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论文_徐爱莉

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论文_徐爱莉

徐爱莉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小学 26655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应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活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而探究式学习方式正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热情的重要手段。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育即生活。”陶先生如是说。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对各种问题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唯书不唯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山东美术版六年级上册《缤纷的世界》教学片段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小组合作——感受民族服饰之美”,教师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

(1)民族问题知多少。通过看图、问答,让学生知道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2)资料展示,认识民族。此时,学生纷纷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同学们不仅带来从网上搜集的资料,还带来了旅游时购买的民族服饰,还有从家里带来少数民族的邮票(实物投影)。教师引导学生拟定下一步的研究内容(拟定研究主题:民族服饰、传统节日、特色住宅、民风民俗四方面)。

教师与学生共商研究的主题,增强了学生自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收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3.让学生学习的外延无限延伸。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求教师将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体系,不能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开放式的教学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和完成教案,而是用教材完成创造性教学,教学的全过程是不断生成和发展的。

二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过去我们将教学局限于教室,应把学生学习的场所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活动场所。

三是教学内容和结果上的开放,即教学内容应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在学习结果上,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保留多种意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调查、实验、探索、讨论等多种方式去拓展学习的外延。例如《风格各异看建筑》一课,教师首先出示中国各地风格迥异的特色民居,让大家展开讨论各色民居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然后产生疑问:我国民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历,结合假期的旅行计划,并且考察了当地的海草房,进一步深入地探究学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最终大家明白,中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造成了民居类型众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组织探究式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1.营造轻松民主的探究氛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位教师应努力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2.整合处理现行教材,创设更具有探究价值的情境。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情景,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把学生引入一种亟待探究的状态中。要提供典型的探究材料,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3.培养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开放探索空间。在提问这一环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延伸到课外,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研究、发言、提问。只要是有价值的思考,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总结,找到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探究方式,使之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徐爱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论文_徐爱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