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爱军 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 264300
教育的基石是情感,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情感,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情感,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情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这不仅违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客观规律,还限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潜能展现和能力发展的广度及深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情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笔者在此谈一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好的言行会对学生起激励示范的作用。一名教学方法好、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诚实守信的教师,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刻保持一颗对工作、学生充满爱的心,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某位老师在讲解长方体棱长计算时,每次都在强调要“乘四”,结果让一位同学计算时,这个学生还是忘了“乘四”,由于这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看到这个学生的计算就笑话他,“真笨”“老师都说了多少遍了”,这时,这位老师制止了嘲笑他的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让这位同学数了一遍说:“再算算,老师相信你很聪明。”这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重新做对了那道题。老师让全班学生给这位学生鼓掌,以表鼓励。嘲笑这位学生的那些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这位老师用自身不歧视差生的优秀品质引导了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的品格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无疑是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平等,享受到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达到了预想中的效果。
二、创新利用教材
在教学中要创新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分苹果的情境:小明现在有十个苹果,要分给弟弟和妹妹,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为什么那么分?有位学生回答:“弟弟、妹妹一个人各五个,这样比较公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说:“给弟弟四个,给妹妹六个,因为妹妹比弟弟爱吃苹果。”还有的说:“给弟弟四个,给妹妹四个,给自己留两个,因为自己年龄比他们两个大,应该让着他们。”老师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了10的分成,同时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该像这位教师一样,要多去发现潜在的情感教育内容,认真地钻研教材,灵活地、有创新地使用教材,积极地把情感教育融入数学知识教育中,让学生不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思路,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数学素养。
三、注重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从哲学上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从教学上讲,实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比一比、画一画、算一算、量一量等需要动手、动口、动脑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活动,基本上可以达到开启学生智力和让学生明白道理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生动形象的感知,才能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做到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在抓住这一点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脑思考、观察、讨论、探究出学习的门道,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主人翁身份,还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热爱之情,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更好地融为一体。
四、鼓励性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不论这种闪光点是哪一方面的,都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产生自信心,慢慢地,这种自信就会延伸到学习方面,学生自然会努力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曾经有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发言,每次发言都很胆怯、害怕自己出丑,但是这个学生每次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准确率都很高。老师发现了这个学生的闪光点,每次这个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慢慢地,这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越来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试想,如果当时这个老师没有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一直处于低谷,有想法也不敢表达,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提高,同时在个性方面可能会更加孤僻、忧郁,将会对这位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在这里强调的鼓励性评价是适度的、公平的,不是无节制的、徇私舞弊的。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客观事实,二者并不矛盾。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面对问题不回避,坚持事实。从而引导学生成为能细辨真伪,全面、客观地评价事物的人,做什么事都能实事求是。
论文作者:席爱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学论文; 弟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