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女性文学中西缅问对的对话论文_金晶

缅甸女性文学中西缅问对的对话论文_金晶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650000

摘要

20世纪缅甸女性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它既是缅甸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又是缅甸近现代文学文学发展的一部分。而缅甸近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学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西缅文学的影响是双向作用。本文简要的对缅甸女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分析,以此再进一步分析缅甸近现代文学在文学概念、文学形式、创作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缅甸文学,西方文学,女性文学

一、介绍

自古以来,缅甸就有东南亚各国都具有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传统的缅甸文学更多的是受印度的文化和文学的影响,通过宗教的方式渗透到缅甸,文学就是在伴随着宗教传播的过程中发张起来,宗教和文学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是缅甸社会精神世界的支撑。

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已向缅甸渗透,西方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过来,一些缅甸作家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新形式和它的人文主义思想内容中得到启迪,开始进行新文学创作的尝试,使现代小说得到很快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文化通过政治的渠道,伴随着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空降于缅甸,在强势的物质力量的高压下迅速的额实施扩张和影响。这使得缅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新的文学形式和表现反封建的人文主义思想已成为缅甸文学的主流。也正是西方文化影响者缅甸社会历史的变革和世界范围内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缅甸新知识女性渐渐觉醒 , 一代代女作家脱颖而出 , 活跃在缅甸文坛上 , 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

二、缅甸的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多以特有的艺术敏感和细腻的文笔闻名,东方女性优雅含蓄的美学特征普遍存在于缅甸现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她们作为一名女性,更是一位作家,在东方男尊女卑思想意识根深的缅甸,在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深厚的时期,与男性作家们相比,她们的作品赋予了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理性意义。

加尼觉玛玛礼是二十世纪第一代女作家 , 也是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加尼觉玛玛礼(1917--1982),自幼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的年代正是缅甸社会历史风云变幻的时期 , 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自身为例向当时的女性展现出独立自强,此外,也投身于革命事业中为国争取民族解放。同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女性形象放入到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加以深化,突出的是整个缅甸社会中一个时代的女性“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从女性内部角度来丰富女性形象的内涵。加尼觉玛玛礼作为一名女性作家, 始终关注妇女生活、 妇女命运。在 《不是恨》 这部作品中她对处在二战前缅甸社会中的薇薇的悲剧人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想从她的生活悲剧境遇中找到发生的根源和可能克服的途径。

吉埃也是缅甸第一代女性作家之一,同样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里,她追求的是在心灵和精神上的归宿。她与中国的鲁迅相似,出身于医学专业,但却更钟爱于文学,不断的开发自己的艺术天赋,这也为她后来探索新的精神世界和开拓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素养基础。战后吉埃跟随印度人学习了英语,用英语发表过文章。她阅读过大量的英文书籍,接触了许多西方文论。吉埃最喜爱美国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和英国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她们的作品对吉埃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吉埃也是当时为数不多主张存在主义的作家之一,她营造的是心灵和精神至上的一种文学氛围,在《疲惫地回家》中刻画的女性对内心归宿的渴望,从大到小、从实到虚、从远到近的情感描写,虽然在写作技巧和手法上有所欠缺,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探索是当时缅甸文坛稍有的。

钦宁育是一位既或有于政界又跻身于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投身于缅甸反帝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与此同时在各大新闻周报和杂志上发表文稿和诗篇。从1947年开始进行小说创作。在缅甸独立以后,她任然一边从政一边写作,并完成了大学课业。钦宁育的代表作《梅》。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并没有以政治家的角色和姿态传递其思想内涵,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突出女性作家写作意识,将现实生活、时代变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又通过女性语态传递独特的女性体验和女性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德格多妙盛从学生时期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曾两次获得国家文学奖,逐渐成为了一名专职作家。她的小说《夜雨》和《艺坛新秀》在缅甸社会中流传最为广泛,文笔细腻,渲染了浓厚的缅甸传统文化氛围,鼓励青年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新知识分子群体内部旧文化和新文化的剧烈碰撞,这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各个阶层都正面临着矛盾情绪。所以在德格多妙盛的作品中让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缅甸人民感受到一种民族情感的凝聚力。又传达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对自我的追求,但却因时代的交替无奈成为牺牲品,这样的悲哀以及遗憾从女性作家的手中表达出来,颇有怜悯和惋惜的情感。

摩摩茵雅是缅甸20世纪后期尤为耀眼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真是的揭露了缅甸现实社会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历史真实、心理真实和艺术真实水乳交融,同时又将展现了女性特定的行为方式、生存现状和命运机遇,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千变万化,并与现实人生的真切展示中,融入道德启示的精神热力,表达自对事态、对人情的理性理解认识和审美评价。在《玛杜丹码沙意》和《鱼木嫩叶枯萎的时候》中,在更开放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 、思想精神背景下,奋斗和抗争为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关乎人性本质的创作才能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三、西缅文学的对话

毋庸置疑,缅甸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文学的碰撞、影响有直接关系,在与西方文学的交流中,缅甸文学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以一个主动选择和对话者的姿态,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对外来文化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分析和借鉴,按照缅甸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和需要进行创作。在西缅文化文学的接触中,缅甸也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学主动输出。缅甸学者开始有意识地间缅甸文化传播到西方世界,资深的学者们把缅甸的权威性的巨著《琉璃宫史》翻译成英文,也有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作家直接就用英文进行创作,由他们文学作品传递出的缅甸社会的认识和文化价值为后来各方的学者们研究缅甸提供了中多素材。

1.文学概念

长期受印度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传统的缅甸文学认为只有依据经典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严肃的作品,而这些经典都是来自于佛教,佛经训诫一直是被视为文学作品和被以前的作家们改编或模仿,从最初的碑铭开始也是因为记载歌颂王公贵族的功德事宜,再到19世纪末的诗歌中还能找到宗教文化的影子。这与缅甸社会绝大多数信奉小乘佛教有直接的联系。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西方的文学思想打破了缅甸作家对传统缅甸文学的认识,新兴的文学概念推动了缅甸近现代文学的大发展。这些新文学的踊跃者开始把依据佛教经典编撰的著作与文学作平加以区别,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和作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主张直面人生和审视现实社会,表达作者最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得到深刻的反思和启发,尽可能的将文学四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相互融合期待。

2.文学形式

以缅甸女作家为例,缅甸封建时期的文学史上出现过不少女诗人,她们大多是贵妇人,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作品文采横溢,形式以词曲、短时为主。封建时代的局限使她们的作品大多都是孤守空闺,感伤寂寞的哀怨难以在主题内容上有更深更广的突破。即使是男性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多以季节、劳作、爱国、壮志等主题的诗歌为主。

进入20世纪以来,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开始接踵地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中,借助语言、文字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尤其是在受到外来压迫的时候,作家更习惯用最直接和附有感情的文字打动和激励青年们参与到爱国活动中。这可以解释当时作家们创办报社并大量发表文章。在众多文学形式中,缅甸作家更多的是倾向于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散文和戏剧的数量较少。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缅甸作家在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创作方法

就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而言,与传统的缅甸文学相比,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提高和丰富。就以小说为例,作者尽可能的通过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展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意识、精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探索人生意义和本质,揭露社会真实面。在当时的条件小,很难有作家可以把一部作品或文章用娴熟的方式技巧创作的既内容饱满又意义深刻。

总之不可否认的是,古代的缅甸文学是在印度文化的基底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带有浓厚的印度和宗教的色彩,但缅甸的近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有其历史的的特殊性和必然性,缅甸的女性文学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既是一种新文学发展,也是一种女性形象研究的推动。

参考书目

[1] 姚秉彦,缅甸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名著题解[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3] 尹湘玲,20世纪缅甸短篇小说的变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4] 常青,论加尼觉玛玛礼《不是恨》 的文学创作[J],东南亚,2006

[5] 王全珍,缅甸妇女略论[J],东南亚纵横,1997

[6] 尹湘玲,缅甸女作家与 20 世纪缅甸文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7] 尹湘玲,缅甸作家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

[8] 马元曦,康宏锦,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文化译文集[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金晶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缅甸女性文学中西缅问对的对话论文_金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