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俊丽1 张小倩2 高秋(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 中医科 1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我科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1]。随着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l0年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现抽选我科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3±1.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急性期康复护理

(1)为救治工作进行必要的护理处置,保证临床救治工作有序进行。及时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开通静脉通道等。

(2)预防感染和皮肤压疮:①患者常因病情较重或昏迷而限制其活动,护理时应注意对有神志不清、感觉障碍、昏迷的患者每2h翻身一次;而无神志不清、无感觉障碍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对有自主活动和感觉功能正常的患者应嘱其自己掌握翻身和间隔的时间。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可结合轻拍背部,进行体位排痰,不能自行排痰者应及时应用吸引器吸痰[2]。③保持床铺平整,皮肤清洁干燥。有尿失禁者,早期可行留置导尿,逐步改用间歇排尿,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主膀胱;对大便失禁者亦应加强护理,注意及时清理;保证营养和水的供应,以促进患者恢复。

1.2.2软瘫期康复护理

(1)良姿位摆放:是早期抗痉挛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姿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2)被动活动:如病情较稳定,在病后第3~4周起患肢所有的关节都应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每日2~3次,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3)按摩:对患肢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同时又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推摩,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4)主动活动:软瘫期的所有主动训练都是在床上进行的。主要原则是利用躯干肌的活动以及各种手段,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恢复。尽早使患者学会向两侧翻身,以免长期固定于一种姿势,出现继发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①双侧桥式运动: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足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臀抬离床面。如患髋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时,则帮助将患膝稳定。②单侧桥式运动:当患者能完成双侧桥式动作后,可让患者伸展健腿,患腿完成屈膝、伸髋、抬臀的动作。③动态桥式运动:为了获得下肢内收、外展的控制能力,患者仰卧屈膝,双足踏住床面,双膝平行并拢,健腿保持不动,患腿做交替的幅度较小的内收和外展动作,并学会控制动作的幅度和速 度。然后患腿保持中立位,健腿做内收、外展练习[3]。

1.2.3痉挛期康复护理

(1)抗痉挛训练:①卧位抗痉挛训练:采用Bobath式握手上举上肢,使患侧肩胛骨向前,患肘伸直。仰卧位时双腿屈曲,Bobath式握手抱住双膝,将头抬起,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②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带:患者仰卧,以Bobath式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上举,伸直和加压患臂。可帮助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可预防肩痛和肩关节挛缩。③下肢控制能力训练:卧床期间进行下肢训练可以改善下肢控制能力,为以后行走训练做准备。

(2)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尽早让患者坐起,能防止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开阔视野,减少不良情绪。坐位耐力训练:对部分长期卧床患者为避免其突然坐起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首先应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约30°)开始,如患者能坚持30 min并且无明显体位性低血压,则可逐渐增大角度(45°、60°、90°)、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患者能在90°坐位坐30 min,则可进行从床边坐起训练[4]。

1.2.4恢复期康复护理和训练

(1)平衡训练:静态平衡为一级平衡;自动动态平衡为二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为三级平衡。平衡训练包括左右和前后平衡训练。一般静态平衡完成后,进行自动动态平衡训练,即要求患者的躯干能做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不同摆幅的摆动运动。最后进行他动动态平衡训练,即在他人一定的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平衡。①坐位左右平衡训练:让患者取坐位,护士坐于其患侧,一手放在患者腋下,一手放在其健侧腰部,嘱其头部保持正直,将重心移向患侧,再逐渐将重心移向健侧,反复进行。②坐位前后平衡训练:患者在护士的协助下身体向前或后倾斜,然后慢慢恢复中立位,反复训练。③坐到站起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双手交叉,让患者屈髋、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双腿,然后做抬臀站起动作。患者负重能力加强后,可让患者独立做双手交叉、屈髋、身体前倾,然后自行站立。④站立平衡训练:完成坐到站起动作后,可对患者依次进行扶站、平行杠内站立、独自站立以及单足交替站立的三级平衡训练。尤其要作好迈步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的重心转移的平衡训练。

(2)步行训练:学习平行杠内患腿向前迈步时,要求患者躯干伸直,用健手扶栏杆;重心移至健腿,膝关节轻度屈曲。护士扶住其骨盆,帮助患侧骨盆向前下方运动,防止患腿在迈步时外旋。当健腿向前迈步时,患者躯干伸直,健手扶栏杆,重心前移,护士站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放置于患腿膝部,防止患者健腿迈步时膝关节突然屈曲以及发生膝反张;另一手放置于患侧骨盆部,以防其后缩。健腿开始只迈至与患腿平齐位,随着患腿负重能力的提高,健腿可适当超过患腿。指导患者利用助行器和手杖等帮助练习。

(3)上下楼梯训练: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下楼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上楼时,健足先放在上级台阶,伸直健腿,把患腿提到同一台阶;下楼时,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5]。在进行训练前应给予充分的说明和示范,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步态逐渐稳定后,指导患者用双手扶楼梯栏杆独自上下楼梯。

(4)上肢控制能力训练:①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②肘的控制训练。③腕指伸展训练。

(5)改善手功能训练:患手反复进行放开、抓物和取物品训练。纠正错误运动模式。①作业性手功能训练。②手的精细动作训练:通过打字、拧螺丝等以及进行与日常生活动作有关的训练,加强和提高患者手的综合能力。③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早期即可开始,通过持之以恒的ADL训练,争取患者能自理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观察指标与结果

2.1康复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介入,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康复,一般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训练[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康复治疗显效率为50%,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11例,康复治疗显效率为32.1%,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71.4%,1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7.9%。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国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J].医学信息,2014,(13):622-623.

[2]金京.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

[3]海秀芬.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52.

[4]李小芳.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17,(8).

[5]喻芬.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7,(18).

[6]张军.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分析[J].现代养生,2015,(12).

论文作者:刘俊丽1 张小倩2 高秋(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俊丽1 张小倩2 高秋(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