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贵州省纳雍县化作中学 5533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158-01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惟有实践,才有创新;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用好用活教材,重视动手操作,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造就一大批实践型的人才,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活教材实例,培养实践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材中的实例、习题、阅读材料等来体现并完成的。因此,用好用活教材中的实例,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意识。
1、用活教材中的引例,激发学生实践意识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里所强调的是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公理、性质和规律等通过实际例子导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到结论。
2、用活教材中的习题,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实践证明,练习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给教师提供信心反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等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后,为使学生巩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和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课堂练习中做好课后的练习和想一想。
3、用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虽然是选学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稍加注意,课堂上适时运用,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规的使用”时,可利用教材中“圆弧组成的图案”,让学生领略到用圆弧可以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圆规、直尺创作一副漂亮的图案。这样做,既不脱离所学知识,又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新课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立足课堂,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习题和“阅读材料”,逐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用之实践,从而将实践操作变为学好数学的自觉行动。
二、重视学具制作,培养实践精神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永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实践行为和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更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因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学具,不仅能生动地学好数学,而且会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课前制作学具,培养主动实践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课前制作学具,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角、角度之前,布置学生制作时钟等等。这样,不仅为上课分析题意、引出概念、探索解题思路等突破难点、扫清障碍,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是通过动脑和动手的操作过程,思维得到了训练,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2、课堂制作学具,培养合作实践精神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的合作实践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3、课后制作学具,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有些问题只能利用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去思索、去实践、去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学生发明创造的故事,以激发创新的兴趣。
总之,通过学生自制学具和使用学具,使学生感到学习更为亲切、更为主动,在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增长智慧,又增长才干,实践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把数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知来源、明用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容易唤起学习数学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1、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把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科学态度。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哪些跟教学内容直接有关或间接相关的事物。
2、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实践活动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应积极让学生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眼光”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认知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活动,从而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抓住各种机遇,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人说过,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师不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须是属于社会的。这话道明了数学教育应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和应用的教育。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实践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数学实践不仅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其鲜活实例,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在数学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论文作者:马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实践能力论文; 教材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