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的相对独立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论文,性问题论文,独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澄清语义学研究中三个层次。论证语义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系统。语义独立于意识,独立于逻辑,独立于语壳。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不同的语言系统是由不同的语义系统和不同的语壳系统决定的,不是直接由思维模式决定的。提出语义结构和系统、语义单位、语义值、语义元、语义块、语义系列和网络等概念的个人理解。
1901年C.莫里斯(Charles Morris)提出三维说(three dimensions国内有人译为三个平面,是不妥切的)。主张符号学有三个分科:句法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 语用学(Pragmatics),目前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主要感到它很实用,恰好能帮助解决若干问题。他最初是从哲学和符号学角度出发的。索绪尔也是把语言上升到符号的(1916)。后来在欧洲一直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这个观点提高了对语言本质的抽象性的理解,但是也由于它的导向作用,一直把语义和语义学的位置摆到三维框架之中,对语义的真实情况的理解不免有所偏颇。
一、有意义和无意义
1.1 意义是对象的主体反映
我站在一幅画前,欣赏它,它使我入了迷。此刻这幅画对我是有意义的。如果陪着我来的是一位盲人,他虽然也站在这幅画前,但这幅画对他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我向他作些说明。
你打开收录机播放一首名曲,它把你引入一种境界。此刻这支名曲对你是有意义的。你旁边有一位聋人,他虽然看见你打开录音机,但因为失去听觉,听不到曲子。所以,名曲对他是无意义的。
我们在会议上听发言人的演讲,他的发言对我们是有意义的,如果这位发言人是外国人,讲的是我们所不懂的语言,又没有口头翻译,也没有译稿,那么,他的发言对我们就无意义了。
上述事实说明,有意义或无意义,是意义发出和意义接收两方构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体是人。不过如果只有主体,也不会出现意义的有无问题,必须要有给主体以意义的对象。意义是对象的主体反映。意义是在人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主体和客体在头脑中达到的统一。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意识对存在(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反映。
1.2 意义的二重性
人脑对各种对象都可以作出反映。反映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比较低级有的比较高级。如感觉印象的级别程度就低于思维。达到思维时就有意义了。思维包括两种机制:一种是反映,另一种是构建。因此意义有二重性。一种是外在的有意义,触景生情,是了解世界的。另一种是内在的有意义,独自思索,是创造世界的。马克思认为“能唤起思维的”和“所思维的”都是有意义的。外在的有意义是存在和意识的关系。内在的有意义是意识与语言的关系。内在的有意义是意识与语言的关系。这两种关系在语义中是互存的。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在而我思”。不是意义与思维的分离,而是意义与思维的互存,是依存和互补。外在的有意义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内在的有意义是在主体内部发生的。索绪尔的所指和能指,实际上是客观和主观。不过他对客观是什么,主观是什么都没有说明。实际上,他的能指(音响形象)不是物理的是心理的。他的所指是指概念,也是心理的。马克思则跳出这个圈子。他讲的是思维,不是概念。思维既是对外的反映活动,又是内在的构建活动。不是着眼于概念同听觉的联系,而是着眼于存在同思维和意义的联系。索绪尔是从符号学出发,找出构成符号的条件,去说明什么是符号。马克思是从思维出发,用思维作标准,说明什么是意义。意义中既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也有来源于客体的主体内部的构建。这就是意义的二重性。或者说是意义的内部矛盾。
1.3 意义的相对独立性
意义既不是它所代表的对象本身,也不是它所代表的思维本身。它是二者的结合物。这是意义的特性之一。有了这个特性,它才是相对独立的。忽视了这个特性,就可能产生各种错觉。如果把意义当作对象本身,就会误认为意义是由客观本身构成的,忽视了意义是主观的产物。似乎没有人也会有意义,不通过人的思维就可以有意义。有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理念。如果相反,把意义当作纯心理的,和对象无关,就会把意义当作思维和概念本身。误认为语义就是思维,否认语义对思维的相对独立性。就会把概念当作语义来研究,把逻辑当作语法,或同语法混淆起来探讨,就会把不同语言的语义的建构方式和系统的不同,简单地当作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汉语中,〔热〕和〔辣〕是不同的,在英语中〔热〕和〔辣〕可以是同一个词〔hot〕。在汉语中说〔限制〕, 在日语中说〔制限〕(せぃげん)。汉语说〔侦探〕,日语说〔探侦〕(たんてぃ)。这些不同难道都是思维的不同吗?不,这只是语义的建构方式的差别而已。
1.4 意义和意义的表达方式
意义和意义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由于不承认或忽视意义的相对独立性,许多人认为意义表达方式是直接和思维挂钩的,忽视一切意义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思维需要才展转产生的。意义结构和系统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选定的。存在和思维,意义和意义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是出现在不同层次中的关系。混同了不同层次,也会导至认识上的偏差。
这里有三个层次。本文探讨的意义在三个层次中的地位如下所示:
层次1. 存在/思维
层次2.
思维/意义
层次3. 意义/符号
在由思维/意义转化到意义/符号的过程中,意义有着中介作用。这里的符号就是意义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实现由思维到符号的转变。思维自身如果没有意义,则不可能转变为意义的表达方式——符号。
意义和意义的表达(或意义的物化)不是一件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互存关系。思维和意义不是一件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互存关系。存在和思维不是一件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互存关系。
这三组互存关系虽然是相互联接的,但毕竟是属于不同层次的。
二、符号化的意义和未符号化的意义
2.1 符号化和未符号化
对人来说,有意义的东西特别多,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有意义的。但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被符号化的意义才成为真正有意义的。所谓符号化,就是意义的物化。被符号化了的意义是被强化、固定化了的意义。未符号化的意义是被弱化、淡化了的意义。符号作为意义的化身和依托,实际上是指符号和意义是互存的。有相当一部分意义是没有被符号化的。因为人们不需要把它们全都符号化。只符号化其中一部分就可以满足需要了。符号化的意义可以固定下来,保存下来,被储存在记忆中,被保留在文化中。
结绳记事是意义的符号化,物化。在当时可以满足意义的需要。当时有意义的事情不会只是上了结绳的那些,还会有很多没有被纳入结绳,那些就未符号化。画家旅行写生,回来可能作成几幅画,这也是把意义符号化了。但一路上看到的景物绝不仅这些,有很多都没有形成画幅,是未符号化的。如果画家再用之回忆作画,那就又是符号化了。
2.2 符号和意义的互存
符号和意义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不过,它们又是有着固有的互存关系的。没有意义就无须有符号。思维需要意义,意义需要符号。意义是符号的生命。这是符号和意义的一般性关系。具体的符号和具体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则是偶然性的,特殊性的关系。如字是个符号,它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不同民族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红色在交通信号中,与黄色、绿色组成整体系统取得其意义——禁行、备行、通行。红色在京剧脸谱中,则与白色、黑色等颜色组成整体系统,取得其意义奸诈、忠诚、正义。
在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中,有时符号可以是比较保守的,意义是比较多变的。前者叫作符号的保守性。后者叫作意义的变异性。这是在我们以符号为既定的时候出现的。如果反过来,我们以意义为既定的,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如表示崇敬这个意义,有的是合掌俯首,有的是跪拜,有的是鞠躬。有的是献花,有的祭酒,有的供香。这时,用何种符号表示何种意义是由偶然因素确定的。意义和符号联系的偶然性,提供了意义表达的多样性。犹如每个人都有一个面孔,但又不会是千人一面的。保守性、变异性、偶然性、多样性是研究意义学和符号学时的重要概念。
2.3 符号世界和符号学
现实的符号化的意义,或者说意义的符号化了的现实,是文化的一部分。符号和意义是永远相伴的。符号学和意义学在发展过程中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符号是对人类社会文化沉积的不断概括和总结。
在人的生活中,符号化的意义可以被保留在文化中。所以可以说人除掉自然和社会之外,还有一个符号世界。这个世界完全是人类自己在现实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广义的符号学——研究意义的各种物化外壳的科学,将有广大的探索前景。
三、语义是以语言为符号的意义
3.1 要分清语义和意义
语言是符号的一种。语义是意义的一部分。它只是意义中的用语言来充当符号的那一部分。
语义和意义的关系是:
意义=语义+非语言意义
欧洲传统语言中的meaning,作为术语,是不分意义和语义的。
3.2 语义的特点
(1)语义的物化只限制在语言范围之内。 语义以语言的各种结构及体系为符号。不能用非语言手段。文字只是语言手段的化身。用各种非语言手段表示的意义都属于非语言意义。
在本文中把语言的各种结构和体系叫作语壳。语壳包括传统语言学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的各种结构和体系。语言是语义和语壳的统一体。
(2)语义参与意识的建构。非语言意义也影响意识的建构, 但其作用不如语义明显。作为意义系统中的主干体系的语义,由于它与语壳同在,使语言成为既能内在又能外在的信息载体,成为生成、组构、储存思维的最好元件。通过这种高功能的元件的运转,使意识在语义化的同时转化为语言,使思维既能内化又能外化。内外畅通。 远在19 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已经觉察到,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1844)。
(3)语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系统
语义是人对世界的认识的体系,是意识的高级发展系统,它存在于语言之中。在这个系统中,各类语义都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这个有着复杂的、多层次的,相互交错的系统,其效能之高不能比作七巧板,也不可以比作万花筒。如果魔方效应还可以用数学计算出来,语义系统的效应或许暂时还是很难计算出来的。人的抽象能力,联想能力;知识储存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无一不是依靠这个系统的。正是这个系统的这些能力,才使人际交流畅通自如。内容更加千变万化,丰富多采。才使个体和个体、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联系起来,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今天与昨天、明天联系起来,人类才有了用之不尽的智慧,有了形成并可以不断继续开拓精神世界的可能。
3.3 为什么要区分语义和意义
把语义和意义区分开,对许多学科都是有益的,这里不一一探讨,只谈谈对语言学的意义。
(1)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的本质的理解。
肯定语义只是意义的一种。既指出语义和意义的联系,又指出语义和意义的区别。承认语义有一般意义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它同思维的互存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既能作为客观对象唤起思维,又能在头脑中用它进行思维。在这里主观和客观是协调一致的。这种协调一致,使语言有了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既是意识的又是物质的,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本质特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语言是一种符号,但同时也不忽略它又不同于其他符号。这样就使我们对语言既不同于经济基础又不同于上层建筑。但却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有联系这一现象在认识上有了理论根据。
(2)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语言和意识的关系。
明确了语义不同于意义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语言和意识的关系,和思维的关系。了解到语言和意识的相互作用,是大大超出一般意义和符号的作用的。特别是语言在反映世界,形成并建构思维,组织思维系统的运转,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开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重大作用。这些作用到目前为止,是任何其他符号不能代替的。
(3)有助于语义学的发展
区分语义和意义,可以消除对语义学研究对象、范围的模糊认识和各种错觉。诸如:把语义当作意义(这是意义缩小化错觉)。在语言学中把语义学同符号学混同。把意义当作语义(这是语义扩大化错觉)。在符号学中,用语言代替符号全体。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明确语义在语言的各种结构和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出了语壳同语义的互存。有可能对传统语言学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及语体风格研究等有新的理解,开拓新的视野。
四、语义的结构和系统
4.1 语义是否有自己的结构?
到目前为止,语义的独立性问题还是说不清楚的。往往是把语义当作是附属于和语义有关的某个方面(如附属于观念或附属于语词)。也有的是用语言代替语义,没有把语义从语言中分离出来。再有的是虽然把语义从语言中分离出来,但没有弄清语义的性质。分离开之后把兴趣盯在语言的物质材料——语壳上。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出现了结构主义。布龙菲尔德则说自己是“机械主义”,索绪尔也不是没有看到语义的存在。不过他们都认为当时还没有条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只能作形式的静态的探索。后来陆续有人从实际语料入手,以语词为单位分析出义素来;或从句子入手,分析出各种语义格式来;或把语法问题,作出语义学解释。但对有无统一的语义结构,国内外都还没有明确意见。今天,进行这项研究的条件,从理论到语料都比过去好多了。但这是个大工程,我的文章只能算是呼吁书。
4.2 语义单位的特征
语义结构是由语义单位组成的。语义单位尽管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式,各种不同的层次关系,但所有独立的语义单位都必须有语义单位应有的特征。特征有四:(1)同思维的一致性。(2)同语音的固定联结性。(3)自足性。(4)整体性。
(1)同思维的一致性
这是语义单位的最基本的特征。语义同思维的相应互存是语义的固有特性。没有这个特性就不是语义。古代语的词语的语义过去曾经是同思维有一致性的,那时就是语义单位;现在没有这种联系了,也就没有语义了,不再是语义单位。婴儿语中有些和成人不同的说法,那是同婴儿的思维相一致的。应当承认那是婴儿的暂时的语义单位。
(2)同语壳的固定联结性
一定的语义单位必定同由语音组成的一定语壳有固定的联结,这是语义区别于非语言意义的重要特征。非语言意义可以同语音或固定的语壳毫无联系,或无固定联系。如手势,面部表情,都有一定意义,但不是语义,因为不具备同一定语壳的固定联结性。
(3)自足性
每个语义单位,其语义都是自足的。其语义价值都是可以独立的,不需要其它的补充。如果尚需要补充,说明这个单位还不能自足,还不具备独立的语义价值。
有时可以由几个有自足性的语义单位作义元,组成新的语义单位。这个新的语义单位也必需有自足性、有独立的语义价值。如“电车”是由两个义元,组成的新语义单位,“电车”和“电”“车”都是有自足性的语义单位。
(4)整体性
每个语义单位,不论其结构层次多少,都应是单一的语义整体,不是多语义单位的拼合体。这就是语义单位的整体性特征。
如汉语“电车”它不但有自足性,也有整体性。从语义结构上看是“电”和“车”两个语义元构成的,但一旦成为独立的语义单位,它已经不再是“电”也不再是“车”。而是有自足性和整体性的独立语义单位。“电阻”、“电灯”、“电池”、“电脑”也是如此。“电视机”、“电影院”、“电子计算机”,虽然结构层次复杂些,但也同样是有整体性的。
可以表示为:不是1+1=2,而是:1+1=Ⅰ
4.3 语义单位的结构
凡是具备上述四个性质的语义都可看作是语义单位。不论其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因此,可以把语义根据其结构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两大类。简单的叫语义基本单元,简称语义元。复杂的叫语义组块,是由语义元组成的,简称语义块。
在语言中语义元是最小的语义单位,不能再进行分解,再分解就会失去语义单位应有的特征。包括表情音节,基本单词,及表示语法语义的语法格式。如词缀、表示语法关系的格助词,(日语的か、て、に、は、だ之类)。欧洲传统语言学中的“根”(Root)只是语义元中的一部分。因为它排除了词汇学、语法学中的好多东西,表示互应关系的各种连接格式。如汉语的“是…的”、“因为…所以…”,日语的“から…まで”,英语的“as…as…”,都应是语义元,因为它们具有语义单位的特征。
由若干语义元组成的新的语义单位——语义块,也是独立的语义单位。如日语中,1869年由高山幸助等人设计的一种交通工具叫“人力车”,(传到中国,曾叫“黄包车”、“东洋车”、“洋车”)。是一个具有语义单位特征的语义块。它由三个语义元,经过两个层次组构而成〔(人+力)+车〕。语义块大致包括通常的词组(汉语:“快速公路”、英语:freeway;汉语:“生气”、“发火”。 英语:becomangry)熟语(汉语:“对半分”,“二一添作五”,英语fifty—fifty。)
语义块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在理顺语义块和传统语言学成果之间的关系,整理确定有关术语的限定含义之后,再作专门阐述。随着语义系统的发展和复杂化,不同语言间,各自走着自己的组织建构路程。
4.4 语义值
每一个语义单位(语义元、语义块)有自己的语义值。语义值是语义的质量的具体内容。如汉语的〔逻辑〕和英语的〔Logic 〕语义值是相等的。汉语的〔热水〕和英语的〔hotwater〕语义值是相等的,开水只是热水的一种。开水和hot water的关系也有这种区别, 不过在英语语义系统中,这种区别并不十分重要。
语言中有大量语义相同的现象,叫同义现象。语义值相同叫作语义等值。如汉语中跑冰、滑冰、溜冰是语义等值的。在一种语言中语义等值的语义单位如果出现两个以上,在其能和平相处时,则是语言丰富的表现。如果不能和平相处,就会相互竞争或竞选。经过竞选其中有的可能落选。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跑冰,就有落选的趋势,滑冰和溜冰还在竞选中。
语言单位之间,存在大量同义但不等值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汉语研究的历史中,可追溯到《尔雅》。在《尔雅》的《释诂》、《释言》、《释训》中,有的是同义等值的,也有的是同义不等值的。如:“、郃、盍、翕、仇、偶、妃、匹、会、合也。仇、雔、敌、妃、知、仪、匹也。妃、合、会,对也。妃,媲也。”(释训)这里排列的是复杂交错的同义系列,或者说是“语义场”。其中合、匹、对、媲在语义上是有区别的。其中“合”的系列中有9个语义单位, “匹”的系列中有6个单位,“对”的系列中有3个单位,而“媲”的系列中只有一个“妃”。合、匹、对、媲四个语义单位,从语义值的概括性看,“合”是最高的。排列起来是:合>匹>对>媲。这四个语义单位,是同义而不等值的。在不同语言的语义对比中,或在同一语言的古今语义对比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中,方言与方言的对比中,都应注意此种现象。
语义值相等而语壳不同,过去叫作“同义异构”。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现象恰好说明,语义和语壳既是互存的又是不同的。如汉语的“新陈代谢”与英语的metabolism是等值的。英语的jingle和汉语的“丁东”是等值的。汉语叫“棉花糖”英语叫spun sugar , 英语的beet,汉语叫“甜菜”或“糖萝卜”。
语义值的概念,索绪尔就已经提出来,但未作深入探索。语义值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很有现实意义,也是语义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4.5 语义的组构
4.5.1 语义的组构方式
相同的语义值可以有不同的语义单位。如汉语的“缺唇”、“豁唇”“三瓣嘴儿”,同英语的harelipped的语义值是相同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语义单位所采取的语义组构方式是不同的,各有各的“路数”。在词汇中叫造词法或命名法。实际这种“路数”不同,不仅表现在词义上,同样也表现在词组和句子上,因为词、词组、句子在一定情况下都可以是语义单位。汉语的“牵牛花”,也叫“喇叭花”。日语叫“朝颜”(あさかお),英语叫morningglory。语义的组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汉语说浓茶,英语说strong tea,(强的或重的茶)。汉语说笑掉大牙,英语可译成extremely laughable。
4.5.2 语义系列和网络
语义单位在语言的语义系列中,处于一定位置和一定的配置关系之中。 如:汉语“手指”(可说成指、 手指、 手指头)。 和英语的finger是同义等值的,但五个手指的名称(语义组构)则分别为:
汉语 英语
拇指 thumo
食指 index finger
中指 middle finger
无名指 ring finger
小指 little finger
其中中指和小指的语义组构方式是相同的,其他三指各有自己的“路数”。这只是小小的系列。其他如亲属关系系列及配置关系,颜色的语义组构和系列中的配置关系,许多人都作过探讨。各种学科的术语也有这种系列和配置关系系统。
一种语言的语义系列,如果从发生过程去考察,可以找出其衍成的轨迹。可以提供语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语义渊源系统的研究,不但是语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也连带着社会的文化的诸学科的内容。
语义的各种系列和系列之间的相互交叉,形成语义网络。语义网络的研究看来是语义研究的后期工程。因为只有把语义系列、系统先弄清楚,才有可能看出其间相互交织的状况。
五、结语
今后的语义研究应分清三个大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思维/ 意义,这应属于语言哲学范围。第二个层次是:意义/符号, 这应属于符号学范围。第三个层次是:语壳/语义,应属于语言学范围。 这里的:思维/意义、意义/符号、语壳/语义,都是互存体。
语义是意义的一种。语义学是意义学的一个独立门类。语言学的语义学不同于哲学的意义学。语义和语壳是互存的,但是可以分开研究,研究时应注意到二者的互存性。
狭义的语义学在理论研讨中,可以把范围缩回到语言本身,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照顾到语言行为、语境和语用。总之,语义学应既以语义为原因又以语义为结果。
符号学应当研究的是意义,重点应在语义之外的意义。语义学的成果可以为它提供重要参考,却不应用它去代替意义学。那样作对符号学的建立与发展是有害的。
语音是语壳的物质基础。词汇、语法是语义的语壳形式,与思维虽有关而不同。逻辑是思维的规律,与语言虽有关而不同。在语义研究中把语言和逻辑混同是一个错误。过去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偏重语壳方面。语壳只是语言的形,语义才是语言的神,语言是形神兼备的。但是对“形而忘神”的研究或“神而忘形”的研究,都不能完全否定,其中符合实际的部分是应当肯定的。
语义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独立性表现为:独立于意识,独立于逻辑,独立于语壳。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
不同语言之间不仅有不同的语壳系统,还同时有不同的语义系统。据此,不同的语言系统是由不同的语义系统和不同的语壳系统决定的,而不是直接由思维模式决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语义和语壳系统的制约。
语言之所在必有语义,语义学应是语言学的重要部门,有许多新的领域尚未开发。
标签:语义学论文; 系统思维论文; 语义分析论文; 英语思维论文; 符号计算论文; 符号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思维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