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将重建21世纪的辉煌_民营经济论文

民营经济将重建21世纪的辉煌_民营经济论文

21世纪民营经济将再造辉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经济论文,辉煌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业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情况、问题及对策

戴根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为进一步推动非国有经济的稳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而非国有经济中融资困难的主要是中小企业。这里,就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及解决对策谈一些看法。

从总体上看,多年来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制度的建设,适应并推动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一是与经济结构多元化相适应,金融机构多元化有较大进展。二是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信贷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明确打破了贷款的所有制界限,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非国有经济在信贷市场上的平等竞争地位。三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改进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服务。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从健全机构、增加投入、改进管理、完善服务、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等各个方面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运用利率浮动、再贷款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

上述改革和政策措施有效地引导了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投入。据统计,1996—1998年3年间, 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2%,而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年均增长27.3%。新增贷款中,非国有经济获得的份额稳步提高,1996—1998年所占比重依次为 38.87%、40.30%和41.82%。其中,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达到60%左右。然而,这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非国有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更为突出。

首先,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制约了银行贷款的投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许多中小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竞争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其中很多企业的产品属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或禁止发展对象,不符合贷款条件。二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相当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情况非常突出,各金融机构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情况,无法对其开展信贷业务。三是企业缺乏准确、及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投资、经营、交易费用和失败的风险都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市场进入、退出频繁,短期行为严重,金融机构无法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贷款质量较差,不良贷款率高。据工商银行统计,1998 年6 月末,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351亿元,占同期全行不良贷款余额5953亿元的73%。

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所需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从几个方面看:一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担保机制。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先天不足,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政府出资为主建立担保基金,构造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提供支持。但我国的这项工作刚起步,担保基金的数量还很小,覆盖面很窄,同时缺乏全国统一的担保办法,中央和省级也没有相应的再担保或补贴基金支撑,专业人才和操作经验很缺乏,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担保的需求。二是抵押登记难、时间长、收费高。许多地方没有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明确抵押物登记部门,以致许多财物无法登记。企业办理财产抵押,一般要办理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短则20天左右,长则几个月,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用款“额度小、时间急、次数多”的特点。同时,各个环节都要收费,而且收费也不合理。据调查,以评估价值为100—1000万元的房产为例, 评估费为评估值的2.5—6‰,登记费为评估值的2‰, 保险费为房产价值的0.6—2‰,公证费为评估值的3‰,合计约占财产评估值的8—13‰,有的甚至高达10—15‰。此外,重复登记、重复收费的问题也较突出,目前抵押物登记期限一般都不超过1年,如一笔抵押贷款期限为3年,则至少要登记3次,交3次费。三是抵押物执行难、处置难、变现难,强制执行率低,导致资产有效抵押率低。如机器设备,由于处置变现难,因而银行抵押时一般要打2—3折;房地产抵押,银行则一般以70%的抵押率为上限。

第三,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风险普遍显现出来,信誉下降,资金来源减少,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因而对中小企业支持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而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推行了贷款的授权授信制度和分级审批责任制,虽然总体上起到了防范风险和防止重复建设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大多都由银行的分支机构受理贷款申请,而审批要按程序上报,环节多、时间长;同时,由于贷款激励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对向中小企业贷款持十分审慎的态度,积极性不高。另外,现行的呆坏账核销制度也制约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风险较大,不良贷款比例也相应较高,但现行呆坏账提取比例较低,金融机构又没有核销自主权,对已形成的呆坏账不能及时核销。为了避免经营上的困难,不少金融企业往往通过压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来降低风险。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各金融机构应当主动地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进对中小企业信贷工作方法。把城乡信用社办成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入股,由入股人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股东服务的合作组织,对股东贷款一般不实行抵押和担保。城市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定位要求,切实办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机构,完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合理调整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积极推行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信贷工具和担保方式;要完善基层信贷员贷款管理责任制,在强调贷款责任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

二是要加大对商业、外贸及新兴领域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贷款的范围。对以仓储、配送、分销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服务型小企业,对为小企业销售和进出口服务的商业、外贸企业,只要有经银行认可的信用证、承兑汇票或以库存货物作抵押的,都可以给予贷款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旅游、城镇社区服务及音像、出版、新闻、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小企业,各金融机构应予贷款支持,以拓宽信贷服务领域。

三是要加大对再就业安置工作的支持。对有能力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下岗职工自办或联合创办的小型经济实体,只要企业属合法经营、有发展前景、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项目投资额的30%,便可适当降低贷款担保比例,贷款期限可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和还贷能力由银企双方协商议定。

四是为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提高它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需要对现行的呆坏账核销制度进行改革,适当提高金融机构的呆账准备金提取比例,实行各金融机构根据政策规定自主决定呆坏账冲销的冲销制度。

其次,为营造利于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融资环境,有关部门应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条件着手,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应加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借鉴国际较为通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可考虑在地市一级设立担保基金,在省级和中央建立再担保或补贴基金。各地市建立担保基金可以财政资金为主要来源,同时也可以吸收会员单位会费、国内外捐赠并以担保基金的利息收入和担保收费等作为补充来源。建立亏损补贴和最终损失的核销及补全制度,确保担保基金规模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应逐年增长。

二是完善抵押登记管理,发展抵押品处置市场,解决中小企业抵押难问题。要抓紧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贷款抵押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资产登记部门,确定统一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规范和加强中介评估机构的管理,确保资产及信用评估客观、科学、合理、公正;鼓励建立和发展抵押品拍卖市场,为抵押权的处置和变现提供合理通道。

三是积极鼓励各地吸引民间资本设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抓紧制订和完善发展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尽快设立中小科技企业上市板块市场,合理解决风险投资股权变现和市场退出的场所和通道,支持和促进风险投资业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抓紧清理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管理咨询等服务,引导中小企业搞好投资决策,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自身素质。

企业经营者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鲁冠球(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高级经济师)我搞乡镇企业已有38个年头。现在的万向集团前身是1969年挂靠公社的农机厂,当时只有7个人,4000元的家底儿, 只能算是个小铁匠铺。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企业稳步发展。而今,我们已是有50多亿元总资产,近万名员工,下属32家企业的企业集团。1999年,实现销售44亿元,利润3.3亿元, 出口创汇1.02亿美元。

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再创辉煌,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是个关键问题。如何提高?我想,就是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我只有初中文化,尤其感到知识的不足。几十年来,我一直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常听有人说,没有时间学习,我也深有同感。但是,我也深深地感到,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一天24小时中,1/3的时间工作,1/3的时间休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另外的1/3,也就是业余时间的利用,就大有文章可做了。多年来,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6点50分去公司上班。晚上6点45分回家吃饭,7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8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9点左右开始读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10点半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12点上床休息。除外出另有安排外,天天如此。可以说,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和工作。也正是这几十年业余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成全了我8小时内无法完成的思考和提高。

我也曾用心培养过很多人,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有的人很快就派上用场,而有的人则迟迟无法安排。原因在哪儿呢?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我发现二者最大的差异是对学习的态度不同,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不同。有的人把业余时间当作最宝贵而有效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业余时间天天都有,可谓持续不断,而且相对于工作时间而言,外界干扰少,人的精力相对集中。在这段时间里,有人能持之以恒地读书钻研;而有的人则认为业余时间就是要好好地享受现代生活,卡拉OK、打牌吃喝、保龄桑拿,似乎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认为读书是文化人和在校学生的事,自己是经济人,只要懂经济就行了。殊不知,形势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向我们走来。原有的一点老本儿,转眼就会成为过去,不学习,哪里跟得上?不学习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有人说,现在是知识经济,不是“革命加拼命”的时代了,不会休闲的人就不会工作。我看过一篇题目为《不眠的硅谷》的文章,文章这样描写硅谷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很难看到有人在外面闲逛;也很难看到有人在午夜之前上床睡觉。这些人坚守“睡着了,你就会失败”的信条。凭着远大的理想,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5点,有时甚至到6 点。他们休息也不是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而是像行军打仗一样,就地休息。硅谷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科技的发明者和应用者,他们视睡眠为一种奢侈。作为知识经济的代表,硅谷人尚且有如此强烈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当然,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花时间不行,不牺牲点个人享受也不可能。有记者问我,看书是不是我的业余爱好。其实,我喜欢看电视,但我每天除了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外,几乎不看电视。因为我必须强迫自己看书看报看资料,不看,信息从哪里来?不比较、不思考怎么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曾经有人总结我们乡镇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使尽千方百计,才生存下来。对此,我深有同感,但这个总结应当是有时限的。以我们万向集团为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70年代,我们靠“求实、图新”,招本乡人,用国营厂退役的设备,拾遗补缺,产品只供当地使用,企业日创利润1万元, 于是有了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员工。

80年代,我们“立足国内创业,面向国际创汇,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那时在全市招人,用的是国内先进设备,产品销往全国。1984年,我们的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成为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国内外新闻机构都纷纷进行报道。此后,我们兼并了8家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几年后,成为中国最大的万向节制造商,实现了日创利润10万元,有了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员工。

90年代,我们制定“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成立了集团,当时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家省级计划单列集团。员工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用上了国际先进设备,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扩张了主业, 拓展了产业, 企业实现了日创利润100万元,有了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员工。1992年,我们把人员派往美国,与国际市场建立了直接联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着手建立国际市场营销体系,提出“以赚外国人的钱为荣,以使万家致富为乐”。1994年,我们创办第一家海外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按照国际惯例,采用本土化的方式规范运作,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设立了10家公司;还在美国购买了高尔夫球场; 并以“股权换市场”的方式收购了美国QA1公司200万美元的股份;我们还收购“中国之星”媒体集团股权,并成为其董事会成员。同时,我们还以“设备换市场”的方式收购了第一个购买我们产品的美国公司,着手建立“国际生产”基地。1997年,我们的产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生产线,再次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企业。现在,福特、克莱斯勒等都是我们直接和或间接的配套客户。

由于我们在出口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为鼓励我们,给我们外经权、外贸权、外事权,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为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企业,为我们建立国际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已发展为8大系列,几千个品种, 并通过ISO9000和QS9000质量体系认证。其中万向节、传动轴、 滚动体产品,为国内最大规模;轴承、减震器、等速驱动轴的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前3位,产业规模初步形成。1997年,我们进入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行列,1999年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我们的目标, 是要进入跨国集团行列。我们进入跨国集团行列的目标不是突然提出来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实力的增强,从产品销出去,人员走出去到企业办出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提出并实施的。

从“国际营销”到“国际生产”,再到“国际资源”配置,我们的海外发展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推进,实现了“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不仅受到了美国政府官员的好评,还受到当地企业界人士的赞赏。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等美国政要,都先后接见、宴请我们美国公司负责人倪频。倪频当选为美国中西部地区中资企业联谊会会长。

朱总理访美期间,亲切接见了万向美国公司负责人。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今年1月16日视察万向美国公司, 称赞“万向美国公司的成功,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及美国的经济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及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两次视察万向美国公司,称赞我们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探索了成功的路子。

如果说,我们的企业经营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想,首先应该归功于我们企业上上下下对学习的重视。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地球越来越小”,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慢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民营企业再靠“四千”精神发展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要靠“四万”精神,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创万年业,归根结底就是,不学习,就不能生存,不学习,就不能发展。

对21世纪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几点想法

陆克平(江苏阳光集团总经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发展格局,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自诞生之日就在市场经济的摇篮中蹒跚学步,在浮沉动荡的商海中搏击成长。大浪淘沙,一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巨人企业,并在多个领域培育出了一批行业排头兵,成为我国企业群体的中坚。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营经济如何保持活力,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再创辉煌?就此我结合阳光集团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第一,面向市场,在优胜劣汰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尤其是代表本国产业经济的大集团与大集团之间的竞争。从目前行业来看,家电、纺织、建筑等一些民用产业都由一批民营企业在领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经济要发展,国际竞争力要增强,必须培育一批能够与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相抗衡的巨人级企业集团,能担此重任的,少不了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崛起于市场经济。综观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就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从江苏阳光集团的发展来看,我们崛起于80年代中期,正是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这期间由于国家计划性较强,国有企业尚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而缺乏真正自主开发和销售产品的能力,这给民营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机遇。当时中国毛纺市场由国有企业唱主角,这些国有企业有国家计划的贷款,有国家计划分配的原料和外汇额度,有国家计划的销售市场,有积累了几十年的生产经验,然而面对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中国老百姓,面对规模巨大、需求多样的市场,并没有抓住机遇加大技改力度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占有市场。1986年江苏阳光集团在基本是一无市场、二无资本、三无技术的情况下,毅然贷款560万元上了5000锭精纺纱锭,克服困难, 迅速组织生产,迎合短缺的市场需求,一举打开了国内市场。可以说市场经济造成了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民营经济发展于市场经济。1988年中国开始价格改革,此后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开放。随着改革的深化民营经济也由最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堂而皇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民营经济在崛起之初是中国产品短缺市场的有益补充,那么随着中国产品短缺时代的结束,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带来了中国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春天。江苏阳光集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办合资、引设备、抓技改、扩规模、增实力,使集团规模扩大到了10万纱锭,成了中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并进入世界三强,从而使企业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成为规模经济集团。

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强大与成熟取决于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然而市场并非是万能的,实践表明,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缺陷,而且这种缺陷还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领域。这决定了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如在我国为避免行业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需要政府的有效宏观调控,因为只有这样,市场经济的运行才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进行。具体到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社会有限资源需求的满足,尤其是规模型民营企业对社会资源需求的保证,便须要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合力来实现。抛开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不说,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也必须由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第二,坚持体制创新,走股份制发展道路。

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一、组织结构简单、机制灵活、企业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运转,加上员工吃苦精神强,所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随着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利益主体多元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小作坊式的管理体制不再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格局。特别是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如何管理人”将成为企业体制创新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管理体制,走以期权为激励的股份制企业道路将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第三,吸取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文化,构建企业高科技平台。

民营企业在向规模型国际性集团转变的过程中,面对与外国大集团的竞争,必须注重企业内在素质的提高,学习和吸取世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提高员工文化和业务素质,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完成从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独创技术的转变。未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科技实力的竞争,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是“泥腿子”出身,所以首先要在思想上超越自己,树立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的意识,破除“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开放的视野吸取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构建企业高科技平台。

现代化的企业对领导层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家必须实现知识化、专业化,这也是对新时期民营企业家自身能否实现转变的挑战。

第四,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再创辉煌需要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民营经济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后台走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对此予以确认,并写入了宪法,这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然而民营经济毕竟还很年青,过去的成长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扶持,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是要完成新世纪赋予民营经济的使命,还须有更为宽松的环境。

比如企业成分论还有市场。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应不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鼓励其发展,使其享受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然而认识常常落后于实践,事实上企业成分论依然还在发生影响,为此我们要真正解放思想,彻底破除企业成分论,使民营经济轻装上阵跨入21世纪。

再比如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市场中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保证资源的合理、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国家对某些敏感资源如羊毛实行计划控制,这在我国目前是必须的。但在资源的分配过程中是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还是按“企业成分”进行配给,或者“企业无论大小平均分配”,就是政府需要研究的了。目前政府实行的是倾向于平衡分配。我们认为应该向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倾斜。显然,大企业要发展但得不到充足的资源,而有些企业资源用不掉或根本不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一些流通公司拿分到的羊毛许可证赚钱等等的问题应尽快得到解决。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世纪,能在国际竞争中参与较量的将是本国一批规模型企业集团。我们阳光集团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唯一一家精毛纺企业,国家在技术改造上给了政策扶持,鼓励我们增强竞争力,创出世界级品牌,这是一个大的转变。作为一个已是行业规模最大并有望代表国家进入国际竞争的企业,我们很希望国家在各个方面包括项目、原料进出口配额、技术、资金、人才等等,给予支持。目前我们阳光集团使用的原料都是进口羊毛,年用1万吨, 为此国家计委已经向江苏倾斜分配,江苏也向我们倾斜,但尚不足生产所需的40%,原料的紧缺使生产受到制约。

国家对规模企业在政策上、在资源分配上进行倾斜,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迫切需要。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肯定会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

关于21世纪中国企业主要模式的思索——参加“21世纪民营经济将再创辉煌”笔谈会所想到的

尹明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力帆轰达实业集团董事长) 21世纪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再创辉煌的保证条件之一,是必须坚持改革,坚持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创新,因而探讨在即将到来的崭新世纪,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中国企业的主要模式并努力付诸实践,应是中国民营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这个原因,理论界和企业界对此都十分关注。我以为,未来的21世纪,中国企业的模式会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主要模式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有哪些?作为曾经当过20多年国企职工、作过4年多乡镇企业领导、担任7年多私营企业老总、董事长的我,对此有所感悟。尽管登不高,望不远,言难及义,但仍要说说试试,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经过改革的国企不会成为过去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老职工,我十分肯定和自豪地说,国有企业曾有辉煌的过去。新中国成立50年来,国有企业及其广大职工,为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只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以致不少企业陷于困境,于是改革提上了日程。

国企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不可能速战速决。尤其是,当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便越发显出国企改革的艰难。于是便出现“国企将成过去”的议论,一些人对国企改革失去了信心。其实,这种悲观的论调源于片面和肤浅。国企确实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绝非不治之症,希望正在于改革。

首先,即令在当今的发达国家,在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中,国企也能占到15%左右。国民经济一些特殊领域和行业的存在,决定了国企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至于在我国,君不见,国企依然表现着强者风范,不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直到1999年,上缴利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达55%,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毫无疑义,要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坚实强大稳固的经济基础,就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个道理,国企改革成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故而自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深化和进行。

如果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算起,10多年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改革,特别是近两年的改革攻坚,国企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机制转换快、管理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国有企业不断涌现,正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以国企为主生产的一些重要产品跃居世界前列。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下,国有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始终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据最新统计,国企改革脱困出现重大转机,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半数以上脱困。国企改革的实践向人们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历来勇于面对并善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指导,有比过去更加雄厚的综合国力,有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全国上下一心的团结奋斗,我们对夺取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胜利满怀信心。当然,当前的国企改革仍有许多难点,攻坚任务远未完成。有些地方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要防止出现偏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效率与公平的兼顾,这些问题都须认真对待,切实解决,绝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将危及国企命运和前程。成功与失败本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总之,国企不会成为过去,改革使国企获得新生,开创了并将继续开创国企发展的新局面。令人欣喜的是,今日改革中的国企已经和正在获得生机和活力,不同于昨日的国企。可以预想,未来改革成功后的国企,必将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布局合理、体制完善、机制灵活、管理科学、效益提高,具有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国有大中企型企业通过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大多会采取股份制形式,法人相互持股,国有相对控股者不少,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独资者不多。比之过去的国企,定会是面貌全新。

二、不改革的私企难有未来

我国今日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生逢其时,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生逢其地,本土有12亿人口的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科技、管理人员奉献多而索取少。这些都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生存发展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它们发展迅速,连续4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资金不菲,解决就业人口众多;上缴税金不少,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举足轻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途远大。以“私为万恶之源”对私企的否定几近销声匿迹。当前耳边时可听到的是“国企的出路在于私有化”,“私企代表未来”之类的说法。这种估计同样缺乏依据,可谓短视和错误。

首先,放眼世界,领导经济潮流的世界500强, 虽有众多的产权属于个人股东,但其模式绝不是我国当前这样的私营企业。其次,让我们对现时的私营企业稍作分析。产权单一的私营企业,很难将所有者、决策者和经营者三者分立。其管理很难科学和现代化。此外,私企很难进入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其上规模大发展所需的资金难以保证。在经营困难时难以分散和化解危机。面对日程加快的入世和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浪潮,难以应对严峻的挑战。

私企的管理难以摆脱家族管理模式的束缚。为了发展,他们会用人唯贤。但为了稳定,他们多会用人唯亲。相当一部分私企业主,易于以为忠诚重于才能来选用经营管理人才。倘再走极端,就会奴才贵于人才了。这样的企业岂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私企业主权大财丰,多数人难免“一阔脸就变”之俗。“穷不舍命,富不舍财”,他们能否公平地对待员工和承担社会责任,主要仰赖于业主个人的善恶、德行,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是社会不稳的重要根源。显然,私企不可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先进者。

可见私企同样面临着改革和提升自身素质的迫切问题。不经改革难以生存和发展。而最重要的改革是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创新,只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才可能在管理、用人、融资等方面现代化。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已是股份制企业而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企了。

三、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主要模式

国企不会成为过去,不改革的私企难有未来。国企经过改革,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规范的股份制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他们将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私企经过改革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实体,会拥有优秀人才,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那时候,各种经济成分通过股份制日益融合,混合经济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之一。这些结论早已有之,而且国企与私企或者说民企的合作发展也已有了成功的实践。今日重提,不过是赋予它一些新的内容。真正的问题是,21世纪中国的股份制企业,与其他国家是否不同?

首先,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这种区别决定了必然会比其他国家更强调公平。在企业模式上会更重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21世纪的中国股份制企业中,公有股有可能一股多权。在西方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或国家安全的企业中国家拥有的“黄金股”在关键问题上具有决定权。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和发展出发,当前,不少私企已有建立或强化党组织的要求,“非公企业离不开党”的实例已经见诸报端。因此未来的中国股份制企业中,党的组织会更加有力、更加先进。

此外,中华民族的传统必将影响企业文化,会使企业的股份制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传统文化对企业体制的影响可能有正面的也可能有负面的。或者,从更高层面说,无所谓是非优劣,但一定具有民族特色。比如忠义,诚信,齐家治国,个性含蓄等等,都将使企业潜移默化。我们不是先知,但可推想,21世纪的中国股份制企业和国外相比:强势国有股,协商多于投票,奖励多于惩罚,强调凝聚,人情味浓……

国企通过改革,不会成为过去。私企不实施改革,难有未来。改革后的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主要模式是不同所有制联合的新型混合型股份制企业。有别于他国股份企业的特色是:含有国有股份的企业较多,国有股控制力较强,党的领导更为有力、先进,企业更多注意公平,强调协商和凝聚。

以人才为本 再创辉煌

梁稳根(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联副会长、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宽广大路上,以生产建筑机械、工程机械为主的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同全国民营企业一道,迈出了稳健的步伐,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自1994年创建以来,我们三一重工集团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加盟,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到1999年底,已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员工1500多人,年产值10 亿元以上。在内地及香港、美国共有59个分公司、办事处和工程师办公室。被评为全国著名百强民营企业,湖南省十强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已有的成绩只能成为继续前进的起点。现在的问题是,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不负众望,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国为民再创辉煌?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展望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结合三一集团创业发展的实践,我以为作好上述答卷的秘诀之一在于,必须树立和坚持“以人才为本”的经营理念,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确立以下指导思想: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不断优化升级的目标优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人力资源开发的范围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以战略全局的眼光来指导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建队伍、建机制。有了这样的经营理念和指导思想,还须建立、完善包括招聘调配、绩效管理、工资报酬、培训发展、员工关系5 个操作子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且将这5个子系统按专业化职能分工的工作目标、 原则、步骤等用程序文件固定下来,使各自的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明、步骤清楚、有章可循。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做到“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为此还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到培训和提高。如我们每年投入50多万元,免费为员工提供一流的住宿条件。仅每月的用餐补助就达15万元。投资20万元建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用于全体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著名专家、教授来公司讲学授课。多次派出技术业务骨干到北大等院校、新加坡等国家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在薪金待遇上我们实行多劳多得的保密工资制。在劳保福利上,为骨干员工建立了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大病保险基金等。在管理上正在积极推进CIMS工程和“三化”管理,建立了岗位聘用制与项目优化组合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实行业绩与个人收入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三一重工集团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现在的三一重工,65.2%的员工是大专学历。三一重工研究院拥有8个研究所和1个技术中心,近300 名各类研究设计人员,其中高工220人,博士、博士后、教授30余人。

人才的高度集中,形成了支撑和推动三一重工迅速发展的两大核心能力。

一是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保证设计上的先进性,我们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了办事处或工程师办公室,通过国际互联网与国内的研发机构进行交互式设计;为了实现采购全球化,使关键元器件的质量和价格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我们在香港等地设立采购中心。高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国际一流的原装配件,加上三一重工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及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开发达到一流国际水准。现已成功推向市场的混凝土拖泵、泵车、震动式压路机、推土机、立体停车设备等多种系列产品中有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如1998年开发的混凝土泵车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其中37M以上臂架的规格为国内仅有, 仅香港一地就已售出20台。今年上半年这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进口泵,居国内第一。1999年开发的立体停车库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产品项目,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项产品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市场潜力。 2000年开发的全液压震动式压路机被列入火炬计划项目, 由于恰逢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销售势头看好,特别是18吨以上规格的压路机,产销均居国内第一。近来,为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我们又根据西部高原缺氧、风沙大等特点,对三一产品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设计。

二是一流的售后服务能力。三一重工在内地、香港、东南亚、美国等地设立了50 多个售后服务办公室,配置了价值近1亿的房产和车辆,300多名售后服务工程师奔波在国内外售后服务第一线。 为了不断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们每年还拿出200多万元的资金, 定期培训售后服务人员和免费为客户培训设备操作手。今年初,为适应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为期3 个月的“让每个用户满意地进入2000年”活动,每个营销代表和售后服务人员依据“行动重于承诺”的原则,以认真、敬业的态度实地走访用户并检修产品,现场解决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电脑逐一回访掌握售后服务效果。这项活动的开展,在同行业和广大用户中影响大、收效好,进一步提升了三一重工的品牌形象。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三一重工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满意率高达99.4%。一流的售后服务,进一步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客户。目前,三一重工已成功推向市场的拖式混凝土输送泵、37M臂架泵车、YZ18 吨全液压震动式压路机等产品销量均居国内第一,其中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国内市场占有份额达50%以上,在去年完成5.8亿元销售额的基础上,今年1—5月已完成营销收入5.32亿元, 预计今年年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大关。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正在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已经开始实施,面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民营企业需要认真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苦下功夫,增强企业的体制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为此必须强化以人才为根本的经营理念,努力争创名牌,用民族品牌挑战国际名牌,切实把企业做实、做强、做大,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未来的8—10年内, 我们三一重工集团要在规模和质量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二次创业、产业报国的宗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  ;  ;  

民营经济将重建21世纪的辉煌_民营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