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万物之起源,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科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物理实验,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激发他们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加深他们对于教材上定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74-01
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文章从激发兴趣,实验内容选择,学生使用仪器能力,观察力,开放式实验教学等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进行讨论。
一、激发实验兴趣
罗马非一日建成,物理实验能力也不能在一天内迅速提高,它需要通过学生自身不断积累、学习和思考。同时,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前提,也是基础,只有对物理学习拥有兴趣,学生才愿意主动去实验,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实验中探索、研究和分析,最终找出结果,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实验中不断进步。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探索本质,感受实验的逻辑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进行水沸腾实验操作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用纸张做成的盒子盛水,等待盒子浸湿后,置于酒精灯上方,这时,学生就会发现盒子并不会发生燃烧,且在数分钟后会产生沸腾现象。这样奇怪的,违反常识的现象就很容易让学生提起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教师在教学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具体操作,还有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实验标准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可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根据不同的实验地点,可分为课外实验和课内实验。根据不同的实验形式可分为教师同步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学生对于难度过大和难度过易的实验往往没有很多兴趣与热情。因此,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时,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还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挑选出最适合他们操作的,能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实验。同时,实验要具有价值,具备科学的操作步骤和明确的实验目的,值得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和探索,这样才能在多次实验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例如,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镜片是如何矫正视力的。而学习望远镜的操作的实验时,教师可以亲自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利用他们对新仪器的兴趣,保持对于物理实验的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培养仪器使用能力
物理实验的基础载体就是仪器,只有科学、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实验数据的准确,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素养。使用仪器的基本知识也是物理知识的一部分,也需要遵循规则和方法,做到选、拿、放、调、读、记六点。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首先明确原理,温度计发挥作用是因为热胀冷缩。然后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实验所需,选择温度计的量程和刻度,例如,酒精温度计不能在沸水中使用,水银温度计无法在寒冷地区使用。接着,学生的手不能接触玻璃泡,以免因为热传递导致实验数据出现偏差。再是轻拿轻放实验仪器,保证温度计被要测量的液体充分浸泡,同时不能触碰其他固体,防止温度影响。还要注意温度计使用前要预热,否则可能出现破裂。下一步,要求学生学会在数值稳定时,平视读取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最后,学生要学会如何记录数据,不仅要有一位的估值,还要求标注正确的测量单位。
四、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初中要求掌握的物理实验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观察能力的同时,学生也要有一定量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观察能力,敏锐的发现实验细节,进行思考和探索。物理实验是需要学生多次操作和总结,才能逐渐明白具体步骤和基本要领,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基本方法,并最终掌握实验的原理和结论。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在实验时要有观察实验现象的意识,让他们能耐心的观察过程。教师还要时常提醒他们,不仅要观看过程,还要注意操作的具体步骤和细节。例如,进行凸透镜实验时,教师将热水倒在圆形塑料膜上让它软化,利用水的重力,最终形成凸透镜。这样完整的实验步骤,教师要一边操作,一边引导他们观察,观察特定步骤,特点现象,这样才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五、开放式实验模式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通过用物理模型来概括和解释,还可以用物理知识来挖掘其本质。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且珍贵,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将要学习的内容整合为模块,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实验知识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里能更高效地提高实验能力。例如,在实验《振动产生声音》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振动发生的事物,钢琴、鼓等乐器,再通过引导学生将手放在脖颈处说话,感受声带振动,不说话就不会产生振动的现象,加深对于振动产生声音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黄腾.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经贸实践,2016(4).
[2]胡家宝.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J].华夏教师,2015(2).
[3]翟拥军,陈桂仁.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
论文作者:朋毛扎西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他们的论文; 温度计论文; 兴趣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