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精神的人文价值_雷锋精神论文

论雷锋精神的人文价值_雷锋精神论文

论雷锋精神的人本学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本论文,雷锋精神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3)04-0018-04

修改日期:2013-05-25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同志的精神。从那时起,雷锋精神成了中国亿万人民心目中的一面光辉的旗帜。50年来,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始终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所爱戴和敬仰。它甚至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感动和激励了世界。今天,雷锋精神正在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认同和实践,美国《时代周刊》称雷锋精神“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之所以能够历经时代变迁跨越种族界限,保持着长久的影响力和巨大的感召力,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和人生境界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本学价值。

人本学又称人本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和关系、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的地位和作用、人的理想和追求等问题的思想体系,它肯定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强调对人性、人伦、人的存在和价值的尊重及人的自由的实现。西方的人本学思想的先驱是古希腊的普罗太戈拉,他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首次使人成了宇宙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批判宗教对人的压抑基础上,建立起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之后,人本学成了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将作为人本学基础的人从只有抽象规定的感性存在,发展成了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性的人,并以对人的社会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强调表达了对人的科学理解,它为我们今天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雷锋精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本学的本质内涵,它是对人应该怎样活着、为谁活着、如何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及如何获得真正自由和幸福等人本学问题的现实回答。

一、雷锋精神是对人性光辉的充分展现

人的本性或本质问题,是人本学探讨的出发点。很多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对人类本性的理解。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大多从人自然的利己本性来理解人,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则将人界定为理性动物,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更从非理性主义立场理解人的本性,如尼采宣扬权力意志,弗洛伊德突出性欲本能的作用等。所有这些理论都试图证明人类本性的统一性,并对人的本性作了抽象的理解,将人的本性看作是与生俱来的和永恒不变的。在扬弃费尔巴哈对人性的本质论解释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将人理解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人,这为我们科学地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只有依靠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有“市场经济教父”之称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用“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肯定人类作为利己者追逐物质财富的正当性,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也表示,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自私,但在其本性中总是有一些原则能让他对其他人的福祉产生兴趣,虽然他从别人的福利中并不会得到任何具体的好处,但能够看到他人幸福就能为他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这表明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与“利他”也必须协调发展。没有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也无法得到实现和满足。虽然人都是个体存在物,但任何人都不是纯粹的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有个人的存在,如马克思所说,人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人与社会不可分割。“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3]虽然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私人利益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关键倒是在于: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4]人总是生活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因此,他需要通过为他人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能做出的成就也是有限的,只有为集体、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人的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

雷锋正是因为正确认识了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才实现了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升华。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主人翁的博大胸怀。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集体利益富裕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满足,如果没有集体的利益,哪还有什么个人利益呢?”[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6]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以克己奉公,顾全大局,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精神,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过程中,使自己短暂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人性光辉。

二、雷锋精神是对人的超越性品格的真实写照

在人本学看来,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物。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指出:“低于人的存在物,是拘囿于其感官知觉的世界之中的,它们易于感受现实的物理刺激并对之作出反应,但是它们不可能形成任何‘可能’事物的观念。……只有在人那里,在人这种派生的理智那里,可能性的问题才会发生。”[7]能够不局限于具体的感性存在而升华为精神行动、能够不局限于现实性而展望可能性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一大特征。

人的超越性首先体现在人具有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其最本质的一点就是强调个体要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追求一种精神的不朽和永恒。人的追求能否真正实现永恒和不朽,关键就是看他能不能为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人的超越性还体现在人不满足于现实的物质条件,而致力于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和探寻。赫舍尔(A.J.Herschel)指出“人如果放弃对意义的焦虑,他就不再成其为人”[8]。人要有物质生活,而构成其生活本质的则是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人类永恒命题的理解和思考。苏格拉底说过,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价值观就是人对人生不断探究的结果,它源于生活又对生活有指导作用,在人们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定向作用,能使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它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促使人历经锻炼和考验而奋力前行。作为社会存在物,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在他处理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而衡量其价值的大小的客观标准就是他对社会和集体的贡献。落实在具体实践中,人的超越性既体现为人能以高尚的理想作为行为指导,超越有限的物质功利;也表现在人能超越狭隘的私人感情,展现出对全人类的博爱。

雷锋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赤诚之心。他在日记中写道:“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9]雷锋精神代表了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积极思考,雷锋生前曾经反复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应该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指出,“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10]“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11]这就是雷锋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从点滴做起,自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的精神,他的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的行为,与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鲜明对照。雷锋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奉献和大爱,这正是人的超越精神的集中反映。这不仅体现在他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行动中,还体现在他“对待同志像夏天般温暖”和把爱给所有人的无私大爱之中。“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从雷锋众多广为人知的先进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雷锋。雷锋精神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蕴含着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是超越的人生境界的体现。

三、雷锋精神是对人的自由真谛的生动彰显

人生来就渴求自由,对自由的探索和对个人自由的捍卫构成了人本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自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从抽象意义说,自由就是指没有外部的障碍阻止我们实现自己的思想和意愿的状态。如洛克(John Locke)所指出的“离了思想,离了意欲,离了意志,就无所谓自由。”[12]自由的活动,是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实现某种可能性的活动。但是自由绝不意味着人可以任意妄为,因为人的意志和意愿的实现不仅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为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所制约。同时,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自由必然也是社会性的。社会不仅为人的自由创造了条件,而且会增进人的自由,人只有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个人自由,最低限度的自由在鲁滨逊的荒岛上也是难以获得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3]因此,自由作为按照自己的意愿所进行的自我价值选择活动,又是解决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自由与人的理想、人生观和世界观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对自我人生实现的一种终极追求。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自我实现“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14]自我实现体现为人的创造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而人的自我实现是一个与人的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它意味着人要高扬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实现和完善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和完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自由的实现过程应该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当他的个人选择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一致,并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时,他的自由和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5]雷锋的那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正是在解决了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进步关系基础上,对为人民服务核心价值的努力实践。雷锋生前就是通过做出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从而找到了自由的真谛与自由实现的途径。

四、雷锋精神是对人的幸福的完美诠释

人本学理论的最终归宿是人的幸福,幸福涉及到广泛的生活内容,中国古人有“福者,盈也”的说法,表达了幸福与满足、满意等感受的相关性。对于人生来说,幸福不是指某种暂时的、偶然的满足,而是对全部生活的总的评价。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呢?马克思主义人本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幸福的基本原则。

首先,人的幸福不只意味着物质欲望的满足,更是人的精神需要的实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而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表现于肉体或感官,更主要的是反映于精神,因为肉体的幸福是暂时的,只有精神上的幸福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功利主义哲学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对幸福进行质的分析时,也提出了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要比满足的猪幸福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吃、穿、住固然是真正人的机能,但是如果这种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之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可能是动物的机能。”[16]这些说法表明,真正的幸福不能只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中得到,幸福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应该是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密切相关的;人的幸福不在于消费,而在于创造,幸福的核心应该是人的价值目标和理想的实现。

其次,人的幸福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人有满足自身欲望的利己需要,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正当幸福。同时,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能在无私利他中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幸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如何获得幸福时指出:“世界广阔无垠,而我们自身的力量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所有的幸福都局限于自身的情形之内,那么不向生活索要更多的东西就是很困难的,而贪求的结果,一定会使你连应得的一份都落空。”[17]他强调,我们要想得到幸福,就“应极力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18]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需要通过为他人服务实现自己的幸福,同时,自己应尽可能地服务于他人。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崇高而纯粹的道德感,会由于感到自己是一个高尚的有价值的人,而感到幸福。

雷锋在日记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19]“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幸福的。”[20]“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21]这些话表达了雷锋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视自己投身的事业为个人价值归属,从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也正是他这种大公无私、甘愿奉献的行为才使雷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雷锋精神代表了一种人生追求、一种价值探问和一种德性实践,这既是个人的,也是普遍的,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灵需要,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普世价值追求的体现,这正是雷锋精神的人本学价值所在,也是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的原因。雷锋精神内涵着人性最精华的部分,反映了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和做人美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量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当今中国,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如何重新定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自我等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时代课题。雷锋精神中所具有的大爱、奉献、敬业等人本学内涵,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些人所缺失的,学习雷锋精神能够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价值选择和提升精神境界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标签:;  ;  ;  ;  ;  

论雷锋精神的人文价值_雷锋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