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31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论文_林道建,苏广校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了解沿海地区综合性医院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8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31例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流行病调查发现患者多有猪牛羊等活体或生肉接触史,有7例患者从事海鲜加工。结论:临床应警惕水产加工业可能造成的布鲁氏菌感染。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海产品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216-0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胞内寄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感染动物或动物产品而得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多通过牛、羊、猪等病畜传播,而今年我院布病确诊患者中发现三例在同一水产加工厂工作,传播途径很可能是水产品,为此本研究就我院2008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31例布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1例布病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1.2 诊断标准

31例患者均为确诊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1.3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作为工具,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2.1 职业史(表1)

31例布病患者中从事接触活畜(牛/羊/猪)或生肉的职业15例,从事接触海洋生物的职业7例,其他如职员/司机/商业服务等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职业9例。

2.2 接触史(表2)

病例中接触活牛或生牛肉9例、活羊或生羊肉8例、活猪或生猪肉10例、海产品7例、马1例、被猫狗咬伤各1例、无明显接触史8例。

注:部分患者有多种接触史。

3.讨论

全国范围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1],而珠海非该病的疫区,其流行病学分布有自身的特点。本次研究中患者接触牛/羊/猪的比例分别为29.0%/25.8%/32.3%,无明显差异;值得关注的是有22.6%的患者从事海产品加工或捕捞业,都有被海产品划破皮肤的接触史。其中2016年5月份发现3例从事水产加工的患者在同一家水产加工厂工作,并在同一时间段发病,除工作外无其他共同接触史,据患者描述该厂除以上3人外,还有多名员工在近期出现了反复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这起布鲁氏菌的集中发病是否直接与海产品加工有关还有待疾控中心的进一步调查取证。

在对于布病常规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很少关注到海产品加工业,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始至今,全球多项研究显示可从海洋哺乳动物中分到的海洋属的布鲁氏菌,并有人类感染的病例报道[2-3],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沿海地区从事海产品加工与牲畜养殖业/屠宰业一样具有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不应被人们忽视,而具体的风险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妍,孙向东,刘平,等.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的系统性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6-8.

[2]李兰玉,尚德秋.从海洋哺乳动物中分到的布鲁氏菌研究近况[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2):92-94.

[3]崔丽瑾,王兴龙,王英超,等.野生动物布鲁氏菌病[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26(3):283-288.

论文作者:林道建,苏广校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沿海地区31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论文_林道建,苏广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