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10)与B组(n=12),A组应用肝素钠抗凝疗法,B组应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累积治疗时间为252 h,每次治疗时间为(6.24±3.21) h,B组累积治疗时间为467 h,每次治疗时间为(13.57±2.12) h,治疗期间A组3例出血加重,4例新发出血,B组1例出血加重,1例新发出血,给予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输注新鲜血浆,作相应处理,并发症方面,A组出血加重与新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B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
【引言】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是ICU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的顺利进行需要良好的抗凝技术作保障。肝素是当前最为广泛的抗凝剂[1],将其应用在高危出血风险或存在活动性出血的危重症中,肝素抗凝剂会加重出血,严重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基于此,本文就对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高出血风险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10)与B组(n=12),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A组中男7例,女3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7.21±2.8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创伤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颅内出血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脓毒症1例,B组中男6例,女6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5.24±2.07)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消化道出血2例,创伤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颅内出血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4例,脓毒症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均采用CVVH治疗模式,滤器限一次使用,血流量150-200 ml/min,置换液速度根据病情决定,置换液速度范围一般控制在 2000-4000 ml/h,连续8-12h ,血路管与滤器使用前用肝素盐水预充、浸泡。
A组应用肝素钠抗凝疗法,肝素初始剂量为0.5-1mg/kg,追加肝素0.05-0.1mg/(kg·h),同时,静脉段予以患者鱼精蛋白。上机后每4h监测2次ACT,并调整肝素用量,使其维持在120-160s。将3000毫升生理盐水+1000毫升灭菌注射用水+100毫升5%葡萄糖溶液+30毫升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4毫升浓度为10%的氯化钾+浓度为10%的3毫升硫酸镁,按照2000毫升/h给予患者治疗,根据电解质的结果,对A液中的离子浓度进行调整。B液:250毫升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按照125毫升/h,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从管道进行输注,根据血气中碳酸氢根的浓度对输注的速度进行调整。
B组应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用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抗凝剂8g/200ml,输入的速度为200ml/h,同时静脉端输注浓度为10%的欧讨糖酸钙,输入速度为23ml/h,上机后每4h监测2次ACT,并调整局部枸橼酸钠与葡萄糖酸钙的输注速度,置换溶液配方:3000ml生理盐水+1000ml灭菌注射用水+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14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浓度为10%的硫酸镁,根据血气、电解质等结果对配方中的各离子浓度进行调整,必要时补充碳酸氢钠溶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累积治疗时间与预计治疗时间等计数资料用率(%)等形式显示,数据用卡方检验,每次治疗时间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分析
A组累积治疗时间为252小时,每次治疗时间为(6.24±3.21)小时,B组累积治疗时间为467小时,每次治疗时间为(13.57±2.12)小时,详情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治疗期间A组有3例次出现出血加重情况,4例次出现新发出血,B组1例次出现出血加重情况,1例次出现新发出血,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输注新鲜血浆,作血凝酶等处理,A组出血加重与新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B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296,p<0.05)。
3.结果
CBP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前提是抗凝技术的应用情况,对于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来说,进行血液净化时,抗凝与止血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2],为此,对于上述患者来说,选择一种在体外发挥抗凝作用的抗凝技术十分重要。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能够有效阻断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在血液净化的静脉端输注等量的钙离子,用来维持患者体内的游离Ca2+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3]。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A组每次治疗时间为(6.24±3.21) h,B组每次治疗时间为(13.57±2.12) h,治疗期间A组3例出血加重,4例新发出血,B组1例出血加重,1例新发出血,A组出血加重与新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B组,组间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CBP过程中的抗凝效果显著,此种方法也是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较为理想的体外抗凝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尚平,欧好,彭玥等.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12):1334-1339.
[2]余姚凤,张立群,干朝晖等.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8):939-942.
[3]陈春艳,胡岗,梅喜平, 等.不同抗凝技术对CRRT滤器使用时间的观察[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50-52.
论文作者:王秀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患者论文; 枸橼论文; 浓度论文; 血液论文; 时间为论文; 局部论文; 技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