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儿科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指导儿科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分析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结果:患儿陪护人员的复杂性、陪护年龄、文化程度、患儿住院时间及护士自身素质、健康教育时机及方法策略。结论:提高患儿陪护认知;护士应掌握健康教育时机及方法;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儿科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0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经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儿科疾病季节性教强,周转快,护理工作量大,业务技术难度大,患儿自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儿科护理对象除了患儿,更多的是家长,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开展健康教育,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工作中据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存在因素的影响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穿刺难度大,家长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求高,患儿不配合,好动、哭闹、进食等容易导致输液肿胀需重新穿刺,导致健康教育时间减少。儿科病房分区宽,护士巡视病房及加药时间长,儿科疾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基本不能配合护理要求;患儿自制能力差以及患儿家长溺爱,使健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过敏性紫癜患儿在饮食上需注意避免进食易导致过敏的食物(牛奶、鸡蛋等),家长害怕患儿营养跟不上,而未严格进行控制,导致紫癜复发。
1.3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的影响
由于患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家长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家长代为表达。而现今独生子女多,陪护多,且经常更换陪护,患儿父母因工作原因不能陪护,由老人进行陪护,导致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缺乏连贯性的认识,使得健康教育难以传播和实施。
1.4 护士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护士在校时缺乏健康教育的系统学习,医院及科室也缺少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致使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在沟通能力,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患儿及家长提供的健康教育知识难以的满足其需求。
2.对策
2.1 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选择按需、适时宣教。儿科的健康教育对象特殊、牵涉面广,内容多、要求高,患儿多、周转快,还要避免健康教育的单一形式或者只是敷衍了事。因此,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按照家长或者是疾病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健康宣教,并且观察健康宣教的效果,根据家长的掌握程度,反复调整健康教育目标,养成随时随地、多种方式地进行健康教育的习惯。如交接班时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治疗时介绍护理注意事项,如:雾化吸入时示范拍背的手法,输液时讲解疾病特点、药物知识、护理措施;稍微空闲时介绍不同年龄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辅食添加的顺序,预防佝偻病的措施;喂饭时讲解饮食注意事项,发药时介绍药物作用,出院时交代家庭护理要点、复诊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周密全面。
2.2 针对患儿疾病以及表达能力差、不配合等特点,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儿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对于年长患儿要鼓励其描述疾病带来的不适,说出内心的想法和需要,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解答,鼓励其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对陌生、恐惧感强烈的孩子,要引导其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和小朋友,使其融入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条件。对于只能用哭、闹、表达情绪的患儿,我们要掌握各年龄段患儿的特点,适时使用非语言交流,如抚摸、拥抱患儿,做游戏,使患儿和家长从心理上接受和信任护士。
2.3 根据陪护人员文化素质的不同,面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性格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家长,重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按需反复宣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文化层次高的家长应鼓励其利用网络、书籍等获得有关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的家长尽量使用日常用语,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必要时重复重点内容,直到其理解。交流时与家长保持适当的距离,面带笑容,语言轻柔。我们通过病区宣传栏、宣传画板、等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各种侵入操作的防治科普宣传。如:疾病的症状特点、饮食、用药原则、留置针保护、腰穿目的、肾炎、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以及大小便标本的留取方法等。另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择优心理很强,因此在给婴幼儿输液或抽血时,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年轻护士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如第一次未成功,就应主动邀请病房中技术熟练的高年资护士帮忙完成,满足患儿家属的择优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2.4 运用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对护士、对患儿及家长的重要性、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在健康知识方面必须对护士进行培训。(1)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儿科护士既要具备同感心,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感心是指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它是沟通和心理辅导技巧中最重要的—个环节[2]。健康教育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和医学知识传递的过程,护士必须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简单化的传输给患儿,使患儿自觉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护理的独特职能就是帮助患者在体力、精神、知识等方面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而护理工作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促进这一独特职能得到发挥的有效方式[3]。(2)每年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及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由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逐一对每种疾病进行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现场示范。根据护士存在的问题每月组织护理查房,由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一起对每位患儿进行护理查房和健康指导,帮助护士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参与护理部、大科组织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2.5 改善住院环境,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
儿科病房的管理应该以最大限度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为根本,在为他们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患儿有一个健康、愉快的治疗休养环境。我科根据现有的病房条件、儿童活泼的天性和喜欢色彩的特点,病房、过道的墙上挂一些患儿喜欢的动物饰物、卡通温馨提示进行直观形象教育,以消除患儿的不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亲近感。另外建立适合患儿的健康教育宣传室、适当的一些游玩实施也在积极的申建中。
通过以上对策,增强了患儿及家长的疾病预防知识,取得了家长及患儿在治疗上的配合,减少了患儿亲属因对疾病的有关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医疗纠纷。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胡,高德彰,吴光煜.患者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2]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技巧一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
[3]柳乌桃.把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中[J].当代护士,2006,(1):78.79.
论文作者:张先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患儿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护士论文; 儿科论文; 家长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