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1)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病人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本院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本院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律失常;负面情绪;影响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90-01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1]。该疾病时间长并且易发作,患有心律失常的人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与生活,还会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心律失常患者十分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加大的不利影响。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就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为此,我院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基础护理与优质护理给予其,然后对这两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且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其他相关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且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55.5±22.5)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4-77岁之间,平均(55.5±21.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1.2方法
将基础护理实施于对照组,主要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
将优质护理实施于观察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环境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后,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态度,并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对医院进行熟悉,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通风,让病房的空气保持新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房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2]。减少每天探望病人的人数,使患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此外还可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让患者放松自己的心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健康教育:要不断的给患者普及心律失常相关的知识,将其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以及预防措施等视频或者宣传手册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手中,使得患者对心律失常有正确以充分的认识,慢慢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加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其看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偏执心理进行纠正,并消除其消极心理,并且还可以列举实例,让患者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安慰。并且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有效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要让患者一直沉浸在患病的困境中。还要对病患家属多多鼓励,加强对病患的交流,多关心病患。
1.3临床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况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检验为t,P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15 3.92),SDS评分为(41.87 7.84);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3.29 5.15),SDS评分为(58.65 4.37),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不良情绪、心理负性事件、心理应激事件等,发生机制是因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致心律失常的调节有特殊通道,并且自主神经支配失调、血小板激活、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脏发生不稳定[3]。并且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一些药物也会使得心律失常的病状加重,因此对患者进行更加有效、质量更高的护理。将优质护理实施于心律失常患者,加大对其健康教育的力度,并且在心理和环境上给予更多的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的接受治疗与护理。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银.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75-2876.
[2]魏丽颖. 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9):66-67.
[3]金秀梅.优质护理在改善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7):221-222.
论文作者:黄燕,张雪芹,张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负面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统计学论文; 情绪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