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我国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我国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近30年我国化学教学艺术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拉开了教学艺术研究的序幕,90年代掀起了教学艺术研究的热潮,到21世纪初教学艺术理论已经比较丰富。教学艺术发生于学科教学艺术。学科教学艺术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艺术论的研究成果。
我国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专著主要有: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撰写的《中学化学教学艺术》(廖可珍,1989),《陆禾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陆禾,1997),《曹洪昌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曹洪昌,2000)。这些著作凝聚了特级化学教师教学艺术的感悟和实践经验。西南师范大学李远蓉的《化学教学艺术论》(1996),北京教育学院朱嘉泰、李俊的《化学教学艺术论》(2002),两部化学教学艺术论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化学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初步确立。
笔者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8)的全部论文,收集到有关化学教学艺术的论文共171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8),发现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硕士论文4篇。近30年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成果,较多的体现在教学技能的艺术层面,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总结法。厘清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现状,探寻化学教学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拓展其发展的路径和疆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教学技能层面的艺术
化学教学语言艺术。廖可珍(1988)提出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为:“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节奏性;直观性;时空性;启发性;含蓄性。”[1]刘一兵(2004)将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分为2个层次:一是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内部特征,即语义,语言的含义;二是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外部特征,即使人听之有声、感之有气的发声,是语义的物质外壳[2]。其他研究者关于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与上述大同小异,并无新意。如何实现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丁金亭(2005)提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清晰准确,概括全面;激发兴趣,善于组织;抑扬顿挫,富有幽默;善于设疑,巧解问题”的基本策略[3]。董丽花(2008)拓展了化学教学语言艺术形式的研究。她认为化学教学语言的暗示艺术是指教师运用含蓄、幽默、委婉的语言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有含蓄性语言、幽默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的暗示艺术[4]。这一时期,广大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孕育着丰富的教学语言艺术,但是上升为理论化的教学语言艺术成果并不多见。
化学教学提问艺术。研究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化学教学提问艺术的分类、方式和策略。例如,袁君强(1997)将化学提问艺术分为:趣味型提问;比较型提问;迷惑型提问;启发式提问;分割式提问;阶梯式提问等[5]。张新英(2005)提出了提问艺术的方式为:“投石击水——启发性的提问;拾级而上——梯度性的提问;激发兴趣——趣味性的提问;引导探究——激疑式的提问;启发联想——开放性的提问;打破定势——新颖性的提问[6]”。孟庆玲(2008)提出了化学课堂提问艺术的有效策略有:抓住契机,创设情境;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殊途同归,引人入胜;化难为易,层层深入;灵活多变,发散思维[7]。徐卫东认为化学教学提问艺术要考虑:重点难点处发问,引导学生探究;掌握问题的坡度和跨度,注意难易适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8]。此外,杨福存(2000)用辩证的眼光,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深与浅、曲与直、零与整、正与逆进行了剖析[9]。由此,化学教学提问艺术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化学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艺术包括导入、教学高潮和结束的艺术。张丽(2007)比较全面地将化学教学导入艺术的方法概括为: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设疑置悬,创设情景;以旧拓新,前后连接;实验演示,妙趣横生;故事启迪,引起兴趣;直观演示,启发思维;借助实例,诱导参与;比较学习,强化记忆等[10]。刘一兵(2003)就如何形成化学课堂教学高潮,总结出如下教学艺术策略:“逼人期待”的悬念;“循循善诱”的启导;“认知冲突”的巧设;“情动心弦”的感染;“虚实相生”的布白;“引人入胜”的实验;“人机交互”的CAI[11]。化学特级教师曹洪昌(2000)认为,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课的结尾不能仅限于新课内容的概括,还要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和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铺路”“搭桥”。他根据课的类型和内容,介绍了八种方法[12]。朱俊峰总结了几种常用的结课方式为:延伸式;悬念式;实验验证式;总结回味式;图表对比式;自由复习式[13]。按照教学进程划分的导入艺术、高潮设计艺术、结束艺术的研究,突出了教学技能层面的技巧性和可操作性。
化学教学板书艺术。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许多教师对化学教学板书艺术有其独到的体会。瞿兵(1995)提出了化学教学板书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主题性原则;浓缩性原则;启智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美学性原则和多变性原则等。同时,他认为板书艺术的常见类型有:提纲式;表格式;网络式和图像式等[14]。此外,还有许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板书类型,但和上述类型有重复和相近的说法。在化学教学板书艺术的研究中,板书的审美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板书中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艺术研究明显不足。
2.艺术技七层面
化学教学幽默艺术。周新桥(1997)认为,教学幽默在化学中具有如下作用:(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轻松愉快,有助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3)情中见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4)柔中带刚,提高教学批评的实效;(5)意味深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15]。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化学特级教师曹洪昌(2002)总结为:运用谐音融幽默;巧借错误出幽默;顺水推舟导幽默;形象比喻化幽默;活用教具显幽默;化学史话添幽默;生活现象增幽默;妙用诗歌孕幽默;拟人手法生幽默;精选谜语诱幽默[16]。总体上看,广大优秀化学教师教学幽默艺术的教学案例发掘不多,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开采。
化学教学布白艺术。陆海芬(1999)借用绘画和文学艺术中布白手法,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化学教学布白艺术的方法有:引发法;点化法;突出重点法;举一反三法;存疑激思法等[17]。其后,刘一兵(2002)在阐述化学教学布白艺术的格式塔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就化学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实施策略和基本要求,以化学课堂教学为实例,做了系统的探讨。他认为化学教学布白艺术的实施策略为: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创设知识上的“空白”;借助语言技巧,创设语言上的“空白”;通过质疑问难,创设心理状态上的“空白”;利用板书设计,创设板面上的“空白”[18]。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陈新峰(2004)认为,化学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必须注意其目的性、适时性和适度性。布白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学生实际为基础;要使学生的思维张弛相济;要使教学结构疏密相间,顺情合理;“停”“导”结合,促进“虚”“实”相生[19]。
化学教学“糊涂”艺术。瞿兵(1995)最早提出了“化学教学中的‘故错’艺术”。它是指教师模仿学生心态,有意识地在“不知不觉”中制造错误的艺术[20]。此后,刘一兵(2007)将这种“故错”艺术上升为化学教学“糊涂”艺术。他认为化学教学“糊涂”艺术,是指教师在清楚明白的心境下,遵循化学教学艺术的特点,用一种艺术化的方式,故意装“糊涂”,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艺术。其具体策略有:创设悖论,巧装“糊涂”;故引“歧途”,澄清糊涂;巧妙埋伏,感悟“糊涂”;捕捉时机,意外“糊涂”[21]。
化学教学情感艺术。在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之时,刘一兵(2005)提出了化学教学情感艺术。他认为化学教学情感艺术和认知艺术是一整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目的与手段,本体与工具的统一。它具有动力、调节、迁移、感染、创新等功能。其实施可以通过语言情感、体态情感、超出预期、实验审美、情感激励等策略进行[22]。另外,刘一兵(2007)进一步提出了将化学教学内容作情感性艺术处理,显示了教师高超的化学教学艺术。其艺术策略分为:一是巧妙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二是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23]。
二、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学艺术形成机制的研究缺失
现有化学教学艺术论其实只是教学艺术表现论,是对它的横断面的剖切,它能使人欣赏到“成品”教学艺术,好像从花店里买出一朵塑料花拿回家摆在桌子上欣赏一样,不能使教师掌握花的制造工序成为一个“花匠”,难免有“水中花,镜中月”之惑。化学教学艺术形成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如何?已有研究成果不能给教师提供化学教学艺术形成的方法和所经历的过程。有的教师感到化学教学艺术十分神秘,似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此,化学教学艺术就只能停留在少数优秀教师的表现或理论形态当中,缺乏其应有的生命力。
2.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近30年我国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化学教学艺术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其研究论文数量较少,相关论著也少,而且研究内容狭隘,缺乏理论基础和深度。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理论基础诸如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在化学教学艺术研究论文中很少论及,仅有的几篇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硕士论文中出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哲学的“真、善、美”统一原理、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但是它们和研究的实际教学艺术问题联系不紧密,仅起着点缀的作用。
3.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缺乏学科特征性
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学科特征性是相对于教学艺术研究的共性来说,化学学科有其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化学学习也有其特征性。例如,如何有效实施化学学习中能量观建构,化学学习中的“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等,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缺乏关注。缺乏学科特征性的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则谈不上化学教学艺术规律和理论的建立,化学教学艺术论的学术性难以获得尊重。上述梳理的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多数追求教学技能的娴熟化,创造性不足。有的研究成果,例如教学导入、教学结束、教学提问、教学板书和一般化学教学论中教学技能的研究差别不大。无疑,娴熟的教学技能是形成教学艺术的基础,但是教学艺术不等于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是师生心灵沟通、和谐融洽、共同创造的,而非简单的教学技能、技巧的呈现。
4.化学教学艺术研究中教与学的关系失衡
已有的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只重教的艺术而忽略了学的艺术。例如,有的化学教学艺术策略研究只注重教师的表演,学生是如何学的,学习是否有效,是否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这些都关注不够。化学教学艺术应该是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的辩证统一。从现有的文献看,还没有关于化学学习艺术的文章。化学教学艺术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共同创造的,缺少了学的教学艺术将是不完整的。学的艺术是教的艺术的起点和归宿;学习艺术是教学艺术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必须将教的艺术与学的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5.化学教学艺术研究方法单一
近30年我国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存在重大的缺陷是研究方法单一。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对化学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学艺术的经验总结,多数处于自发状态和经验水平,探讨内容主要限于化学教学技能技巧的功能、原则和方法策略等,对教学艺术与学生年龄、性别、认知方式、思维特点,创造力等因素的关系,尚未发现相关的实证研究。这可能与化学教学艺术理论研究水平比较低以及国内学者普遍重视经验、思辨的研究方法,缺乏实证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有关。不少研究成果实质是个别教学经验的汇总和描述,未能将其提升到普适性的化学教学艺术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三、探索出路: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发展的展望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基于化学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艺术研究似乎停滞不前,进入“高原期”或沉寂状态。有的研究者认为化学教学艺术研究领域已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没有什么值得研究。难道是化学教学艺术研究没有新的领域吗?当然不是,难道是教育实践领域突然少了化学教学艺术的创造?当然也不是。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深思。笔者认为要走出当前这种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拓展研究疆域
拓展教学艺术研究的疆域可以考虑:(1)研究化学教学艺术的形成机制[24]。即化学教学艺术形成的价值与目标、化学教学艺术形成的保障系统、化学教学艺术形成过程(包括化学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化学教学艺术形成策略等。(2)研究化学学习艺术。即化学学习艺术概念、化学学习艺术研究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教学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学习艺术的培养、学习艺术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艺术特点。(3)突出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学科特征性。关注以元素化学、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物质结构理论和有机化学等核心内容为载体的化学教学艺术研究,提炼出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化学教学艺术新体系。(4)研究化学教学艺术的综合形式。现有的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突出的是某一教学艺术片段,难免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特点。为此,可以通过研究以整节课为单位的化学教学艺术的综合形式,从整体上认识化学教学艺术的效应。(5)进一步借鉴和移植其他艺术本体形式。化学教学艺术研究中研究者借鉴并移植了布白艺术、幽默艺术、“糊涂”艺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模糊艺术、模糊思维和方法深入探讨化学教学模糊艺术;利用诗词艺术研究化学教学“诗教”艺术;利用传统评书语言艺术研究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等。
2.拓宽研究方法
拓宽研究方法,要求化学教学艺术研究要突破单一的经验总结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切入研究。笔者认为,可将化学教学艺术研究分为2种基本方式,即科学实证与人文理解[25]。
科学实证方式的基本假设是教学艺术经验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进行精确的观察和测度,所获资料、数据可以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出因果性定律,其结论具有普遍适用的应用范围和解释力。强调教学艺术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其具体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例如,特级化学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查法和统计法实现。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能够总结、概括、提炼出一些普遍性强的教学技巧体系和可供选择的操作模式。
人文理解方式的基本假设却是教学艺术经验尽管客观存在的,但它是个体的,具有不可重复性、主观性,难以进行精确观察、测量。因为教学艺术经验内在地包含了教师个体的需要动机、希望信念、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而这些主体因素并不完全表达于客观的、外显的行为中,观察记录、测量分析不足以透视其内在意蕴。鉴于此,难以概括普遍有效的因果性、概率性定律。化学教学艺术研究的人文理解可采用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内省观察法、个案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