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张露论文_江晓翠,张露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江晓翠 张露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研究并探讨儿科护理管理经验,对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目标。方法以开展细节管理后住院治疗的患儿500例为研究组,以开展细节管理之前来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500例患儿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病人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研究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0.2%、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感染的发生率为0.4%,而对照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3.8%、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感染的发生率为2.4%,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病人满意度为92.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结论对儿科开展细节管理的护理模式,在大幅度的降低并发症、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同时,还可显著的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97-02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句话对如今的医院儿科护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儿科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如何降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便显得极为重要了。随着医学发展。各种新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不断出现,目前,新的医学护理由于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被认为是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的重要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医疗护理管理治疗越加重视,而优质的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手段。众所周知,儿童本身存在一定特殊性,其体质与成人不同,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治疗配合度较低,加上其病情变化比较复杂且可预见性差,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和难度高于一般科室。因而如何提高护理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细节管理是一个围绕特定环境,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的过程,将其引入儿科护理管理中有利于强化每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提高护理水平。

一、资料

一般资料,以实施细节管理后的50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患儿245例,女患儿255例,年龄的分布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2.2±6)岁;以实施细节管理前儿科500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患儿249例,女患儿251例,年龄的分布为4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2.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细节管理措施,更新服务理念,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临床护理的每个细节过程中给予患儿以关爱,贴心护理是医护人员的基本服务理念。如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的及时、亲切问候。在每一项护理操作前,给患儿以鼓励性的话语,给家长以安慰性的嘱咐。在例行巡视病房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非语言交流,传递护士关心、体贴患儿的情感,从而拉近与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距离。总之,在护理操作前后应多加提示,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多加问候,如患儿出现不适时,应多询问,出现失误后,多加歉语,让患儿及家长通过对护士体态、语言等感受、体会到护士的关爱,从而更加理解、尊重护士,配合护理。

2.了解护士心理,构建良好工作环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是护理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及时调节护士的心理状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护士,使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减轻护士压力,及时消除护士不良情绪,进而确保护理质量。

3.注重管理环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从患儿开始就诊、检查到接受各项治疗、处置,此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均进行细致的安全管理控制。首先,对新人院患儿,护士长应在患儿入院时即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积极为病儿提供各种治疗及护理}对重点、危重患儿,应做好全程检查,加强监控。其次,强化护士工作的过程管理,如静脉输液把好关,使每项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儿科护理中的“三查七对”;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情况等。最后.建立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总之,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具体环节,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确保儿科护理安全。

4.加强细节管理,防范安全隐患建立护理差错的应对流程制度,定期总结,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病案学习,讨论,对出现的纠纷及时进行分析。对住院患儿发生紧急状况、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管理、关键流程交接程序等方面制定相应可行的防范措施及处理制度。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患儿安全教育。

三、结果

1.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应用细节管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0.51%(P<0.05),详见表1。另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28%(1/78),低于对照组的8.97%(7/78)(P<0.05)。

2.护理质量评分,对观察组患儿应用细节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90分有74例,占94.87%,护理质量平均得分为(96.78±1.5)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90分有50例,占64.10%,护理质量平均得分为(81.22±1.4)分;经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细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强调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倡导每个岗位人员在自身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力求工作完美与有效,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作中的失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护理工作和技术都得到了进步,然后在一些具体细节上,仍然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不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护理服务是每个医疗机构永恒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儿科来说,因多方面原因和影响使大多儿童表现出独立性和忍耐性差、吃苦耐劳性弱等性格特点,这就是无形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儿科发病情况比较特殊,急、猛且易变化,加上患儿年幼,治疗过程中配合性较差。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做好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与指导。实践证明,要有效消除儿科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规划,从细节入手。细节管理就为儿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其引入有利于强化每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提高护理水平。我院自实施细节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自身文化素质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各项工作开始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比较分析实施和未实施细节管理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前,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多数。此环境下成长的小孩由于家长的原因,表现出独立性差、忍耐性差、吃苦耐劳性弱等特点,使治疗及护理工作难度增加。另外,由于儿科发病的特殊情况,加之患儿合作性差、家长的关心等,使护士的护理基本功需接受严峻考验,不仅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还要细致观察分析,并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和心理辅导。细节管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为患儿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体现了医院护士对患儿的关心、爱护,使护士的价值及工作的愉悦感、满足感得以体现,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自细节管理开展后,护士不再被动执行各岗位职责,比服务态度比服务质量盛行;同时,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和细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并带动了整体护士细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晓.细节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017

[2]吴芳.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2017

论文作者:江晓翠,张露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张露论文_江晓翠,张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