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物理;感知经验;生活;课堂教学
引言
有效的教学应当遵循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应当秉承着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从知识的外壳逐层深入,逐步渗透深入知识的核心,才能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更多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追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感性知识经验的铺垫,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更有不少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脱离自己的实际生活,逐步使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丧失。事实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生的感知经验充实课堂教学,具有丰富且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感知经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生活感知经验有助于辅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
所谓感知经验,是基于学生对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感知,是来源于学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不同的感知器官积累的对事物的属性的认知,这些感知可以说是深刻直观的,对学生理解和识记事物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无论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感知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还是正确的判断,都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用,收集起学生对事物属性的破碎零散的感知属性,使之变得更加系统,破除学生在生活感知经验中的错误认知,利用学生生活中对事物的正确积极认知,为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理解更加深刻的知识网络。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感知经验的应用,能够辅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其引用能够起到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经验积累和应用的效果。
2.生活感知经验的应用促进学生兴趣逐步提升
在多数学生看来,物理知识乏味无趣,教师追求知识系统性的理念开展的知识传授方式,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经验学习时的感知体验。究其原因,教师追求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看作是盛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情感生成。在这一教学现状下,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兴趣消耗殆尽。而当教师收集学生的感知经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来时,学生会耳目一新,认识到物理课堂也可以如此多样、如此丰富,熟悉而陌生的知识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将会获得极为丰富的感知体验。在这生活感知经验有效应用于物理课堂的教学现状下,学生的兴趣必将逐步提升。
基于如上教学分析,将生活感知经验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极为丰富,对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乃至思维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将学生的感知经验加以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稳步提升。
二、高中物理课堂应用生活感知经验的有效措施
1.引入生活感知经验,开启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在认识科学事物时,最佳的方式应当是从熟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自己熟知的经验中打开缺口、建立切入点。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能让学生在认识熟知事物时,降低对知识的陌生感和为难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当教师引导学生从熟知的事物出发重新认识和学习规律时,学生也能建立对事物不同属性的认识,能在熟知的知识中重新审视,发现和自己的已知不同的点,在熟悉而陌生的知识探索中形成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对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此方式引入感知经验,作为学生系统物理知识学的铺垫。例如,在《重力势能》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便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图片:(1)水力发电站为什么要修很高的大坝?(2)工地工人在夯实路面时为什么要抬高起如此庞大且沉重的打夯机?(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如上实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生熟知的感知经验中,教师让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总结自己生活中对重力势能的应用,更为学生学习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计算重力做功多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应用生活感知模型,强化学生理解效果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庞大且系统,物理知识更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当教师展开教学工作时,不少学生因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知识而感到十分困难,其中关于分子运动、电和磁等知识都是如此,最佳的教学方式便是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熟知的物理模型,让学生在认识和学习该部分抽象知识时,有一定的直观的感知模型作为认知基础,让学生学习抽象物理知识也能有一定的“抓手”。例如,在《电源和电流》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电源的作用、电流、电压、电势差等概念并不能被学生直观感知,抽象的概念很难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把握电流的形成、电源的作用等重点问题。对此,为了强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展开教学:现有一个水池,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A、B之间用一个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水池A到水池B做定向移动,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一个瞬间的水流.怎样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呢?此时,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一个抽水的装置进行抽水,才能使之源源不断流动。在借助这一水流模型的认知中,学生逐步认识到:水池A中的水量要及时补充才行。可将B中的水及时抽到A中,保持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此后,教师再引入电流、电源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电源是使整个电路获得动力、使电流流动的原因。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十分直观、贴切地认识电流的形成,为后期学习电动势和电压等概念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利用生活感知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成效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应用环节,也只有当知识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时,才能发挥其价值。随着近年来的高考形式的不断改革,高中物理考察形式变得多样,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是高中物理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对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逐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通过生活感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灵活化。例如,在《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的教育中,为帮助学生认识重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哪里?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如何寻找?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如果不是,你能举出反例吗?如上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重心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重心的认识情况,摒除了学生心中的错误认知。
总结
生活感知经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且多样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感知经验以开启学生的求知欲、应用生活感知模型减弱学生的畏难心理、刘勇生活感知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措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美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J].名师在线,2019(36):18-19.
[2]陈华生,彭朝阳.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以“向心力”概念的建立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6):29-31+47.
[3]闫华枝.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0(03):33.
论文作者:李友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学生论文; 经验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