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29日:“东风”2号试射成功的那一刻论文

1964年6月29日:“东风”2号试射成功的那一刻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东风”2号(DF-2)在酒泉发射场点火升空,准确按照运行轨道成功击中目标。这一天,既是中国导弹事业摆脱仿制、实现自主研发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国防工业在“两弹一星”精神鼓舞与带动下,取得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成就。

首先强调企业要实施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使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树立自己独特形象;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相互区别,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其次,4V营销理论要求产品或服务有更大的柔性,能够针对消费者具体需求进行组合。最后,4V营销理论更加重视产品或服务中无形要素,通过品牌、文化等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此前,在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1号成功试射,虽然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它打破了外国人说“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这也是“东风压倒西风”寓意之所在。

“东风”2号导弹全长20.9米,最大直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千米或1500千米(DF-2A)。可携带1500千克高爆弹头,或1枚1290千克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DF-2A)。

“东风”2号导弹试射成功两年后就开始装备部队,从而开启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东风”2号导弹试射成功还打响了“两弹一星”腾空的发令枪,仅仅3个多月后,第一颗原子弹就在大漠深处爆响;2年后,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3年后,氢弹空爆成功;不到6年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从20世纪50年代两弹起步,中国人仅仅用了16年时间,就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机遇,从一个国防科技极端落后的国家,一下子站到了战略武器的最前沿,与美、苏、英、法一起位列“核大国俱乐部”。

我国最初是将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称为“两弹一星”,后来改成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无论怎样称呼,导弹的地位都无可动摇。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成,它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导弹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钻至目的层后,取心钻具下入试验井,钻具到达井底后,循环泥浆,开始正常钻进取心。试验钻进2.0 m,钻压一直稳定在6 kN左右,泵压稳定在1.0 MPa左右,直至钻完一回次。钻进取心进尺2.0 m,采获岩心长度1.66 m,岩心采取率83%。为了减少偶然性,现场决定再进行两回次的试验,钻进取心过程一样,采获岩心长度分别为1.76 m与1.71 m,岩心采取率分别为88.0%与85.5%。现场获取的岩心样品如图6、7、8所示,取心钻具使用情况对比见表1。

从“东风”2号到“东风”5号,从“东风”11到“东风”41,再到高超声速的DF-ZF,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覆盖各种类型的弹道导弹,“东风家族”现已拥有一系列不同射程、不同战斗部、不同发射和部署方式的导弹成员,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强大的战略打击力量。(本刊记者)

【责任编辑】庞 云

ecph_pangyun@163.com

标签:;  

1964年6月29日:“东风”2号试射成功的那一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