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霞 孙祥丽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七病区 河南洛阳 471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患者多数为老年病人,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情易多变,因此急性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护理干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2013-2014 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进行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3-2014 年共收治患者167 例,男性119 例,女性48例,年龄51~87 岁,平均68.45±14.72 岁。2014 年全年共收治151 例,男性107 例,女性44 例,年龄53~91 岁,平均71.23±10.85 岁。
1.2 方法:2013 年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2014 年逐步将护理干预细化到病人及家属,如病友座谈会、健康讲座、电话随访等。
2 护理2.1 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及呼吸变化,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及深度,缺氧时可伴有呼吸加快、费力、呼吸肌活动加强;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呼吸可变浅、变慢,当并发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时,患者也可出现潮式呼吸[2]。同时应注意患者口腔、皮肤、消化道有无出血,观察使用利尿剂后有无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并详细记录患者尿量。
2.2 用药护理: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滴速,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应用呼吸兴奋剂时更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多数口服药会引起胃肠道反应[3],无特殊要求者应饭后服药,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对于重症患者慎用镇静剂、麻醉剂,如必须用药,使用后观察是否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现。
2.3 护理干预2.3.1 预防患者跌倒摔伤的护理干预患者多为老年病人,一旦跌倒摔伤多易造成骨折,引起严重并发症。入院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入院指导,嘱患者在行走时有家属陪伴。在易发生跌倒摔伤的地方挂警示标语。病房内物品摆放整齐固定,严禁私自使用配电盘。卫生间、热水间、洗手池保持地面干燥。在晨晚间、进餐时段及夜间加强对跌倒摔伤高风险患者的巡视,确保安全。
2.3.2 呼吸道的护理干预2.3.2.1 吸氧的安全管理:合理吸氧,以减轻组织损伤,减少耗氧量,减轻右心负荷。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原则。在吸氧过程中注意做好“四防”,每日定时更换湿化的蒸馏水,每周更换吸氧管、湿化瓶及时消毒,以免引起吸入性呼吸道感染。夜间加强巡视,以防患者入睡后吸氧管道脱落折叠造成缺氧。在给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根据其结果及时调节氧流量和浓度[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2 有效排痰的护理:患者痰多粘稠而不易咳出时易造成窒息的危险,应给予胸部叩击或者指导其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于吸入疗法,平喘化痰药物应用。雾化吸入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告知其注意事项。如:雾化器不可抬得过高以免药液流入口腔;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注意氧流量不可开得太大,以免氧驱爆开引起不安全的事故;使用电动雾化吸入器时不可将药液和水泼洒在吸入器上以免电路短路引起危险。
2.3.3 心理干预: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时多伴有严重低氧血症,常有窒息、濒死等主观感觉,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患者治疗疾病具有积极影响。研究表明抑郁、焦虑不仅长期减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而且严重影响着治疗、护理效果和患者的预后[5]。心理干预采用以安慰、疏导为主的方式,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感;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减少患者的孤独感;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病友座谈会、健康教育讲座等。实施心理护理,既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避免了一些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2.3.4 健康教育2.3.4.1 健康讲座:我科每月指定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患者入院后,由指定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有关肺心病的防治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初步了解肺心病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同时,通过讲座,一方面让患者及其家属重视配合治疗,使患者在早期能够自觉地做好相关的检查,并且要坚持定期进行检查,有效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另一方面,消除患者对医务人员以及病房的恐惧感以及陌生感,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接受检查与治疗。
2.3.4.2 病友座谈会:我科定期召开病友座谈会。通过患者之间的相互交谈,可以通过别人身上的问题以及事例联想到自己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努力克服。同时,心态较好的患者也可以影响一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让患者正视自己的问题与病情。利用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2.3.4.3 电话随访:我科定时对出院两周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咨询患者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对医务人员的评价,提醒其按时复查等。通过电话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病情发展进程,合理指导,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的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3 结果通过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积极采取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因此积极的护理干预,细致的病情观察变是预防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2]夏建辉.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1947.[3]王晓媛,郝建玲,李红俊,等.提高老年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22-23.[4]朱菊琴,左志通.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J],2006,6(2):4022.[5]姜淑霞,王凤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8,5(8):142.[6]张光全,程泰熙,李玲,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6(11):1220.作者简介:高明霞,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高明霞 孙祥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病情论文; 呼吸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