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机构预算的科学编制_科学论文

国家审计机构预算的科学编制_科学论文

科学编制国家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费论文,预算论文,机关论文,科学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包括《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的经费已作出了规定,但涉及人员编制问题、经费保障范围、科学的公用支出定额等问题,在目前的财政预算中,并没有权威的解释,更缺乏现实操作性。要实现《公务员法》提出的按劳分配的原则,势必会更困难。为此,应在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的前提下,科学编制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即审计机关经费应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1.完善财政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应按审计部门实际人员情况予以全额解决,公用经费定额应合理保障审计部门基本开门办公;项目支出预算可参照审计年度工作区分业务项目预算、硬件购置、会议经费、委托审计费等。

2.完善部门预算编报、审批工作。审计机关报送部门预算草案时应在科学安排审计计划基础上认真编制;财政部门应结合当年财政预算总规模,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如数安排预算,并合理安排和监督预算执行;各级人大、政府应从关心和支持审计事业发展角度,对预算进行审批,并对审计机关经费保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强化审计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审计公信力。建立经费保障制度,不是说审计机关有特权,而是基于审计机关负有监督预算执行的重要职责和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审计系统应强化系统内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严格监督。在如数保证审计机关经费的情况下,由本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财政部门和上级审计机关切实加强对审计机关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的同时,应力求以相对最小的审计成本去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

1.实现审计系统的资源整合。一是应整合人力资源。审计机关应从内部着手,实现相对的分专业内部机构设置,绝对的项目组长负责制,审计人员实现动态调配;其次上下级审计机关人员交流,以此带动审计新思维、新方法的及进传播;另外借助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拓展审计视野,扩大审计覆盖面,缩短审计周期。二应整合信息资源,实行审计公告制度,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审计。三是整合技术资源。"金审"工程是审计技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手段,但其前期项目投资是一些基层审计机关无法承受的,整合技术资源,应按照系统内最经济的配置方式实现审计技术更新。

2.增强审计执法成本意识。在审计规模一定的前提下,科学计划管理,优化审计组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势必有利于审计绝对成本的降低。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开展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提高审计对财政资金的节约程度,加强制度建设,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作用的发挥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相对成本。

3.搞好审计执法的成本的控制的基础上控制可变成本。应在搞好审计执法的固定成本控制。借助民间审计力量根据谁委托谁负担的原则按市场规律付费,属市场调剂范畴。此类审计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由当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财政投资大小决定,发生费用属变动成本,应按审计调整数的3%~8%比例付费。该方式对财政资金节约短期、长期效益都是明显的。因为,它既避免财政建设资金损失,又减少因冗员的存在带来的长期财政负担。在此环节中,国家审计人员所担负的主要责任是协调审计项目的开展,并监督审计质量。

标签:;  ;  ;  ;  ;  ;  

国家审计机构预算的科学编制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