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采取手法复位、克氏针联合对跟骨骨折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骨折分型均为SandersII型,对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参照Kerr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高达95%。术后随访显示全部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 克氏针 跟骨骨折
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跗骨,其承载着人体约45%的重量。跟骨骨折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多为高能量损失所致,如高处坠落足部着地、足跟受到直接暴力撞击等,该种骨折的发生约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且3/4为关节内骨折[1]。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交通、建筑等行业的飞速发展,跟骨骨折的发生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跟骨骨折的发生多会累及距下关节面,若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则会导致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帮助患者恢复跟骨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我院对40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了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联合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X线、CT证实。入选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1岁到55岁不等,平均年龄(35.2±6.7)岁。致伤原因:24例患者为高处坠落致伤、15例患者为交通意外致伤、1例患者为其他因素致伤。全部患者均为单侧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全部患者均为SandersII型。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于跟骨结节或跟骨结节稍下出纵向打入两枚克氏针,透视引导下对塌陷的关节进行撬拨复位,同时配合手法复位进行跟骨的整复操作[2]。对复位困难的患者,可在跟骨结节处平行打入一枚克氏针进行辅助牵引复位,并用手掌顶压足弓。此外,对于距下关节、足弓复位不理想的,可逐渐加大牵引力度,并于距下关节后关节间隙处用斯氏针进针撬拨复位。复位成功后,于透视下对距下关节面平整与否进行判断。复位满意,于透视下降跟骨结节处两枚纵向克氏针继续缓慢穿入,直至克氏针通过骨折线并接近骰骨关节面,并拔除平行辅助复位的克氏针。复位固定确认牢靠后,无菌敷料覆盖患处并应用石膏对踝关节进行跖屈位的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实施脱水、消肿治疗,并定期在克氏针针孔处滴入酒精消毒。定期监测患者患肢肿胀情况,适时的调整石膏的松紧度。定期复查,对骨折愈合良好者可在术后1月拔除克氏针,一个半月拆除石膏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石膏固定拆除后,应指导患者进行无负重的踝关节伸屈锻炼,两月后指导患者在拄拐情况下进行负重行走,以帮助患者及早的恢复患肢功能。
1.4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复查,了解患者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参照Kerr跟骨骨折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其中得分超过86分的记为优、得分在71分至85分的记为良、得分在51分到70分的记为可、得分不足50分的记为差[3]。
2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早期仅一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消肿处理后水疱消失。参照Kerr跟骨骨折评分,本组40例患者优良率95%,其中30例优、8例良、2例可。在并发症方面,本组40例患者仅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并伴有部分功能障碍。随访半年至1年,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及深部感染病例发生。
3讨论
跟骨作为人体内最大的跗骨及足纵弓后侧部分,其形态、位置对足弓形成及足负重有着巨大的影响,此外跟骨也是小腿肌肉受力的杠杆支点,因此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引起骨折的发生。近年来,伴随着建筑、交通等大力的发展,跟骨骨折也越来越常见。
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不易达到满意的复位及可靠的固定,因此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足跟增宽、高度丢失、关节错位等现象,使患者丧失正常的足部生物力学特点,引起患者出现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因此寻求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跟骨骨折的发生多会累及距下关节面,手术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这样方可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4]。克氏针固定是一种框架结构,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势,因其对骨折局部血运破坏较小,因此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时克氏针固定也可有有效的对跟腱收缩力起到对抗效果,这样也有效的避免了跟骨术后变形的可能。本研究针对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联合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且优良率高达95%。笔者在此也就此种手术形式的优势进行了如下总结:○1手术操作简单,可行性强。○2手术耗时短。○3手术损伤轻、患者术后恢复较快。○4术后并发症低,不易引发后遗症。○5手术成本低廉,易被患者接受。○6手术成功率高,且骨折愈合后无需二次手术。值得注意的是,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这种治疗形式在治疗过程中只要牵引充分,挤压适当,多数可良好复位,且手术不对骨膜进行剥离充分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血供,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但其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在面对因关节面严重塌陷及粉碎性骨折而不能进行撬拨的患者时,应慎用本种治疗形式[5]。此外,本次治疗过程中,我院在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这样有利于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该种治疗形式并发症低、疗效可靠安全且治疗费用低廉。笔者认为,在把握好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该种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in EV,Leung JP.Complication of intraar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Clin Orthop,2001,391:7- 16.
[2]辛培旺.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植骨配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1,23(12):32-33.
[3]彭庆辉,李红玲,马仕祥,等.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5):467-469.
[4]李华杰,王波,王冲.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华全科医学,2009,7(2):136-137.
[5]何培,田俊.克氏针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舌形骨折25例报告[J].大家健康,2014,8(10):105.
论文作者:向魁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手法论文; 石膏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