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杨学英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杨学英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153000

【摘 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5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入选时间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核磁共振)和对照组(CT),比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经过检查后其诊断正确率为100%,对照组经过检查后其诊断正确率为71.43%,数据间经对比后产生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关节腔积液患者由上往下分别为短T1W1信号、T2W1信号、长T1W1信号、T2W1信号、等T1W1信号、T2W1信号,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低T1WI信号,高T2W1信号,STIR为高信号表达,半月板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低信号影,骨质改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低T1W1信号,高T2W1信号。结论: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存在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

膝关节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因为容易受到杠杆作用,所以会形成损伤。临床中对于较为显著的膝关节损伤通常选择CT或者X线等进行检查,然而韧带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选择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均具有局限性,为此不容易对损伤类型进行判断[1]。此研究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5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入选时间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28例。对照组中1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22-60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8.6±3.4)岁,观察组中19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20-62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0.4±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比计算后并未呈现统计学意义,加强了数据间的临床比对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CT进行检查,采用传统CT机,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弯曲并抬升,按照定位片对扫描范围予以确定,随后采用1-2mm薄层螺旋CT对患者予以扫描。

观察组患者经核磁共振进行检查,患者选择仰卧位,定位中心选择膝关节膝盖位置处,医务人员告知患者需要平静呼吸,随后将膝关节进行外旋转,旋转角度为15°,有助于清楚的观察到交叉韧带图像。患者先进位置为头部,随后为脚部,15分钟为扫描时间,随后和关节镜检查相互结合,对患者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数据计算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诊断结果经软件计算后以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数据在检验时选择卡方,数据间经对比后如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

观察组28例患者通过诊断后结果如下:5例患者为韧带损伤,9例患者为半月板损伤,8例患者为关节腔积液,6例患者为骨质改变,诊断正确率经计算后为100%;对照组28例患者通过诊断后结果如下:5例患者为韧带损伤,6例患者为半月板损伤,5例患者为关节腔积液,4例患者为骨质改变,诊断正确率经计算后为71.43%;数据间经对比计算后为X2=9.3333,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

2.2 分析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关节腔积液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大片或者不规则T1、T2信号,STIR为高信号表达。与此同时少数关节腔积液患者会出现分层现象,由上往下分别为短T1W1信号、T2W1信号、长T1W1信号、T2W1信号、等T1W1信号、T2W1信号。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低T1WI信号,高T2W1信号,STIR为高信号表达。半月板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低信号影,形状为球状、线条型以及椭圆形。骨质改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后呈现低T1W1信号,高T2W1信号,软骨表现为凹陷,同时呈现T1W1信号。

3 讨论

膝关节中包含关节面、韧带、半月板以及肌肉等,骨折的过程中通常是薄弱的腓侧副韧带产生撕裂,随后为交叉韧带以及关节韧带等。膝关节损伤的常用诊断方法为CT,此检查方法能够将骨折错位情况、粉碎性骨折以及局部软组织进行全面呈现,然而对于股碎片进入关节腔中的情况不易呈现[2]。CT扫描局限性同样可表现在肌腱、滑膜和软骨中,同时对半月板前后的角度无法进行区分。核磁共振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将上述不足进行弥补,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在对患者关节周围韧带、隐匿性骨髓挫伤以及软骨髓检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3]。

核磁共振采用自身仪器的脉冲顺序以及相关参数提升图像的对比程度,而T1W1信号能够将患者自身的关节解剖解构进行充分呈现,结合T2W1信号能够对患者的膝关节损伤程度进行正确评估,与此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骨髓病变情况进行正确诊断[4]。与此同时,此诊断手段可以选择STIR抑制患者骨髓中的脂肪高信号,核磁共振能够对患者进行多方位成像,患者体位保持不变的基础上经磁场进行调节,从而能够直观的呈现出患者自身的实际病变位置,充分呈现出膝关节损伤情况。然而,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不会对患者形成相应的损伤,其空间分辨率和CT较为相似,软组织分辨率和CT相比显著提升[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无辐射性,同时可对多方位进行检查,在对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评估水平,将CT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对于骨髓变化情况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其检查正确结果和手术结果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杨洁萍.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J].中外医疗,2014(26):191-192.

[2] 王智新.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13-113.

[3] 张丽雁.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J].母婴世界,2016(9):17-18.

[4] 王雷.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低场核磁共振的诊断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314-314.

[5] 张琳,左云海,隋庆兰等.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技术,2016,28(5):33-34,9.

论文作者:杨学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杨学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