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璐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22
【摘要】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教师要善于将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存在以下问题:感到枯燥、无趣、土气、注意力无法集中。本文以《水乡船歌》为例,以新课程理念为标尺,分析音乐教学过程的策略及实践操作的方法。运用情境贯穿、走近水乡之旅,引导学生聆听器乐曲,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韵律美。
【关键词】民族器乐曲;多元策略;水乡船歌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048-01
“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是达尔克罗兹对与音乐欣赏重要性的陈述。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西洋乐的了解,民族音乐常常让人感受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很难直接的感受到民乐的韵味。
由于笔者是民乐的学习者、教育者和演奏者,同样对于民族器乐曲非常热爱,也了解音乐欣赏课堂中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于竹笛相对有一定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多元策略引导学生细致的聆听民族器乐曲,感受乐曲独特之处,并且细致的分析乐曲音乐性、旋律性、色彩性特点,《水乡船歌》是一首蒋国基创作的描写江南春日风光而得名的乐曲,具有鱼米之乡典型的音乐特点。全曲描述了江南之景——波光粼粼,秀丽如画;江南之人——辛勤劳作,欢声笑语;江南之春——蓬勃兴旺,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笔者以民族器乐欣赏作品《水乡船歌》为例,关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参与多元体验实施多元策略: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于乐曲整体意境的把握,让学生仿佛置身乐曲画面中,体会乐曲情绪情感氛围和特点。欣赏课教学,有了情境的创设更具表现力和想象力。
一、诗歌与乐曲结合、感受悠扬旋律
课堂中教师演绎江南人民自我介绍,通过模仿吴言侬语江南小调划船动作入场,表情自豪,热情的欢迎学生到来,带领学生课前律动,感受水乡人民坐在小船上摇晃轻盈的感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江南水乡。
引子段自由散漫,诗情画意正如一副多彩静谧的水墨画,在磨课过程中,学生提到这段旋律让他想到了语文课本中白居易笔下的诗词《忆江南》,灵机一动原来诗配乐的组合关注了学科综合,让课堂气氛更加符合乐曲江南音乐风格,于是设计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背诵《忆江南》,附上起手抬头等最能抒发情怀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引子自由舒畅、闲适宁静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有韵律肢体动作、表现划船荡漾
慢板乐曲仿佛划着小船荡漾在江面,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看!远处热情的船夫来欢迎我们了,让我们坐上小船和他一同欣赏两岸的风景吧!我引导孩子通过两种律动方式表现本段:一是一下左边、一下右边的滑行方式,仿佛手持竹竿并往下用力撑住,缓缓前行。二是坐在小船上两边船桨一同向前伸入水面又一同向后滑动。两种律动方式共同特点是四拍一动,同样按照谱例是一小节一动的方式前行。缓慢的氛围好像带领学生进入了富有歌唱性,仿佛划着小船缓缓前行的画面。同时伴随前后的身体律动,双腿也在膝盖弯曲和伸直的带动下与手臂伸展方向相同的往前和往后弹动。有了身体四肢动作表现,让乐曲聆听更具有代入感,仿佛置身平静的湖面,泛舟前行。
三、想象与律动结合、表现丰收喜悦
快板段落表现丰收,本段划分了好几种竹笛的演奏技巧,但具体细分却有一定难度,不符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律动表现江南人民丰收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收割”“撒网”“收网”“跳跃的鱼儿”都可以用身体律动来表现。收割:2拍子音乐,第一个强拍手握稻谷,第二个强拍模仿镰刀割稻谷,卖力的劳动情境,仿佛真的走进了金黄的稻田、感受丰收的乐趣。撒网:四个切分音表现撒网的张力,第一拍弱拍先给一个缓冲的预示,强拍时双手打开表现撒网动作,让撒网动作更加生动有趣。跳跃的鱼儿:双手合拢或者指尖灵动结合小臂左右摆动表现鱼儿活蹦乱跳、鱼跃龙门的姿态。收网:快速连贯的一个短乐句,刚好可以设计一个从前到后表现收网的动作,同时也是快板的最后一个乐句,乐段终止的感觉。
四、小船乐句传递、感受旋律再现
再现段落,教师创设满载而归的情景,承载着丰收的渔船顺流而下,船夫划着小船回家了,本段虽然是A’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强拍传递小船的形式,让学生围成四个圈,强拍后从左往右饶过头顶画一个大的弧线,并且伴随腿部膝盖的弹动,表现小船在水波荡漾的小溪里缓缓前进,仿佛人民在合作交流中分享丰收成果。
当这些情景创设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课堂中后,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割的动甚至不仅限于眼前的稻谷,而是扩张到左右更宽的范围进行收割,伴随旋律节奏的律动,真切的感受到孩子们内心和表情都充满着丰收幸福的喜悦,这就是情境代入让学生对于乐曲表现的场景有了更近距离的体验形式。
中国民族器乐欣赏的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创新正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目标与导向,让我们积极践行弘扬民族音乐通过多元策略,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于民族器乐曲学习的热情,持之以恒的探索交流分享,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器乐的奇妙,继而为实现民族民间音乐大发展大繁荣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琵琶进课堂_民族器乐曲_草原放牧_欣赏教学设计[J].文教资料 2017年31期 126-127.
[2]柴森.民族之乐启迪民族之情_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民族音乐的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2018.10. 9-10.
[3]黄司祺.竹笛名曲_水乡船歌_的结构和表现技巧[J]民族音乐.2012.3.
[4]余雷.水乡船歌的诗意启蒙——金曾豪乡村题材少年小说解报[N]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3月.
论文作者:蓝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器乐曲论文; 学生论文; 民族论文; 乐曲论文; 水乡论文; 江南论文; 音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