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骏杰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骏杰

南通园艺博览园(滨江公园)管理处 226000

摘要:我国水问题正在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等等水问题构成了一个难题系统,“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中,把植物作为建设的基本要素,突出了园林植物的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从园林植物景观角度出发,探讨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园林植物景观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围绕着水资源为主题的绿化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对水资源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功能。尤其在面对水害问题时候,海绵城市能够发挥较强的“弹性”功能,自我调节水资源的分布,合理分配水源。海绵城市工程是一个具有生命体征的生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建设工程,不具有周期性,海绵城市工程追求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简单为追求单一经济目标,其最终目的是综合的系统的调节和规划水资源。而海绵城市建设的水资源调节是依附景观植物为载体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园林景观植物的搭建,利用植物的特殊的生态功能并由植物构成独特景观。园林植物景观有着调节空气和调节水源的生态功能,园林植物与城市建设相互配置,使之形成特殊的生态体系,在城市中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护和修复城市水源、净化空气和土壤等作用。

2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 应用于连接破碎绿地,增加街头小型绿地

海绵城市建设中,利用园林植物景观的各种配置,把城市中分散的、破碎的城市景观绿地有效连接成片区,园林景观植物是实现水体和绿地相通的重要中间环节。景观植物成片化能够系统性地调整城市绿地结构,打破了破碎的、零散的绿地结构,实现了连组连片的绿色地块。成片化的绿色廊道对调节城市气候,保护植物多样性意义显著。如江苏的海绵城市建设典型中,绿地外围的绿色植被斑块整合入绿色廊道加以保护和连接,丰富了城市绿地的景观,小片区域的斑块也能发挥了绿色效用,并与城市的景观连接成为一体,从而在城市中心形成了优美的风景。

我们都知道,景观绿地是城市中的“绿肺”,实际的园林景观的应用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城市绿地的规模,传统中小型分散的绿地建设规划模式不适用海绵城市的发展,现代化的海绵城市要求增加街头小型绿地面积。街头小型绿地是一种下沉式的小规模绿地,它保障了每个分散规划的街区都被绿色植被覆盖。由于街道的分散性,街区绿地之间需要建立多个绿道进行连接。这种下沉式的绿地占据城市面积比重较小,因此在布局规划上具有着明显的灵活性,这是建设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但是建设街头小绿地必须做好规划,需要在建设规划前期测算绿地径流系数,连接的绿地的汇水分区,设计砾石沟、草沟、雨水花园、干池等景观,从而既达到城市的美观效应,也达到解决内涝、调节雨洪的生态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沉式的绿地尽量选择水陆长势都较为优秀的江南植物品种,在调节雨水上具有优势。

2.2应用于净化水质,保护及大力开发城市湿地景观

水基础生态体系与景观生态体系有效的融合和发挥作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园林景观植物在净化水质,处理污水上效果显著,过去传统的污水治理强调单一的计划和措施,仅仅追求污水处理目标化,忽视了净化水资源的根本意义,城市污水排入河流依然解决不了生态问题。园林景观建设多以多种植物的搭配为主,可以很好净化水资源。尤其是湿地,在防洪、水质净化、气候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由于园林景观植物的代谢功能和生长速度不尽相同,因此引入多样的景观植物可以从多方面保护湿地,从而进行有效的水资源净化。

水生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湿地,对雨水调节有着重要作用。雨水经过存蓄、净化之后有着巨大的价值。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要求因地制宜,加重城市的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比重,湿地公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因此,保护和规划建设好师弟公园绿地建设,对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及保护培育湿地植物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要深刻认知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绿洲的载体,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由此看来,健康科学的湿地植物系统,是湿地公园的生命载体,是湿地公园的生命线,做好湿地植物的种植和搭配尤其重要。

2.3 应用于完善绿色建筑,开发屋顶绿化

绿色建筑是在海绵城市常见的设计项目,绿色建筑起到的是系统化地解决建筑内雨水资源再利用问题。绿色建筑里的绿色屋顶绿是常见的、又具有现实意义和具有操作性的设计。在当前海绵城市的屋顶绿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绿化屋顶植物的选择关系到屋顶景观的设计,也关系着屋顶环境和地下蓄水调节设施的配套,因此,选择一套科学完善的植被种植搭配的景观设计方案尤为重要,考虑到屋顶绿化植物的生态性和美观性,选择生命力顽强、适应力强、抗高温、抗旱、抗风的植物,例如华东地区常见的小乔木、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此外,做好植被的搭配和养护,完善排水系统,植被的生态循环系统和水源利用系统相适应。

2.4 应用于建设生态型停车场

现代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汽车停车场占地面积总量激增。露天停车场的绿化引起了大众的思考和关注,提高停车场的绿化率是现实问题也是急切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停车场的绿化率提出了新的高度,停车场的绿化效果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用“井”字形的植草砖铺设停车场地面,停车位的中间空心部分使用草皮覆盖,能够在雨季调整雨水流向,雨水经过停车场内的草皮渗入地下,缩小了径流量,提高了停车场对雨水吸收速度。此外,停车场四周边界处种植低矮灌木,达到绿化、美观和显眼的功效。

2.5应用于净化空气,增加植物群落配置

利用景观植物的根茎的储水能力,有效地储存地下水,防止干旱天气水分的蒸发,减少热岛效应,另外,使用大量的乔灌木组成的植物生态系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空气质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净化了城市空气,当然,植物的品种不同,对空气的吸收速度和改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其生态效益比草坪高 4 倍,通过种植不同的景观植物提高净化空气的效率。

总之,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一项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并积极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使城市达到生态化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达到了最大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为此,上文在充分结合笔者研究及工作实践情况下就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包括连接破碎绿地,增加街头小型绿地、净化水质,保护及大力开发城市湿地景观、完善绿色建筑,开发屋顶绿化、建设生态型停车场以及净化空气,增加植物群落配置等措施,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马超群.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4):194-194.

[2]张静茹,秦华.试论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J].现代园艺,2016(21):84-85.

论文作者:李骏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