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银行利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银行的盈利状况和市值对其预期值的偏离。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9月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银行的财务状况暴露在利率变化之中。利率风险虽然给银行带来了经营危机,但它是创造利润和股东价值的重要来源。可是,过度的利率风险会对银行的收益和资产净值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利率风险进行分析并加以有效管理,对于银行的安全与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利率风险主要源于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的到期日和合同中定价日的不匹配。利率风险衡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利率敏感性缺口(GAP)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之间的差额。若IRSA>IRSL,则GAP>0,即银行有一个正的缺口,为资产敏感型。随着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将上升;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下降。若IRSA<IRSL,则GAP<0,即银行有一个负的缺口,为负债敏感型。随着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将上升;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下降。若IPSA=IRSL,则GAP=0,此时银行与利率风险相对隔离,无论利率如何变动,其净利息收入都得到保护。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利率敏感性比率或称敏感性系数,即IRSA/IRSL。若敏感性比率>1,则银行为资产敏感型;敏感性比例<1,则为负债敏感型;敏感性比例=1,则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匹配,利率风险免疫。利率敏感性缺口、敏感性比率和净利息收入的关系可用表1表示。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比较分析

中国经济在2007年呈现过热的现象,通货膨胀率、CPI持续走高,中央银行采取各种货币措施,以解决价格上涨由结构性的上涨到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从2007年开始,中央银行频繁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利率,希望能使经济过热现象有所好转(见图1)。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呈现不同的特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扩散,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增大,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更应加强全面的风险管理。

(一)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其利率敏感性比率都偏离于1,都面临利率风险

我们运用利率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下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家股份制银行2008年末的财务报表进行计算整理,得到表2。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其利率敏感性比率都偏离于1,都面临利率风险。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目前中国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权限和管理水平有限,对于预期的利率波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多数银行仍然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第二,在2007年央行连续加息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为了适应这样的金融环境而选择保持资产敏感性缺口,因此利率敏感性比率都偏离于1。

上述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比率均大于股份制银行的指标,说明前者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其中,中国银行在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中的比率最高,一旦利率变动,其净利息收入变动最明显。浦发银行在三家股份制银行中的敏感性比例最接近1,当利率变动时,其净利息收入变动相对较小。

(二)不同期限的利率风险存在差异

运用上述利率敏感性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我们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2008年公布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表(表3和表4)。

从表3看出,中国建设银行1年以内累计利率敏感性负缺口为1,886.81亿元,较上年减少5,225.54亿元,主要是由于3个月以内负缺口减少及3个月至1年的正缺口增加。3个月以内利率敏感性负缺口较2007年减少2,110.43亿元,主要是受央行连续多次降息,客户降息预期增强的影响等。这表明一旦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会下降。而其他各期均为正缺口,意味着一旦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会减少。

资料来源:依据招商银行2008年年报计算整理。

从招商银行2008年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表可以看出,该行3个月内累积缺口为-1,496.14亿元。不过,较大的短期负缺口主要是由活期存款引起的。在其他各种期限下,该行均属于资产敏感型,即一旦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将增加,一旦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将减少。

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2008年末的财务报表进行计算整理,得到其各自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和利率敏感性比率,结果呈现类似的特点:3个月内呈现累积负缺口。而其他期限各家银行情况不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3个月内、3个月至1年两期的累积缺口均为负,只有招商银行3个月内保持累积负缺口。

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各个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同。保守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是使利率敏感性比率保持在1左右。但是,由于市场普遍预期利率会上升,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则应使资产负债表保持资产敏感性缺口,这样不仅防范了利率风险而且还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贷款重定价期限的调节,使累积负缺口的期限越短越好,那么就可以使总体的累积正缺口更大。在这一点上,招商银行适应了利率的走势,采取了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其他银行则稍显不足,但大多数也都将负缺口保持在一年以内。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策略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入手。资产负债表内的调整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比较适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银行资产负债内头寸的构成进行调整以达到利率风险最小,或是规避利率风险,甚至获得额外收益。表内策略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策略、存贷款组合策略。

所谓投资组合策略是指当预期市场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可以出售长期、固定利率证券,购买短期、浮动利率证券,降低负缺口,规避利率风险,从而获得收益。而存贷款组合策略是调整存款和贷款的比例,调节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由于存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占比很大,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主要产生于存贷款业务中。因此当预期市场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应该适当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例,保持敏感性正缺口,从而在利率上升时获益。

其次,利用表外业务。银行还可以增加非利息收入,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从而分散利率风险。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银行十分常用,近些年来西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比重不断下降,而表外业务及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提供更多的表外业务品种,由从前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代收代付等代理类业务,向技术密集型业务发展,如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

除上述方法外,商业银行还应根据资产负债的特点,充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实现套期保值,规避或对冲利率风险。

远期利率协议是买卖双方签订合约,约定在到期日按当时的市场利率和协议利率进行差额清算的一种协议。如果商业银行希望将未来的借款成本固定在一个水平上,它可以购买一个远期利率协议。一旦利率上升,则按协议利率进行筹资,这样就会降低筹资成本。如果它想把将来贷款的收益固定下来,可以出售一个远期利率协议。一旦利率下降,也是按协议利率贷款,则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这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都规避了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远期利率协议已成为最灵活简单的避险工具之一。

利率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签订的约定在未来某个日期以合约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利率工具的标准化合约。这里的利率工具根据期限的不同分为短期利率工具和长期利率工具。前者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等,后者包括长期国债、中期国债等。当商业银行面临正缺口时,可以通过与缺口相等数额的多头套期保值来避免利率下降时的损失;反之,若存在负缺口,则可以通过与缺口等额的空头套期保值来避免利率上升带来的损失。

利率期权是给予期权购买方在一定时期内,以协议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特定的利率相关产品的权利,但也可以保留不使用该权利。当预期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将下降,即债券期货价格下降,应买入看跌债券期货期权,或卖出相应看涨期权;反之,预期利率下降时,由于债券期货价格将上升,因而应买入债券期货看涨期权或卖出相应看跌期权。也就是说,利率上升时卖出期权可以抵消负缺口引起的利率风险损失,利率下降时买入期权可以抵消正缺口引起的利率风险损失。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相互交换,以抵消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损失。例如,某银行的固定利率资产大于固定利率负债,并且预期利率上升,那么规避利率风险,它可以买入利率互换合约,卖出固定利率资产。此时如果利率上升,该银行就可以获利。同理,若该银行的浮动利率资产大于浮动利率贷款,利率下降时,可以卖出利率互换合约,抵消利率风险的损失。

当然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资产转移出资产负债表外,从而规避该项资产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并且预先得到现金流。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较小,目前尚不具备使用这种方式降低利率风险,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证券化将在中国迅速发展,届时将不失为一种控制利率风险的有效方法。

标签:;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