对于建筑内部环境的影响[8],进而减少能源消耗,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
国外创意生态园艺发展带来的启示
生态园艺最早兴起于欧洲,英国、瑞士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发展生态园艺,之后亚洲也开始了初步的探索,90年代世界各国的生态园艺都开始了大规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生态理念的深化,将创意融合生态园艺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向。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有利于明确我国创意生态园艺发展方向。
工业、园艺创意融合改善生态环境
园艺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荷兰非常重视的议题。鹿特丹港口的炼油厂每年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将这些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到种有果蔬的设施基地,果蔬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实现了废弃物利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
产业发展研究大多将产业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多产业融合、跨产业合作才是生态园艺未来的走向,创意地将园艺产业与工业融合,共同发展,这样开放的系统才能够实现各种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与交换,进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增加城乡园艺产业附加值
德国将创意结合到生态园艺产业中的时间比较早,现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其主要是以家庭农园的形式出现,主要特点是集农园和休闲生活于一体。这些农园大多都是在城市近郊,可以使都市居民体会到园艺生产的乐趣,增强城乡间交流。同时德国政府也对这类型的创意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税收优惠、人文景观补贴等。
我国城乡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文化上都差距巨大,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在乡村最主要的产业就是农业,可以开发的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乡村中的园艺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创造性地将园艺产业与当地特色的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园艺产业附加值,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可以增加城乡间互动,在空间上将二者的距离拉近,创造城市人们在乡村的消费,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技术创新实现生态园艺产业新升级
创意在生态园艺产业的融合,不只局限于理念的创新,还在于技术的创新,技术是生态园艺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荷兰的设施园艺全世界闻名,就是其技术创新的成果。荷兰的温室高度程序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摆脱了气候的限制,生产的蔬菜8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地,花卉产量世界第1,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以色列先进的咸水灌溉技术使内盖夫沙漠这片盐碱地成为了重要的园艺产品出口基地,被称为“欧洲冬季大厨房”。
我国的园艺产业技术落后,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技术的创新。先进的技术可以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园艺产品的质量、突破园艺植物的环境限制,实现产业的集约化生产。我国应大力发展园艺产业创新技术,充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节约资源,增加园艺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园艺产业升级。
畲族真假声转换的演唱方法与发声方式,可运用在专业必修课声乐基础课的开嗓练习中,畲族山歌的曲目片段,用真声练、用假声练、真假声转换练,这样不仅让声乐课的开嗓练习愈加丰富多样,而且在无形中让学生们记住了畲族山歌的基本旋律以及代表唱段与曲目。在师资方面,除了校内的声乐老师以外,还可以定期邀请宁德当地畲族民间歌手、畲族歌舞团中长期学习演唱畲族传统民歌的专业演员进校来教学,这种利用宁德当地的畲族民歌片段作为音乐专业声乐课的开嗓练习甚至曲目练习,并结合校内外优秀师资协作教学的方式,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而且也涵盖了声乐理论的专业意义。
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的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增长,现代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休闲方式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农业尤其是园艺相关的休闲方式,如饲弄花草、租地种菜、美化环境等。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更多的人愿意亲近自然,返朴归真,以放松心情、消除疲惫、陶冶情操。伴随着个性化休闲时代的到来,一般的休闲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创意与园艺的融合越来越向着融入人们生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大型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的观光体验项目也层出不穷,这些新的模式为园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供了新的方向。
北京世园会中的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
农业嘉年华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与园艺融合发展形成的较突出的一种模式。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三农”和文化创意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组织投身文化、创意与园艺产业发展建设之中,在全国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农业嘉年华,如北京昌平、南京、安徽和县、广西玉林、四川眉山等,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四川眉山农业嘉年华中的百味悠长场馆以香辛料作为展示主体,以四川的饮食文化为背景,从美食的“色、香、味”入手,根据不同香辛料的特点与其在烹饪中的作用进行归类,阐述香辛料的发展过程、药理、应用等知识,使更多的香辛料被大众所熟知,并将四川饮食文化、彭祖膳食养生术等融入其中,体现“寿”文化。广西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总数居全国第2。广西玉林“五彩田园”农业嘉年华中的“神农草堂”馆以南方药用植物文化为主题,通过药用植物种植、景观打造、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药用植物的功能价值与实际应用;并结合雕塑小品和科普展牌的综合应用对中药材文化进行展示。2019年北京农业嘉年华设立了以“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农耕印记”场馆,展出了我国第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微缩景观以及“人竹共生系统”,分别为观众呈现了浙江“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和浙江安吉竹栽培、制作等竹文化,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的游客,充分展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与创意融合的魅力。
说到生活方式,读书和逛书店也是很多人休闲的重要方式。坐落于北京世园会植物馆二层的中信书店被称为“自然书店”。在这个书店里,有2 000种内容与“自然”有关的图书,涉及到的主题从园艺、花卉、咖啡、香料到植物、动物、自然、美术等,现场还有很多与自然有关的文创产品,如小型盆栽多肉景观、花卉标本书挡和书签、以园艺植物为主题的明信片、笔以及环保帆布袋等。这些创意与园艺结合而产生的产品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带给人美好的享受,成为现代城市居民休闲的新方式。
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的意义
“园艺”一词包括“园”和“艺”二字,《辞源》中称“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园”,《论语》中称“学问技术皆谓之艺”,因此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现代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闲暇之余种种菜、养养花就成了很好的生活调节剂,既可以带来健康的生活,又可以满足休闲生活的需要。休闲农业在经历农业观光、乡土体验、互动娱乐后开始向创意设计、品质追求、情感共鸣等方向发展,因此创意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其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引领之下,将科技和人文要素有效地融入园艺产业当中,一方面拓展了园艺的生产功能,另一方面整合了生态资源,把传统园艺生产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业态之一。
近年来,创意园艺“风生水起”,有人比喻“它能使一只鸡卖出一头猪的价格”,这个比喻无疑令人咋舌,但创意确实给传统园艺注入了“兴奋剂”。通过栽培创意、形色创意、包装创意、用途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改变园艺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常规用途,将园艺资材明智利用,可使其变成纪念品、艺术品,这些产品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身价增值几十乃至几百倍;另外,区域品牌通过创意组合,如成都锦江区将园艺与绘画、摄影、雕塑、音乐创作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性的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的“五朵金花”园艺休闲模式,其影响力已远超当初的设想。目前,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格子庄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当“农夫”,普通市民既可以享受回归田园和贴进自然的乐趣,又可获得新鲜安全的食品。可见,创意与园艺的融合,传统的农业生产摇身一变,让人们开拓了视野,使更多的人热爱园艺,回归自然生活,放松由工作带来的压力,重新找回最纯真的自己;所以说,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达到了休闲的目的,各种创意更是突出了“1+1>2”的融合功能,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首先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使得许多具备该专业理论背景、受教育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该项职业。其次,民族高校图书馆受制于财力和资源限制,并未构建起长效的培训机制,对馆员素质的提升产生影响,导致信息服务工作无法有效迎合广大读者的需求。
国内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的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
我国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9]。第一阶段为早期萌芽阶段(1980—1990年),此期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休闲创意农业主要以一些农业节庆活动的形式出现,例如深圳荔枝节,北京的桃花节、西瓜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第二阶段为初期发展阶段(1991—2000年),此期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社会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居民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休闲、观光、旅游的新要求,也就是在这个时期(1992年)提出了休闲农业。城市郊区开始利用其特有的农业资源和特色园艺产品举办一些创意休闲活动(如采摘、种菜、野餐等)。例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广州番禺区龙化农业大观园、河北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其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园艺生产和农家生活。第三阶段为多样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此阶段处于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有了强烈的休闲生活需求,并且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同时更注重融入体验、生态、文化内涵以及科技含量,休闲创意园艺由简单的餐饮、观光功能转变成集休闲、观光、娱乐、度假、体验、科教、健康等于一体的一系列“园艺+”形态及综合功能。
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出发,以项目开发为主线,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开发实践尝试。
发展现状
利用传统农耕文化发展创意园艺产业
创意遇上园艺碰撞出的火花,使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作为园艺产业的创新形式,创意休闲园艺日益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适合各自国情、地情的创意休闲园艺发展模式,这对我国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园艺产业在休闲创意方面的实践越来越多,为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拓宽了发展道路。例如已成功举办31届的北京大兴西瓜节,当创意邂逅西瓜,西瓜就由最初产量高、口感好的农产品变身艺术品,西瓜创意产品有盆栽西瓜、造型西瓜、贴字西瓜、玻璃西瓜等。其中,玻璃西瓜在常温常压(家居、办公等环境)下可以存放10年以上,是可供长期观赏的艺术品,每个售价高达500元。玻璃西瓜只是众多创意园艺产品中的一员,还有利用各种天然豆粒为原料做成的妫川豆塑,以五谷为原料、喻义“五谷丰登”的五谷画,小巧精致的盆栽苹果树等,这些“嫁接”了创意的园艺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成为北京都市型农业的亮丽名片。北京植物园在休闲、创意与园艺方面也做出了尝试,2019年4月8日,坐落于北京植物园的园艺生活馆正式开门迎客,作为北京市植物园文创园艺整体布局的一部分,馆内设置了家居体验区、儿童游乐区、植物科普区、休闲阅读区、咖啡休憩区等5个主要功能区域,提供园艺植物、园艺资材、园艺工具、花卉衍生品、家居饰品、沙龙体验等6大服务内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充满绿意和花香的园艺生活,挑选别致的园艺文创产品,充分感受园艺生活的舒适与惬意,也成为了很多人休闲放松的新选择。
在不断发展的创意园艺产业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园艺产业的创意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不够成熟,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资机制,创意园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深度挖掘,创意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影响力不足,仅仅靠少量成功的创意机构难以实现创意、休闲与园艺产业的高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休闲创意与园艺融合的前进脚步受到了阻碍;同时,国家对农业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土地资源缺乏、高层次创意人才紧缺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休闲创意园艺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意园艺在循序渐进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并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国外创意休闲园艺发展提供的借鉴
目前,我国基于园艺产业的休闲创意正处于初具规模并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国内第一家创意农业机构——洛可可创意农业公司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创意农业的兴起,为创意、休闲与园艺产业的融合,创意园艺走进人们生活展示了多种途径,为提高园艺产品附加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洛可可在内蒙古武川创意打造了“土豆花”休闲度假庄园,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到100多种风格迥异的特色马铃薯产品,例如马铃薯面膜、马铃薯洁面乳、马铃薯冰淇淋、轻食马铃薯寿司,更有趣的是点餐时用的菜谱(由马铃薯制作)就是一道饭后甜品,可以尽情地体验和享受马铃薯世界带来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乐趣。2009年又别出心裁地发起了马铃薯领养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签约量达10万t,这一活动激起了市民对马铃薯的养育情感,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里体验了一把田园情趣。2011年针对都市人们生活的需求,洛可可打造了京城第一家薯类主题餐厅“薯鲜升”,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农场”直送的营养、美味、新鲜的马铃薯,创意与美味引导消费者融入当下的“食”尚生活方式中;另外,洛可可还携手农业公司进行有关马铃薯主题的动漫开发,活泼可爱的马铃薯动漫形象将与世人见面,让更多的人了解马铃薯的食用、文化、休闲娱乐功能。至此,“小土豆”完成了品牌升级之路,“武川土豆”由一车一车卖转变为一个一个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洛可可另一创意就是打造“番茄联合国”,园内有番茄树景观棚、番茄菜馆、番茄生态餐厅、番茄博物馆、番茄创意集市、番茄赛车场等,集高效设施种植、观光采摘、科普教育、餐饮住宿、蔬菜配送、亲子农耕、宠物互动、康体健身、儿童拓展等为一体,在这里市民们可以感受番茄世界的魅力,小朋友可以体验创意童趣艺术,还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认领“亲子小菜园”,当一回田园“小农夫”。
园艺+生态效益
法国的创意休闲园艺浪潮始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形式是大型专业化经营农场,专一生产经营一种或一类园艺产品,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葡萄农场、蔬菜农场等,人们在农场中可以住宿、教学露营、狩猎以及利用园艺产品制作点心,享受宁静的下午茶;在葡萄农场还可以体验葡萄种植,参与葡萄酒酿制全过程,亲自酿酒并将酒带走,享受不一样的乐趣。专业化农场还以园艺生产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在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机构联合起来进行统一协调与规划,集中创意设计大型园艺景观,在转变园艺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强调创意休闲和园艺生产、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10]。
我国创意、休闲与园艺的融合发展需要突出地方特色,深度挖掘地方品牌,通过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的连接,将乡村自然资源、乡土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景观美、环境美、生态美,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园艺+休闲旅游
基于城市居民对自由淳朴的农村生活和回归自然极为向往,以及渴望体验园艺生活的乐趣,德国、英国的创意休闲园艺便由此兴起。市民可以承租城市地区或近郊区的农地资源,种养花、草、蔬菜、果树等,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乐趣,属于生活社会功能性的创意。区别在于,德国创意园艺业以大型化的综合休闲庄园和市民农园为主要发展形式,慕尼黑郊区因其独特的“绿腰带项目”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休养之地;而英国更加偏好发展个性化、专一化的小型农场。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市场指向性清晰,消费群体定位明确。
我国创意、休闲与园艺的融合发展需要休闲主题化、精细化,打造多元园艺生产业态。通过对本土特色风物风俗的文化挖掘,融入时代潮流的元素,创新园艺生态、生产、生活的多元休闲元素,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休闲目的,同时创造超高的经济效益。
园艺+高科技
荷兰的创意休闲园艺是通过高科技带动园艺产业出口创汇的典范,突出地展示了科技对创意、园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荷兰以“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而著称,是世界最大的蘑菇和花卉生产国,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其主要以花卉、蔬菜为主,创意内容包括园艺技术、园艺品种、产品包装、拍卖形式、集散渠道、生态观光及地区专业分工的创意园艺生产体系。在荷兰,从政府到每一个农民都崇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至高守则,作为一个高度依托园艺产品出口创汇的国家,创意化、科技化、产业化、工厂化地将传统的园艺产业打造成具有各类休闲功能的产业集群,最终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形成区域独特的品牌。荷兰的创意、休闲与园艺的融合是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11]。
我国创意、休闲与园艺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园艺科技的投入力度,高科技含量正是创意休闲园艺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只有科技创新,创意园艺产业才能逐步走上高投入、高产出、工业化、工厂化、专业化、自动化的道路,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成果才能不断涌现,人们各种休闲需求才能得以满足,园艺产业经济效益才能显著提升。
园艺+都市农业
在日本,依托东京、大阪和中京等都市圈的休闲需求,创意开发城郊互动型的“食”(即为市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新鲜的果蔬产品)、“绿”(即为市民营造生存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以果蔬等多品种园艺作物生产为主题,创新式开发住宿、餐饮、娱乐、采摘体验项目,并融入知识、技术、文化、体育等元素,如体验式森林教室、农业教室、木工教室、茅草屋教室、纸造型大学、城乡交流式乡村留学活动以及认种认植认养、宿营等富于创意的活动,同时提供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富有创意的园艺风光,放松疲惫的身心。
我国创意、休闲与园艺的融合发展应针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型国际化都市开发城郊互动型创意园艺产业,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业态更丰富,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融资机制。创意休闲园艺要走产业化道路,特别是发展园艺旅游产业,就要构建泛农业旅游资源的创新链条,在园艺休闲旅游的每个环节进行创新,包括园艺作物研发、种植形式创新、包装设计、品牌塑造、订购模式、销售渠道的创新,及泛创意休闲产品的创新(跟休闲、商务、研学、科技等多元产业复合)。
园艺+科普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城市经济型国家,自然资源贫瘠。从发展理念来看,新加坡的创意园艺发展初衷与理念是为了让都市园艺向高科技、高产值发展,并重视其科普教育功能;从经营方式来看,采用集中经营建设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科普基地、博物馆、展览中心等创意休闲发展模式,集中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发挥了独特的科普教育作用。新加坡是全球第一个在热带实现气耕法种植蔬菜的国家,生产出的新鲜蔬菜富有营养且安全可靠,充分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高科技、专业化产出的剪枝胡姬兰花,是新加坡唯一一个出口创汇园艺产品。“乐龄农庄”项目将老年公寓与垂直农场相结合,乐龄人士将生活在一个由蔬菜农场建立起的高密度花园内,可以从事丰富的园艺活动,有助于住户形成一种社区的归属感,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康健。
园艺产业的创意休闲是一种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多学科综合的现代化农业新形态,对于专业和综合人才需求都很迫切,因创意休闲依托于农村现实和多学科综合的特征,我国创意、休闲与园艺的融合发展需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鼓励人才创新,培养“趣味生活”的园艺从业者,帮助其从农民、服务员向农艺师、生活家进行转变,借助创意思维,提升其生活品味,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创意休闲园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
我国创意休闲园艺产业目前多以创意元素的形式融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中,尚未具备较大规模的市场份额。创意休闲与园艺的深度融合以及由打造创意到形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增长,大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创意与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给园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园艺+”的多种发展模式,园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种植,需要整体提升主题形象,向文化品牌化,产品特色化,创意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土地利用方式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创意和休闲的嫁接日趋成熟,最终会促进园艺产业乃至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文素养,形成一条关联性较强和效益性较高的泛农业发展链条。
参考文献
[1]葛祥艳,解学芳.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动态与中国借鉴——基于2012—2016年文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数据[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5):29-34.
[2]余静.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189-192.
[3]廖丹凤.日本大分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农学学报,2019,9(1):62-64.
[4]丁天茼,何建勇.世园会百果园:四季时序 硕果飘香[J].绿化与生活,2019(7):42-45.
[5]吴炳权.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优劣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17):47-48.
[6]徐箴言.艾维农园的故事[J].园林,2016(4):16-21.
[7]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8]高原,刘洋,吴贤国.国外农业生态建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2018,8(5):58-60.
[9]刘艳琴,周发明.创意休闲农业研究评述[M].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148-151.
[10]廖军华,屠玉帅,简保权.国外创意农业对中国发展创意农业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2):16-22.
[11]刘丽伟.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内在机理研究——以荷兰、日本、德国、英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0(6):20-24.
收稿日期: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