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应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应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需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财政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学理论建设,至少应致力于解决好以下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定位”问题

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单一的计划经济配置方式下,财政的主动调节功能、宏观调控功能的确是十分有限的。正因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财政政策这个“变量”,在计划经济中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在财政学教科书里都很难找到它的踪影。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作用和方式,同过去相比有了极大的区别,计划配置的范围和力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因而对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功用,就必然要进行新的理论概括,而不宜沿用过去的一套来说明问题了。既然邓小平理论已经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了全新的阐释与概括,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国家财政在新时期的重新“定位”,当然就是在所必然的了。

二、资源配置模式转变后的市场配置、 政府配置和财政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在充分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配置如何定位?配置的范围和程度如何把握?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配置方式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变化?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为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政府配置、财政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与正确处理?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这三者关系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何共性与区别?如何理解与界定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公平与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过去传统的财政理论研究中极少涉猎,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问题显然又是必须予以重视和回答的。

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或公共财政学,往往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或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着手,而引出政府配置的必要性,以及公共财政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如其有合理的内核,如何借鉴?如其无合理的成分,我们的理论分析基点又应置于何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职能问题

过去的财政学,大多把社会主义的财政职能扼要概括为分配、调节和监督三职能。现代西方财政学则大多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再分配)和稳定职能。近来我国有的学者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运行特点,又把财政职能概括为资源和国有产权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职能。

实际上,这种理论概括或表述上的区别并不特别重要,其关键在于是否反映了既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源配置和政府活动方式,对国家财政提出的本质要求,以及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有效运行的适应程度。无论如何,与过去在计划经济框架下所形成的认识相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对国家的财政职能加以重新定位,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理论概括。

四、 对新时期财政分配和再分配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问题

在我国既有的财政理论文献中,往往对财政分配,特别是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问题较为重视,而对财政的再分配功能研究不够。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背景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基于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目标的实现,以及为各类经济和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客观需要来看,同其它的分配形式相比,如与根据财产占有关系(利润等)、根据生产要素(工资、利息、地租等)所形成的分配形式相比,财政的再分配功能和作用,不仅是其它的分配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其参与分配的程度、数量和作用也呈现出与年俱增、不断扩展之势。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用于转移性支出,特别是社会保障支出数量及其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正是有鉴于此,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人数的增加,失业问题的日益显现,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日高等等,对新时期财政分配特别是再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政策运用,就必将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自不待言,这当然也是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及其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

邓小平理论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理论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如何对新时期财政体制的内涵和外延、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税权划分、分级预算体制的建立和预算组织原则的确定、政府间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如何建立起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制度等问题,就不仅是解决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而且更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困难和突出的财政矛盾的客观需要。从财政体制改革来看,自1994年开始的财税体制大改革,至今已初步奠定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税收体制基本框架,无须再去另觅他途。然而,另一方面,不容讳言的是,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又是在较为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各级政府的职能转换尚未完全到位,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不是十分明确,因而税权划分亦缺乏可靠依据,故采取了不少改革的过渡性办法等情况下进行的。正因如此,进一步深化对财政体制理论的研究,加强对深化改革的理论指导,就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既是理论建设,更是改革实践的需要。

六、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支出问题

在财政学的结构中,我们对收入研究得相对较多,支出的研究则明显薄弱,支出的分类十分单调,财政支出效应的研究很少有人问津,投入—产出或成本—效益分析也鲜为人见。而反映在财政预算的具体工作上,则是长期实行简单的收支统算帐,即简单的单式预算模式。这种“一锅煮”的做法,无疑给支出分类或分项核算、支出效果的评价,造成了难以逾越的现实困难及基础性障碍。因此,如何把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把聚财同用财和生财,把“以收定支”和一定条件下的“以支定收”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财政约束、成本—效益分析(比较)的相关研究,就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财政困难、促进长期财政平衡之必须。在这方面,西方财政学对财政支出所作的大量研究,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手段与方法,是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借鉴的。

七、税收的经济效应问题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不仅早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越来越受到政府乃至百姓的普遍关注,而且其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收入状况,对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对社会的科技进步,对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实现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调控作用。

正是有鉴于此,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税收理论,就必须要经历一番从一般理论认识、地位作用界说,直到诸多税收经济调节手段运用的彻底改造。其中,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经济效应理论,诸如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宏观税负、微观税负、地区税负、不同社会群体税负,到底如何把握、确定与调整?税收调节与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消费结构优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如何处理?税收优惠(税收支出)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掌握与变化?税收政策和税收手段的运用,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和抉择?如此等等,显然都是新时期有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和丰富我国税收理论的迫切需要。

八、税制改革及其结构优化问题

如何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资源配置模式转换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与此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制结构的适时调整与优化,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比如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就开始探讨的税制优化原则问题,至今仍无放之各国而皆灵的准确答案。故而适合中国国情的税制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来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解决。外国的理论和实践,当然是一种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1994年的税制改革,无疑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也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制基本框架。但是,随着改革与发展的加速,新税制又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税制结构仍不尽合理,调节的力度和方向也有欠缺。诸如非公有制经济的税负偏低;预算外收入大量侵蚀税基;增值税的类型选择和计征范围有待改进;资源税的涉猎范围需加以扩展,其税收的归属划分要加以调整;有些新税种(如遗产税、赠与税、证券交易税等)需尽快出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需尽快统一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也是一个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学习与借鉴密切结合的过程。

九、现代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问题

任何优良的税制都要靠征收管理来体现,再严密周全的税制如疏于管理也必将流于形式。因此,对税收征管理论和手段运用的研究,就是现代税收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过去较少涉及、偏于疏漏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补上这一课,乃是我国现代财税理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税务稽查既是强化税务征管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提高征管效率的有力保证。正因如此,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税务机关中,税务稽查或税务审计都是其中的主要机构。特别是在中下级税务机构中,稽查工作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比如在美国的国税系统里,税务稽查就包括稽查程序规范处、稽查协调处、稽查支持系统处、稽查计划调研处、举报管理处、自动稽查系统项目处等六个主要工作部门。从人员上看,美国联邦税务局系统现有税务人员约11万多人,其中的税务稽查人员就有4万之多,占总数的35%左右。在美国的税史上, 特别是自从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税务工作以来,从上到下就普遍加强了税务稽查的力度和力量,因为这是强化税收征管的一种客观需要。由此可见,加强对税务稽查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研究,也是现代财税理论建设的必要内容。

十、国债理论及政府融资问题

诸如在适度国债规模的判断及其衡量指标;国债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利率形成机制;国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可以说都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探索解决。此外,对政府其他融资政策的运用,融资方式、手段和融资渠道的选择等,显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理论建设所不能回避的。

十一、财政管理及财政监督问题

财政管理、财政约束和监督,一直是我国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中极度忽视的问题,也是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损失浪费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切实加强新时期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的理论和对策研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九五”期间直至下个世纪的一段时间里,要实现振兴财政的奋斗目标,关键之点在于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途径,使我国的财政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改革、职能和管理这三者关系中,作为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财政主体管理权限、确立各级财政预算组织原则为核心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无疑是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基础性(体制)条件;各级财政职能的科学、明晰划分和正确定位,则是履行政府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基本依据;而财政管理则可以说是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几乎覆盖所有财政领域和财政过程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不仅决定着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最终成效,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效应和财政职能的发挥。正是有鉴于此,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实现振兴财政这个战略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和运行机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而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十二、财政政策和财政宏观调控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则是国家赖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国家的调控方针、奖限意图,往往都是通过两大政策的调整变动来加以体现和贯彻的。特别是在诸如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调控等方面,财政政策的功能就是极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一个带规律性的现象是,越是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度里,财政政策及其所具有的宏观调控功用,就往往越是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水平也就相应较高。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日益凸现,对财政政策的研究,就必将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十三、财政效果问题

财政效果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1982年才在我国经济理论界被正式提出。此后,关于财政效果的研讨在我国逐步展开,相关的著述日渐增多,“财政效果”这一概念也被理论界和政府的实际工作部门所广泛接受与采用。对财政效果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加强对财政效果的应用性研究,是中外财政学家的一项共同任务。

十四、财政安全与财政风险问题

在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机制作用所引发的各种矛盾日渐尖锐和突出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自身的安全,及其对整个国家安全产生的基础性影响,就更是一个越来越被各国政府和人们所逐渐认识与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当然也是现代财政理论应着力予以探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南美国家和亚洲的金融风暴,及其所造成的非同寻常的影响,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最新例证。

标签:;  ;  ;  ;  ;  ;  ;  ;  ;  

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应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