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训练方式对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学习成绩论文,自主学习论文,实验研究论文,高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1.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余文森等,1999)。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e,1981)。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论的代表Zimmerman(1989,1990,转引自庞维国,2003)归纳出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1)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2)强调自主学习是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效果,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3)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做出适当的反应。庞维国(2003)认为,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主动作出选择、控制或调节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学习策略及其训练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enden,1991)。个体要实现自主学习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一方面,拥有充足的认知策略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Alderman,1999,转引自庞维国,2003);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必须建立或完善自己的认知策略系统。另一方面,一个自主的学习者还必须发展或完善自己的元认知策略系统,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恰当选择认知策略。尽管国内外语界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已持续了20年(甘玲玲,2009;高吉利,2005),但以策略培训为纲来促进自主学习的研究大多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只有少量研究探讨了学习策略的训练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潘爱民,2006;王雪,2008;赵黎明,2005)。有关运用不同的策略训练方式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也不多。
2.隐性训练与显性训练
从学习者的知情程度来看,策略训练方式有隐性训练和显性训练两大类(苏远连、张耀冰,2003)。前者通常不告知学生策略的名称和训练的目的或依据,只要求他们做相关的练习,但这些练习具有促使他们使用某种策略的功能;后者不仅让学生知道策略的名称和训练的目的或依据,而且教会他们如何对策略进行比较、监控和评价。许多西方学者(如O' Malley & Chamot,1990; Oxford,1990; Oxford & Leaver,1996)均推崇显性训练,认为显性训练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策略意识。显性训练的内容包括找出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讲明策略训练的目的或依据、示范策略、练习策略以及评估策略等方面。
学习策略目标是课程标准中的五个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环境下如何达成该目标是广大高中教师关心的课题。本研究将学习策略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不同的学习策略训练方式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两方面的影响,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有效地贯彻学习策略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不同的学习策略训练方式对高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何影响?
(2)不同的学习策略训练方式对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何影响?
2.研究对象
广州市从化六中高二年级两个班共98名学生和高一年级两个班共109名学生先后参加了本实验。实验前,我们对同一年级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高一学生英语成绩t=-.115(p>.05),自主学习能力t=-.263(p>.05);高二学生英语成绩t=1.002(p>.05),自主能力t=1.118(p>.05)。这说明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因此,同一年级的两个班被随机分为显性组和隐性组,分别实施显性策略训练和隐性策略训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任课教师相同,均使用人教版教材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3.实验材料
本实验使用的材料有:
(1)O'Brien(1990,转引自Reid,2002)的“学习渠道偏好问卷”以及O' Brien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给出的学习建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并根据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了解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材料一份。该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目标,了解自己的目标,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课外,自我评价,自我管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3)词汇、阅读和听力学习策略清单3份。清单根据学习策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而成,其中词汇策略10项,阅读策略16项,听力策略23项,给出每项策略的名称、定义和相应的例子。
(4)Vandergrift(1999,转引自苏远连,2002)开发的“听力学习策略自我评估清单”,涵盖听力过程(即听前、听时和听后)中可用的相关策略。
(5)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问卷根据庞维国(2003)的“自陈式自主学习量表”,结合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及高中英语教学实际设计而成,共由40道题目组成,包括7个维度:学习动机(4题)、学习方法(9题)、学习内容(5题)、学习时间(4题)、学习过程(9题)、学习结果(5题)和学习环境(4题)。每道题目描述一种学习情境,让被试结合自己的情况作答。题目采用5级计分制:从“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到“总是这样”,依次记1~5分。
4.实验过程
我们将策略训练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对显性组和隐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前者接受显性训练,后者接受隐性训练。
显性组的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1)策略训练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渠道偏好问卷调查,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发放相应的学习建议,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2)发放“了解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预先了解自己在课上和课外的责任。
(3)发放分别列有词汇、阅读和听力学习策略的3份清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3份清单中选取重点策略(包括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根据显性训练的要求进行教学。
下面以“预测”策略为例,介绍每项策略的训练步骤。教学材料是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Module 5,Unit 1,Great Scientists。
步骤1:让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引导他们说出使用的策略。
让学生回答Pre-reading部分的两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olera?
步骤2:介绍新策略,给出名称,并讲明策略训练的目的或依据(即该策略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
教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策略叫预测。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是我们的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预测文章的内容可以激活我们大脑里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
步骤3:示范新策略。
教师:阅读前可根据标题、插图或Pre-reading的问题进行预测。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篇章结构或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预测。以读前预测为例,文章的标题与文章的内容关系密切,本单元的标题是Great Scientists,文章的标题是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结合课本上的有关John Snow的插图以及Pre-reading部分的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推测文章是关于科学家John Snow是如何战胜霍乱的。
步骤4:提供更多的练习,让学生把策略运用到新的任务中。
让学生根据Page 2的平面图给出的信息预测课文第3段的大意。
步骤5:为学生评价策略的有效性提供机会。
阅读后让学生思考:你觉得预测策略有效吗?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无效?
根据教学安排,所有学生每周周日至周四晚上进行20分钟的自主听力训练。我们给显性组发放包括听前、听时和听后的相关策略的自我评估清单,让学生做完练习后在清单上选择所使用的策略,每周填写两次。该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听力策略,加强对整个听力过程的元认知意识和监控。
我们也给隐性组发放了同样的听力、阅读和词汇学习策略清单作为学习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隐性组学生也有机会使用某些策略,但是教师不刻意讲解和示范。此外,隐性组学生没有参与学习渠道偏好问卷调查,也没有“了解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指引材料,无需填写听力学习策略检测清单。
5.数据收集与分析
策略训练结束后,教师利用晚自修时间对显性组和隐性组进行了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参与实验的所有学生参加该年级统一的英语考试,考试成绩由全年级的任课教师集体批改,作为后测成绩。我们先用Excel 2003统计显性组和隐性组自主学习能力7个维度的平均分、总体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分和英语成绩平均分,然后将数据输入SPS13.0,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个年级显性组和隐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两种训练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两个年级的显性组和隐性组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平均分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高二显性组的平均值为132.514,隐性组的平均值为132.674,p值为.969,即两组的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显性训练和隐性训练在对高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面没有区别。高一显性组的平均值为133.487,隐性组的平均值为123,220,p值为.012,即两组的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说明显性训练在提高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比隐性训练好。
那么,显性训练对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哪些维度产生了影响?
如表4所示,高一年级的显性组和隐性组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3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4;p=.010;p=.028)。从均值可以看出,显性组得分高于隐性组,说明显性训练在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三个维度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比隐性训练好。
2.两种训练方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两个年级的显性组和隐性组的学习成绩的总分均为150分(见表5)。
如表5所示,高一显性组的平均值为100.809,隐性组的平均值为101.380,p值为.844,即两组的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高二显性组的平均值为91.110,隐性组的平均值为91.404,p值为.922,即两组的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两种训练方式对两个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产生的效果方面没有区别。
3.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显性策略训练对提高高一学生的总体自主学习能力效果要比隐性训练好,但对高二学生却不然。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来,还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尚未定型;同时,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对该年级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点),因此训练效果明显。相对而言,高二学生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不易因外界的干预而轻易改变。课堂观察发现,高二绝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听课——做笔记、做习题——对答案”的学习模式。此外,他们已经进行了文理分科,高考的动机日益明确,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访谈中得知,显性组的部分学生对教师的额外干预(如要求他们填写问卷、听力检测单乃至向他们提供关于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建议)反应消极,觉得是浪费时间。因此,对高二年级学生实施显性策略训练,需先做通其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学习策略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本实验结果还显示,接受了显性训练的高一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3个维度上有了显著进步。学习内容维度由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2个次级维度构成,说明学生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恰当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维度由克服身心障碍和学习过程自我监控2个次级维度构成,说明学生能利用意志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或困难,并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之朝既定目标前进。
学习环境维度由营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社会性环境2个次级维度构成,说明学生能积极地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物质条件(如图书、资料、舒适的环境)和社会性条件(如他人帮助、学习榜样)。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显性训练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使他们对学习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了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营造学习环境的技巧,因此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高中教学课时数与教学内容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教师应认识到显性的策略训练尽管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但能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看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实验结果还显示,两种训练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方面没有差别,跟前人研究(如潘爱民,2006;王雪,2008;赵黎明,2005)普遍发现策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的结果不同。但是,这个结果并不能否定学习策略训练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显性组和隐性组均是实验组,即两组学生均接受了不同程度的策略训练,而未另设立控制组作对比研究,这可能是导致差异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另外,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要比原先设想的复杂得多(庞维国,2000)。正如社会认知学派所言,“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本质上是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先后经历观察、模仿、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四个阶段,因此它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干预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庞维国,2003)。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恐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我们的实验只持续了一个学期,将来的研究宜持续更长的时间,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虽然显性策略训练和隐性策略训练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但显性的策略训练方式比隐性方式更有助于提高高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应尽早采用显性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