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自建数字资源建设初探论文

文化馆自建数字资源建设初探论文

文化馆自建数字资源建设初探

方 崴

(广东省文化馆,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数字资源建设对于文化馆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建设方向,不论在资源体系设计、实施、人才建设、服务推广上文化馆都应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充分借鉴兄弟单位及社会力量的经验,取长补短,建设丰富多彩、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数字资源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文化馆;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建设

前言

数字资源建设对于文化馆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建设方向,2015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全国推动数字文化馆试点建设工作,以此推开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高潮。2015年1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发布《“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等系列文件要求,公共数字服务作为公共文化均衡化手段的重要性凸现,其中针对老少边穷地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需求被提及,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在数字文化服务上指明了方向。文化馆日常工作中会产生积累大量的资源,如何科学、有序的开发这些数字资源为大众服务,对于文化馆有效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有着重大的意义。

1 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发展

随着互联网发展,数字化逐步融入各行业的发展,文化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也进入快车道,图书馆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率先引入信息化,推动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进入2000年,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国内图书馆进入数字图书馆建设快车道。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献数字服务被图书馆人所重视,其中以CNKI、维普、万方为代表期刊、图书类文献商用数字资源迅猛发展,国内各级图书馆也纷纷加大自身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如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截至2017年底,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603TB,资源种类包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音视频资料等。

近年来,国内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惠民工程的开展,数字化建设逐步从图书馆延伸到其他文化事业单位,从2015年开始,文化馆逐步纳入文化共享工程体系,参与数字文化馆、地方资源建设等项目,2015-2017年文化馆系统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在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推广方面共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经费约1.6亿元。在资源建设方面,根据历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开展的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中来看,文化馆参与资源建设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全民艺术普及、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群众文化等方面。三年期间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项目建设上,文化馆申报的地方资源建设立项58个项目,建设经费投入3438.29万元。国家的投入极大带动了各级文化馆地方数字资源的建设热情。

2 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存在问题

根据本地文化特色及自身特点,各地文化馆已陆续建成一批有质量的数字资源,其中不乏亮点,同时,由于受到来自经费、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馆自建数字资源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文化馆系统数字资源建设为具体研究对象作一探讨。

广东省文化馆系统在数字资源建设上起步较早,目前从项目资金来源来看,主要分两类,一是,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类资金,截至2019年,广东省共申报的各类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立项20个,其中数据库1个、慕课13个、专题片5个、动漫1个,合计建设经费近900万。二是,本地财政自筹资金,笔者对当前全省21个地市进行调研,从各单位网站所提供资源来看,全省建有数字资源30个,其中数据库类型资源8个,数据集类型资源22个,其中梅州市文化馆建设的《听山歌》、东莞文化馆的《东莞文化网络电视》等一批地方资源建设相对突出,广东省文化馆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综合如下:

2.1 资源建设结构不合理

从全省的资源整体结构分析,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一是,文化馆所承担的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方面,主要包含多媒体数据库、慕课、专题片及动漫等类型,其中慕课占资源建设总数比例为68%、专题片占比为21%、数据库、动漫各占5%,各类型资源发展不平衡,重慕课,轻其他资源;二是,在地方资源体系化建设方面,存在建设立项随意性,缺乏内在关联,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容易造成资源重复建设。三是,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目前还缺乏有质量、成规模、有特色的地方数字资源。

事业要推进,人才是关键,在数字化人才建设方面,欠发达地区应该多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在人才招聘配置上重点考虑数字化人才的引进,重点培养懂文化、懂技术的专才。加强数字化项目立项,通过项目带动数字化人才成长。

2.2 地区发展不平衡

文化馆系统在具体执行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很少会关注具体标准的执行,从当前项目实施来看,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部分相对比较规范,而自筹资金部分建设问题相对比较多,在对象数据生产、元数据标引都存在随意性,数据无法充分揭示,共享难以实现。

2.3 资源建设人才的缺乏

数字资源的建设效益在于服务推广,从全省资源服务利用来看,建成并提供服务的资源从数量和规模来看还非常少,大部分资源主要通过馆网PC网站提供服务,移动端比较少见,新媒体宣传方式缺乏,宣传渠道单一,所建资源少为人知。

2.4 资源建设缺乏标准

广东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珠三角,粤东西北相对比较落后,这同样反映在数字文化建设上,全省各单位所承担的资源建设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东莞、佛山、惠州地区承担了所有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所涉的数字资源项目,其他地区由于设备、经费等多种客观因素,暂无法承担相应的建设,极少有单位能够自筹资金开展大规模资源建设。

2.5 资源服务推广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文化馆定位更多以线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主,在信息化建设上相对比较迟缓,信息化人才建设相对比较薄弱,计算机、数字化专业人才几乎没有配置,目前除珠三角地区部分开展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单位成立了信息部门,配置一定人员外,全省大部分文化馆未设置专门的信息部门,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多是兼职,部分地区文化馆老龄化现象严重,对于最基本的计算机维护都是问题,数字化更无从谈起。

各处理间氮肥贡献率存在差异,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处理高于常规处理,各处理氮肥贡献率在28.69%~43.03%,氮肥贡献率前3位处理⑩、处理⑩、处理分别比常规增加14.34、11.56、11.39百分点。

3 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策略

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应该多借鉴兄弟单位的建设经验,不管是在规划、建设、服务等方面,国内都已有相关不错的经验,在资源建设策略上重点考量如下:

3.1 注重资源规划及分类

数字建设标准先行,2000年初,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不同文化系统的领头羊分别牵头起草了数字资源建设系列标准规范,为国内在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标准上给与了很好支持。2014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委托北京大学研制了《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其中包含了数字资源加工、元数据标准规范、唯一标识符等内容。文化馆可以加大相关标准知识培训,在具体建设中充分执行参考,对今后数据存档、对接、共享有重要意义。

该电影产业大数据可视化Hybrid App共划分为首页模块、电影模块、影院模块、数据模块、个人模块五大模块,系统功能结构模块如图2所示。

3.2 注重数字化人才的建设

由于这2个反应体系的R2均大于0.9000,故拟合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因此,传统Fenton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3.3 注重资源建设标准执行

科学的规划是建设的保障,不管是在省级还是市县级层面,都应该根据本地区文化特色自身特点来规划数字资源建设,如:慕课资源,作为文化馆近几年资源建设重点,我省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全民艺术普及及传统文化两类专题,基本是以各地市规划申报为主。今后发展中,可以考虑在省、市两级加强协作协调,传统文化慕课方面,可根据民俗学分类体系,结合本地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体系。全民艺术普及慕课方面,可根据群文艺术分类建设规划体系。采取按年分步实施,协调各地市共同参与建设,逐步建成体系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资源。

3.4 争取资金支持

资源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图书馆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笔者曾在图书馆工作,对其了解一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费用来源比较多,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有支持,有些是从购书经费中划出一部分作数字资源建设,有些是作为数字图书馆专项的一部分,有些是办公经费中来支持。目前省内各级图书馆或多或少都有数字资源建设费用配置。文化馆数字化刚起步,在数字资源建设经费上应拓宽渠道,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由于硅片和托盘均要经过酸碱处理、清洗等必要工艺,因此对标签的耐腐蚀和防水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宜科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载码体解决方案中,根据托盘预留的安装空间来设计标签的外形尺寸,同时采用PVDF材质外壳封装,保证在PH值4~9、温度-40~150℃的范围内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

稳中求新。在常规考查基础上,31题中引入新的思考、情境,不但提高试题的趣味性,更加引导了考生对于生命过程的深度思考。

3.5 社会力量的参与

目前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在资源建设方面,国内已有部分适用文化馆的优秀商业数字资源出现,如音乐鉴赏类资源“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艺术慕课类资源“iartschool爱艺术”等,另外在数字化加工及数据库服务方面,传统的资源服务商CNKI、维普、超星都有很好的实施案例。文化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可以更多发挥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其专业技术、数字加工能力,参与到数字资源建设中来,可以快速高效的形成数字资源群并为大众服务。

4 结语

数字资源作为数字服务的基础,国内文化馆还在探索阶段,如何让文化馆建设的资源有人看、有人用,形成良性发展效益,文化馆人应在数字化工作上应给于高度重视,不论在资源体系设计、实施、人才建设、服务推广上都应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充分借鉴兄弟单位及社会力量的经验,取长补短,建设丰富多彩、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数字资源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忠勇.国家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云平台的建设与实践[M].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5).99-105

[2]李宏.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与服务[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1).5-11

[3]刘磊;胡曦玮;吴萌;宗思齐;赵新月.中美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政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20).20-37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3(C)-0096-02

作者简介: 方崴(1970.11—),男,广东普宁人,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化馆信息化,数字化

标签:;  ;  ;  ;  

文化馆自建数字资源建设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