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伴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工程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而土木工程建筑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去了一定的问题,其中节能和环保问题一直是相关人员最为关注的话题内容,在土木工程中需要将节能减排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的对现场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能够带动土木工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本身是高能耗的产业,在建筑业实行绿色施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绿色施工对于更好的进行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
0引言
施工是建筑得以完工的建设过程,在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对于各类与建筑相关的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则具有更高的需求,在整个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始终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理念,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目标。所谓的绿色施工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实施,在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对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环节,减少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的理念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各种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绿色施工理念不是独立的,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发展方式应用于工程的管理技术,同时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展战略在建筑行业的的应用。
1 工程应用
1.1 工程概况
武汉跃进村开发用地K1地块项目,本工程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井南路,场区西北侧临近产业用地,北侧临近公交车停车场,西侧紧邻6号线轨道交通
走廊及现状高压线走廊,东侧临近星悦城K2施工现场,南侧临近新龙和苑及跃进家园小区。本项目规划总用地为84.54亩(56361.48m2),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67873.63m2,业态为12栋住宅,1栋幼儿园及配套商业裙楼。
1.2 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及分工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环保施工管理小组,组成员包括项目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全体成员、劳务分包单位所有成员。通过制定、优化施工方案及现场布置、合理组织调配资源、严格管理,达到降低消耗、节约材料的目标。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本项目设执行经理一职,平时代理项目经理执行具体任务。
项目总工:负责组织按照绿色施工要求,制定施工目标,编制施工方案,确定各种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项目生产经理、项目书记:组织协调绿色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落实绿色施工方案目标及规划,监督方案执行。
相关执行人员:负责绿色施工方案的落实,协助各副组长对人员、机械、设备、工艺程序进行组织协调。
1.3 绿色施工目标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改造环境”是我们每个建设者责无旁贷的职责。为此项目部进驻施工时将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 以及建设部、市劳动局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控制,尤其对于保护自然、扰民、降噪、粉尘污染等等环境因素将严格控制。为确保周边美好的环境不受影响,周边人员在施工期间内有一个文明、舒适、安静的环境而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具体目标如下:
1)噪音排放达标: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
2)防大气污染达标:施工现场扬尘、烟尘的排放符合要求(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烟尘排放浓度<400mg/nm3)。
3)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指标:污水排放符合武汉市的有关规定。
4)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率:本工程建筑垃圾每万平米建筑垃圾小于300吨;混凝土碎渣、砌块边角料、面砖边角料等固体垃圾再利用率不低于60%;落地灰回收利用率不低于70%。
5)建筑材料节材控制目标:建设项目的总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低30%;对于钢材、砼、木材三类材料,其损耗率比定额低40%;施工现场 500公里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70%以上;现场临时用房、临时围挡材料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6)节能与能源资料利用目标:建设项目的能源总消耗量节约15%;机械设备完好率达到100%;除夜间施工照明灯具外,现场节能灯具的使用率达到100%;办公室、宿舍等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为5W/m2,地下室等特殊施工区域照明功率密度值为4W/m2。
7)节地与施工用地控制目标:临时设施占地面积为指标规定的最低值;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施工用地尽量不占用基地外土地。
8)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利用控制目标: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30%,市政自来水节约率≥10%,纸张重复利用率70%。
1.4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1.4.1 扬尘控制
(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选择: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总包牵头,组织业主、监理考察选定综合实力强的全封闭花园式搅拌站。
(2)场地的封闭及绿化:现场内所有的材料堆场地均采用C15的混凝土浇筑100mm厚,车道用C20混凝土硬化200mm厚。
(3)散状颗粒物的防尘措施:回填土,砌筑用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者苫布进行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运土坡道要注意覆盖,及时洒水,防止扬尘。遇有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开挖、回填及拆除工程施工。
(4)封闭式垃圾站:在现场设置2个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用塔吊吊运至垃圾站,对垃圾按无毒无害可回收、无毒无害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可回收、有毒有害不可回收分类分拣、存放,并选择有垃圾消纳资质的承包商外运至规定的垃圾处理场。
(5)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齿锯切割木材时,在锯机的下方设置遮挡锯末挡板,使锯末在内部沉淀后回收。钻孔用水钻进行,在下方设置疏水槽,将浆水引至容器内沉淀后处理。
(6)钢筋接头: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减少焊接产生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7)大口径管道采用沟槽连接技术,避免焊接释放的废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8)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撒水车前设置钻孔的水管,保证撒水均匀。
(9)利用吸尘器清理:结构施工期间,对模板内的木削、废渣的清理采用大型吸尘器吸尘,防止灰尘的扩散,并避免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
(10)现场周边围墙:现场周边按着用彩钢板围墙,高度2.0米,即挡噪声又挡粉尘。围墙外面按照CI手册设计。
(11)车辆运输防尘:保证运土车、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散装货箱带有可开启式翻盖,装料至盖底为止,限制超载。挖土期间,在车辆出门前,派专人清洗泥土、车轮胎;运输坡道上设置钢筋网格振落轮胎上的泥土。在完全硬化的混凝土道路上派专人负责洒水、除尘,防止车辆带土和扬尘。与运输单位签署环保协议,使用满足本地区尾气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扬尘控制成员负责对现场进行随时监控,如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分析原因并整改。
(12)基坑施工时,基坑边坡上口周围必须搭设不低于l.5m高安全栏杆,外挂密目网;地上施工时,对于高度24m以下建筑,应搭设封闭式室外脚手架,脚手架应高出建筑物l.5m,外挂绿色密目网(不低于2000目/ 100 cm2),对于高度24m以上建筑,作业层外立面应采取封闭措施,高处施工作业结束后应随即做好卫生清扫工作。
1.4.2 噪音与振动控制
(1)木模板加工、铁件切割等极易产生较大噪音的作业,布置在远离附近居民区位置,并搭设作业棚,作业棚面向居民区、主要道路一侧均用木胶板密封,将噪音影响控制在最小值,减小噪音影响。
(2)模板、木方等材料下料前要做出排版图,尺寸统筹规划,全部在木工加工区统一配模、切割,尽量避免在模板安装现场进行切割;混凝土振动器在作业时不得直接与钢筋接触,以防产生刺耳噪音,混凝土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
(3)在现场西、北、南三侧设6个噪音监测点,记录现场噪音情况,统计出不同时间段、不同作业对施工噪声的影响程度。超出表规定的限值时,要及时调整工序。
(4)测量应选在无雨、无雪的气候时进行。当风速超过1m/s时,在测量时加防风罩,如风速超过5m/s时,停止测量。
1.4.3 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控制照明光线的角度:工地周遍及塔吊上设置大型罩式灯,随着工地的进度及时调整罩灯的角度,保证强光线不射出工地外。施工工地上设置的碘钨灯照射方向始终朝向工地内侧。
(2)必要时在工作面设置挡光彩条布或者密目网遮挡强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4 水污染控制
(1)场区规划时在生活区设置专用下水管道,并通至化粪池、隔油池等设施处理生活污水,经初步处理之后再排到污水管网;清洗混凝土泵送设备所产生的污水首先要经过沉淀池,将水泥浆、沙石等沉淀过滤后方能排放到临时排水设施内,并由工地排水沟排至市政管网。
(2)装修阶段所用材料以砂浆、腻子、涂料为主;安装材料全部采购成品料。以上材料对地下水基本无影响。工程所用的油漆、大型设备机油渗漏是主要潜在污染源。
(3)漆封装在带盖容器中使用,使用完成后专门回收,严禁乱扔。
(4)混凝土泵等大型设备加强日常检查维护,防止液压油泄露。维护时用专用容器盛接废旧机油。
(5)沉淀池设置:二级沉淀池设置在现场大门处,基坑抽出的水和清洗混凝土搅拌车、泥土车等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可再利用在现场撒水和混凝土养护等。
1.4.5 土壤保护
(1)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及时疏通,避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环卫部门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运走。
(2)建立固体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在生活、办公区内,对垃圾分类为有害、可回收、不可回收三大类,专门设置垃圾桶,做好醒目标识。对电池、墨盒等污染源废弃物回收后交给市环保局集中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机械机油处理:在机械的下方铺设苫布,上面铺上一层沙吸油,最后集中找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1.4.6 建筑垃圾控制
(1)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2)在该工程中我们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1)固体废弃物减量化:
通过合理下料技术措施,准确下料,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实行“工完场清”等管理措施,每个工作在结束该段施工工序时,在递交工序交接单前,负责把自己工序的垃圾清扫干净。充分利用以建筑垃圾废弃物的落地砂浆、混凝土等材料。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如提高墙、地面的施工平整度,一次性达到找平层的要求,提高模板拼缝的质量,避免或减少漏浆。尽量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件,减少现场切割。
2)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利用废弃模板来钉做一些维护结构,如遮光棚,隔音板等;利用废弃的钢筋头制作楼板马凳,地锚拉环等。利用木方、木胶合板来搭设道路边的防护板和后浇带的防护板。每次浇注完剩余的混凝土用来浇注构造柱、水沟预制盖板和后浇带预制盖板等小构件。
3)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材料中的木料、木板由胶合板厂、造纸厂回收再利用。非存档文件纸张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最终与其他纸制品一同由造纸厂回收再利用。废旧不可利用钢铁的回收:施工中收集的废钢材,由项目部统一处理给钢铁厂回收再利用。办公使用可多次灌注的墨盒,不能用的废弃墨盒由制造商回收再利用。
1.4.7 有害物质排放控制
(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违者给予严重处罚。
(2)施工现场所用到的易挥发液体如油漆,防水基层粘合剂等因采取密封保存,每次施工结束后应妥善处理施工留下的存储罐。现场构件需要刷油漆时,应尽量选择在距离居民区较远处。
1.4.8 环境绿化
(1)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害施工场地外道路两侧的树木。对于施工现场内的树木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绿色树木在施工过程中被损害。
(2)项目部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鼓励各办公室员工在办公室内自己种植一些绿色盆栽,努力营造绿色办公氛围。
1.4.9 节材措施
(1)加强材料保管。对水泥等易受潮、变质的材料,设立专用库房,库房底部用砖垫起,满铺木胶板防潮。
(2)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搬运时轻拿轻放;模板、木方严格按照配模方案施工,严禁随意切割;钢管扣件等周转材料及时收回并维修好,以便再次使用。
(3)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每天根据施工任务及计划进度情况安排班组按照消耗定额从仓库领取材料,避免浪费。
(4)加强现场防盗检查。对价值较高的材料,如钢筋、电缆等进行重点监控。配备专职保安监控覆盖整个现场,进行24小时监控;围挡密封严密,车辆出入均要进行检查,材料出场必须开具出门证。
(5)购买材料时尽量就地取材,做好材料台帐,记录好厂家、产地、运距等信息。
1.4.10 节水措施
(1)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及生活办公区临时用水布置。供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及用水量设计布置,在生活区选用DN25排水管,生产区采用DN100排水管。布管时尽量避开施工主要道路或加工场区。在水管连接处用塑料膜缠紧防止漏水。
(2)提高非自来水应用:施工现场喷洒路面使用从基坑内抽出的积水。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砂浆搅拌机上设置水泵继电器,自动控制注水时间。养护用水做到人走水关,避免出现长流水现象。施工现场建立基坑积水、泵车冲洗水收集池,将这些水源循环利用。
(3)加强养护用水管理。对柱构件,在拆模后向表面喷水,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包紧达到养护目的。
(4)采用商品混凝土,集中式工厂化生产,可避免施工现场大量用水造成的过大损耗。
(5)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由专人看管,防止长流水,同时对参建人员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在使用完后自觉关闭水源。
(6)加强控制用水消耗量。水电控制成员每月抄表作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用水量是否正常。与分包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时,制定一个合理的用水指标写入合同当中,避免出现浪费水的情况发生。
(7)施工现场建立废水循环利用收集系统,用洗泵水等进行养护、冲洗路面,基坑积水用于绿化浇灌等作业。
1.4.11 节能与节地措施
(1)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2)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他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3)办公区、生活区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减少耗电量。对公司员工进行节能教育,促使员工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4)科学、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5)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靠近已有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6)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最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7)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彩钢板做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8)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道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9)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2 关于绿色施工的建议
2.1 建立有效的绿色施工制度
作为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推行绿色环保,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和ISO14001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组织施工,从建材、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整个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综合的考量环境的安全、成本以及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推进相关的绿色施工考核激励制度,从而更好的推进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实和发展。
2.2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在各类工程施工方案里面,绿色施工的方案应该进行单独的设置,绿色施工方案要不违背总的施工方案,对绿色施工的细节进行精细的划分,为了达到绿色施工的目标,要通过数据论证的方式来检验施工效果,如材料的消耗量、资源的节约量、材料的节约率及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控制水平等。
2.1 加强培训与交流
要想让绿色施工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是置管重要的,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绿色施工的基本观念,使之加强对于绿色施工理念的重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针对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绿色施工的理念,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来加强对于绿色施工的操作原则以及操作方法,不断的加强他们对于绿色施工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而更好的提高他们进行绿色施工的效率。
3 小结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绿色件数施工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我们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利用资源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全球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全世界都在倡导建立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新局面。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在一直致力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在当前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肆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绿色施工模式也就成了当前形势之下的大趋势。无疑在推进绿色施工模式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但是我们更要克服目前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顺着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继续前进。逐步的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整个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所应该起到的指导性的地位,并且对于绿色施工的理念要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李明惠.建筑工程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6):243-244.
[2]赵升琼.基于成本分析的绿色施工技术评价[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6-18.
论文作者:付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垃圾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作业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