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论文_刘强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论文_刘强

山东建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施工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水文地质勘察高度的重视,仔细的勘察,能够最大限度的认清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危害的发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笔者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危害性;对策

前言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的一系列活动中是一个极为重要却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即影响着岩土体工程的特性,又对建筑物的稳定与耐久性产生着影响。为保证勘查质量和勘查安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常需要对岩土的水文地质进行监测,以便更好了解地下水对建筑物和岩土层的构造从而找到快捷的防治措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条件。

一、水文地质所产生的危害性

水文地质引起的危害性问题通常体现在下面两方面:潜水位出现升降导致的危害和地下水位出现变化引发的岩土工程危害。若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升降将极易引发膨胀性岩土出现不均匀的胀缩变形现象,甚至导致地裂。同时若地下水位出现变化的次数过多或者变化幅度过大时,膨胀性岩土将发生往复性涨缩,并且一旦涨缩幅度过大,甚至将破坏建筑物,尤其是在建筑物较低或较轻时。而潜水位出现上升现象将会软化建筑物地基,增强土壤含水量,降低其强度,使其具有更强的压缩性,从而使建筑物出现沉降变形的几率大大增加;地基也会因此出现侧移现象或隆起现象,进而导致基础上浮,降低建筑物稳固性。而潜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为原因,所导致的自然灾害也很多,在此就不做赘述了。因此,因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产生安全的影响作用很大。

二、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不断的,对其变化规律地质勘察人员需要切实掌握,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无非是天然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超过某一个范围的时候,岩土工程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建筑工程中如何避免地下水对岩土工程产生影响是所有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有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水的类型、含水层等。地质勘查中对水文地质加强研究可以提高工程地质的勘察质量,要对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查明,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遭到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准备好相应的水文地质资料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最大程度的减小地下水对整体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为了确保工程地质勘察的中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要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地下水可能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危害,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赋存与变化规律,同时分析预测人为活动将会给地下水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受到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地下水位要区别进行对待,以免对建筑物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地质勘查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

1、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问题

天然状况下,地下水所具有的水动压力并不会对工程产生较大作用,通常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危害。但其若加入人为作用,就可能对地下水产生较大的动力,打破自然的平衡环境,有些移动水所具有的较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岩土工程受到损害,如:流砂、管涌及基坑突涌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位上升引发的各种问题

引发水位上升的诱因很多,但地质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含水层结构和总体岩性状,而水文气象类因素主要有降水量、温度等,人为因素则主要有灌溉和施工等,有时导致水位上升的因素则包含其中几种。水位上升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很多,如:土壤出现沼泽化和盐渍化问题,建筑物加快被岩土和地下水腐蚀的速度;斜坡与河岸等出现岩土体滑移、崩塌等重大地质灾害;有些非常特殊的岩土体结构会因遭到破坏而强度减少、软化,导致粉细砂和粉土发生饱和、液化、流砂及管涌等各种问题;地下洞室被倒灌、地基上浮及建筑物稳固性减弱。

3、水位下降导致的一些问题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是人为因素,如因为生活和生产对地下水进行大量抽取、矿业进行矿床疏干、上游修筑堤坝或水库拦截下游水等。而地下水位一旦出现大幅度下降,地面将出现开裂、沉降,甚至塌陷等问题,而地下水则会出现枯竭、水质恶化等各种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岩土体与相关建筑物失稳,并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四、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对策

1、提高水文地质勘查人员的素养

针对我国现阶段地质勘查人员素养不高的问题,国家和相关企业必须提高对地质勘查人员技术的重视程度,首先,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考核成功的人员才能上岗;其次,相关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勘查技能和综合素养,提高水文地质勘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对水文地质勘查人员进行合理调度和有效管理。此外,相关单位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向施工人员说明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行保障,进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2、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

为测取岩体中的真实地下水位,进而找出透水带,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钻孔中进行水位测量。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钻进方法,设计好每天的钻进工作量,开钻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钻进量为一段。每天钻进结束后,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测量水位,即可查明该段是否含水。若上部地层均不含水,则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若上部已有含水层(如第四系含水层),则需将测量段密封起来,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测量该段是否有水及水压大小以确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况。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无水,总体来说,由于岩体中渗透的裂隙性,钻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区段有水(一般在断层、密集节理带产出部位)。这样,通过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含水段与不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确定出地层的含水部位(裂隙带)与不含水部位(与水文地质中的找水勘探类似)。以此资料作为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要准确可靠得多。含水带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含水带的分布特点,用裂隙渗透的原理,来确定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要根据岩土工程的基础设计和具体施工情况,探究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析的问题。其次,要重点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各种危害性影响,并针对可能出现的裂缝,坍塌等质量隐患,准备防治方案。最后,通过做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预测在工程施工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五、结束语

近年来,工程地质勘查发展的速度较快,其作用性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对建筑物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地质勘查时,做好水文地质工作的勘查,不仅能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这将对地质勘查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行行.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 门窗, 2018.

[2]郝文霞.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4):245-246.

[3]张志强, 冯学远.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危害性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8(3): 181-182.

论文作者:刘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论文_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